个人资料
玉米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南北朝北齐北周的生死博弈和残酷杀戮的政权更替(三十八)

(2025-02-18 08:25:21) 下一个

   西魏派韦孝宽做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升爵位为建忠公。时人赞扬王思政推荐韦孝宽,说他知人善任。

   十一月,高欢因为出师不利,没有战功,上表请求解除自己都督中外各路军队,东魏皇帝允许了。

   高欢从玉璧败退回来后,军中传言说西魏韦孝宽用大弓箭射杀了丞相高欢。西魏听到这说法后,发敕令说:“强劲大弓一发,凶恶敌人自会死掉。”高欢听到后,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提振军心,叫斛律金作《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自己亲自唱和,途中百感交集哀伤感慨潸然泪下。

   西魏大行台度支尚书,司农卿苏绰,性情忠心朴实,常常认为国家丧乱未能平治是自己的责任,典章法度,国家政务,丞相宇文泰都推诚置腹委托于他。别人无法离间他们。有时宇文泰出游,经常把事先签署好的空白纸张交给苏绰;有需要处理的事情,按照需要去批示,等宇文泰回来后,也只要禀告他一声就好了。苏绰常说:“治国之道,就是应当爱人如慈父;纠正人的错误如严师。”每次与公卿议论国事,自白天到黑夜,事无巨细,他都要了如指掌,最后积劳成疾而死。宇文泰对他的死深感痛惜,对公卿们说:“苏尚书平生廉让,我想要成全他平生的志向,但恐怕芸芸众生未必能够了解;如果要厚赠他追加谥号,又恐怕有违往日与他相知甚深的心愿;如何才好呢?”尚书令史麻瑶进言说:“俭约办事,正可以表彰苏尚书的美德。”宇文泰听从了他的建议。把苏绰送回武功,归葬乡里,只用布车一乘载着他的灵柩,宇文泰和朝廷百官徒步送他的灵柩到城外。宇文泰在车子后面斟酒撒地说:“尚书你这辈子做事,妻子,兄弟所不了解的,我都了解。也只有你懂我心,我懂你志向,刚要与你共同安定天下,你却遽然舍我而去,让我情何以堪啊!”于是,放声痛哭,不知觉间酒杯从手中掉落。

   东魏司徒,大将军侯景,右脚偏短,弯弓骑射并非他所擅长,然而足智多谋。诸将领如高敖曹,彭乐等都是那时勇冠三军的人物,侯景却经常轻视他们说:“这些家伙都只会如野猪一样横冲直撞,哪里能够应付瞬息万变的情势!”侯景曾经对丞相高欢说:“希望给我三万兵,我可以横行天下,定能够渡江去捉住(南梁)萧衍老头儿,让他去做太平寺主。”高欢让他率兵十万,专门控制河南地方,依赖信任他犹如自己的半个身体。
   
   侯景一向看不起高澄,曾经对司马子如说:“高王在,我不敢有异心;一旦高王没了,我可不能与那个鲜卑小儿(高澄)共事。”司马子如闻言失色赶紧捂住他的嘴。等到高欢病势加重时候,高澄伪装高欢写信去召请侯景。之前,侯景与高欢曾经约定说:“现在我在远方带兵,别人很容易欺诈,大王给我书信请加上小圈点作为记号。”高欢答应了他。如今侯景得到高澄的信,没有圈点,知道有诈,就推辞不肯去;又听说高欢病得厉害,于是用了他的幕僚王伟的计策,拥兵自重坚固防守。
   
   高欢对高澄说:“我虽然生病,但你脸色似乎有额外担忧,是为什么呢?”高澄尚未回答,高欢就说:“莫非是担心侯景会叛变吗?”高澄回答说:“是的。”高欢说:“侯景专制河南已经十四年了,常常有飞扬跋扈的心志,虽然我能驯服他,你却难以驾驭他。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如果我死了,不要急于发丧。库狄干鲜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性情都很刚直,终究不会辜负你的。可朱浑道元,刘丰生从老远跑来投奔我,也必定不会有异心。潘相乐原本就是修道之人,心地厚道祥和,你们兄弟定会得到他的帮助。韩轨年轻耿直,应该宽待他。彭乐心机难以猜测,要提防他。能够匹敌侯景的,只有慕容绍宗,我以前有意没有重用他,是特地把他留给你的。”又说:“段孝先忠贞仁厚,智勇兼备,在亲族中,只有这孩子是可造之才,军旅大事,可以和他共同筹划。”又说:“邙山那次战役,我没有采纳陈元康的建议,留下了祸患给你,我死不瞑目啊!”

   547年,丙午(初八),东魏丞相高欢逝去。高欢性情深沉缜密,每天都很严肃的样子,人们难以揣测他的心思,在权衡机要事务方面,变化莫测,料事如神。统御军旅,法令严明。听讼断狱,明察秋毫,不受蒙骗。擢升人才委托重任时,唯才是举,对于胜任者从不吝啬丰厚报酬;而对于虚张声势没有实际能力的,一概不予任用。他风尚高雅节俭,使用的刀,剑,马鞍都不镶金装饰。年少时酒量大会豪饮,自从担当重任后,喝酒从不过三杯。知人善任,喜爱士人,全心爱护故旧勋臣,每当俘虏了敌国能够尽死节的忠臣,多不加罪于对方。因此文武百官都乐于为他效命。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秘不发丧,只有行台左丞陈元康知道。(待续)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