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1)
2018 (58)
2019 (53)
2020 (76)
2021 (93)
2022 (84)
2023 (102)
2024 (88)
2025 (9)
1658年郑成功大举进攻南京遭遇失败后,退回到金门,厦门海域,当时他仍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水军舰只损失很小,凭借水军优势,郑成功击败了达素带领来攻的清军。但是,就全国形势而言,明清双方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实力对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悬殊。西南永历朝廷一蹶不振,郑成功有效控制的沿海岛屿又无法支持一支庞大军队的后勤供应。为了继续同清廷抗衡,郑成功把目光投向了台湾。
促使郑成功下决心从荷兰人手里夺回台湾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他需要一块足以解决几十万兵员的物资粮饷供应的后方基地;其二是他根据各种渠道获悉了荷兰方面在台湾的兵力部署详情,胸有成竹,确信战则必胜。
帮助郑成功详细了解台湾岛上荷兰方面兵力部署详情的主要是一个叫做何斌(又名何廷斌)的汉人。此人原曾为郑成功父亲郑芝龙部属,后在台湾担任过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译,会计,通事等职务长达十几年。对台湾岛上情况了如指掌。何斌在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做事期间,与郑成功暗中有所往来,后被荷兰方面开除职务,并处以苛重的罚款。何斌于是逃到厦门投靠郑成功。他建议郑成功出兵收取台湾,并将多年精心收集的台江内海港道及荷兰军队部署详情上呈给郑成功。又自告奋勇为郑成功充当向导。何斌向郑成功说:“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何斌的投奔和说辞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郑成功下定了收复台湾的决心。
郑成功为人雄才大略,遇事独断于心,具有极其坚毅的性格。在决策收复台湾问题上充分显示了他的这种性格特征。1661年正月,郑成功在厦门传令大修船只,听令出征,他召集诸将举行秘密会议,在会上正式提出收复台湾作为根本的战略计划。当时参加会议的多数将领对于收取台湾安顿家眷都心存疑虑,面有难色。许多将领婉转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在台湾的荷兰人炮台厉害,加上水路险恶,风水不善,水土多病,出兵台湾风险太高,得不偿失。少数将领支持郑成功,认为恢台之举是可行的。郑成功力排众议,大力称赞少数支持他的将领,说他们的意见“可破千古疑惑”,当即拍板决定兴师收复台湾。兴师驱荷,是中国近三百多年来在台湾问题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决策,对台湾这块自古以来长期为中国所有的领土的发展前途影响至为深远,出兵前的这次军事会议在史册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多数福建闵籍将领的留恋乡土,胸无远志,正好衬托出郑成功的目光远大。
1661年(顺治十八年)二月初三日中午,郑成功率领首批军队乘船出料罗湾,次日午后到达澎湖。初六日,他亲祭海岳,巡视附近岛屿,初七日,下令诸位提,镇,营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鹢首所向,衔尾而进。”第二天,郑成功在自己的座船上竖起帅旗,发炮三声,金鼓震天,直航台湾。未刻,已经抵达鹿耳门。郑成功命令何斌为向导引领船队绕过荷兰炮台,强行登陆。在岛上几千名中国人的协助下,不到两个小时已有数千名战士踏上了台湾的土地。大批战舰和船只也驶抵热兰遮和普罗文查(即赤嵌城)之间的海湾。(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