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是个倒霉蛋,他啃了一大堆兵书,论起排兵布阵头头是道,连他老子赵国名将赵奢也说不过他,可是一上战场动真格的,就打了大败仗,自己丢了性命不算,害得赵国40万大军生生成了泥土里的兵马俑,惨不忍睹。赵括因此“流芳百世”,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随便哪个中国人,即使对历史知之甚少,遇到不切实际夸夸其谈的家伙,脑子里也会闪出成语“纸上谈兵”来,那纸上谈兵的祖师爷就是赵括。
赵括太不走运,他的战场对手是白起。白起是战国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同时代军事家只有廉颇王翦李牧等极少几个人。原本秦赵对峙,赵国由廉颇领兵对抗秦国。廉颇沉稳谨慎,秦国见廉颇坚壁不出占不到便宜,就故意放风说其实秦国最怕赵括,这话居然骗过了赵孝成王,就让赵括取代廉颇。秦国则由白起领兵。赵括八成也认定秦国是真怕他,白起派兵佯败诱使他上钩,他当人家真打不过他,穷追不舍,结果钻进对方的包围圈,粮道被断绝,后路被切断,困在长平,突围不成,最后自己战死,四十万士兵降秦被坑杀。倘若秦国的统帅不是白起,而是一个平庸的张三李四,赵括或许会有机会,至少不至于一败涂地至于此。所以,与白起对阵对赵括而言很倒霉。但更倒霉的是后续影响,对赵国而言长平之败元气大伤姑且不说,对赵括本人而言,倘若身死名灭倒也一了百了,偏偏身死而名不灭,他的“纸上谈兵”变成笑话代代相传没完没了。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长平一败使赵括成了千年笑柄。
赵括的父亲赵奢也跟着倒霉。赵奢本是名将,在赵国地位名声与廉颇蔺相如相当,谁知到了后世他儿子赵括名气比他还大,赵奢的光芒也被他儿子的“纸上谈兵”遮盖掉一半。
赵括纸上谈兵落下笑柄不无教训。最大的教训还是人要有自知之明。赵括受其父影响志在领兵研究兵法本是好事,如果真有才能,经过历练日后青出于蓝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他太过轻浮,莫名其妙自信过度。他以为他老子说不过他,所以他比他老子还厉害。既然他老子是一代名将而不如他,那么廉颇也好白起也好,所有的名将在他眼里大概统统都不过如此。他把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搏杀与伶牙俐齿逞口舌之快混为一同,以为能斗嘴耍嘴皮子就能打胜仗。所以廉颇说他:“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他老子赵奢更一针见血下断论:“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真是一语成谶。
赵括另一个教训是太高调。这是不分古今许多世家子弟的共通特色。自以为了不起不同凡响,事事要成为世人关注的中心。试想赵奢一眼就看出这个儿子的华而不实,不会到处散布赵括的“军事才能”,而赵括能战的名声竟然不止于赵国,连白起都特意散布秦国惧怕赵括的消息,凡此种种恐怕都得归功于赵括高调的夸夸其谈。
再有一个教训是来自于赵括的老子赵奢。知子莫若父,如上所述,赵奢早就看出赵括的华而不实,却并没有采取什么实际措施给他浇点冷水使之知道自己的斤两。赵奢是赵国的名将,领兵打了很多仗,倘若他有意安排儿子在实战中经受历练,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而赵括如果实际在战场经历过多次血与火的洗礼,想必也不可能那么轻浮那么脱离实际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