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时有了不起的小人物出现,明末清初在江阴宁愿断头也不断发组织领导民众抗击清军的阎应元无疑可以算一个。
阎应元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他原本只做过典史,那是一个不入流的芝麻官,大概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方基层小干部,管点缉捕监狱之类的具体事务,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干部领导了江阴县的抗清斗争,在历史上浓墨重彩刻下了一笔。
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活捉弘光帝,南直隶各府县惧怕清军兵锋,纷纷不战而降,清廷多尔衮认为天下大势已定,颁布剃发令,不料激起常州府属江阴县民众激烈反抗,竖起“大明中兴”大旗武装抗清,领导这场抗清斗争的首领就是阎应元。
江阴县抗清斗争的缘起和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常州府投降清朝后,江阴县的原明朝知县解印去职,清廷委派的新知县方亨走马上任。方亨上任后张贴布告令县民剃发,县民抵抗情绪强烈。当时常州府下发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语句,激起全城百姓愤慨。方知县见群情激愤鼎沸,写密信请求常州府派兵镇压“多杀树威”,但密信被民众截获,遂激起民变,县民逮捕方亨杀了清差,经典史陈明遇举荐公推原典史阎应元为首领竖起大旗正式反清。
常州府知悉江阴县造反,派出三百兵士前往镇压,不料被县民全歼于秦望山下。清军统帅多铎闻讯大怒,派明朝降将刘良佐统率数万大军围攻江阴县,然而屡攻不陷。刘良佐往城内射发招降书,并亲自到城下现身说法,试图劝降阎应元和守城义民,遭到阎应元痛斥和拒绝,阎应元在城头说:“有降将军,无降典史”,使刘良佐无言以对无地自容。多铎见刘良佐久攻不果,又先后派出恭顺王孔友德和两个贝勒博洛和尼堪各率所部并携带红衣大炮前往助攻。江阴县在没有外援的苦境下,顽强抵抗八十日后,被清军大炮轰塌城墙,蜂拥而入,终于失陷。举荐阎应元的陈明遇死于巷战,阎应元负伤后投湖,被清军拖起,大骂不屈被杀。清军攻陷江阴县后屠城三日,城内百姓被屠杀殆尽,残存下来的只有老少人口五十三人。
江阴县的抗清斗争虽然被清军残酷镇压了,但江阴民众无所畏惧奋勇抗敌的精神慷慨悲壮备受世人称颂。有人曾写对联赞扬江阴百姓:“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组织领导江阴抗清斗争的阎应元十分了不起。他以一介匹夫凭借坚强意志带领缺少战争经验和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居然与不可一世的清军浴血奋战了近三个月,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清军自从吴三桂投降进入山海关后,一路势如破竹摧古拉朽,打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灭弘光南明朝廷都轻而易举不在话下,原明朝受朝廷厚恩被倚为国家栋梁的将军总兵之类从洪承畴吴三桂到弘光南明四镇之一的刘良佐手握重兵或不堪一击或不敢一战望风披靡纷纷投降,相比之下阎应元和江阴百姓面对强大清军却毫无畏惧,敢以鸡蛋与石头相博,在降将刘良佐劝降时,掷地有声地宣称“有降将军,无降典史”,其坚贞不屈的勇气和敢于牺牲的精神可歌可泣感人至深。
阎应元的了不起还表现在他的军事组织领导才能方面。一群乌合之众凭一时之激愤一哄而起是一回事,将其有效地组织起来,使一盘散沙形成坚硬的砂轮,与强大敌人周旋作战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阎应元凭借自己杰出的组织领导能力使得江阴县百姓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团体。当初江阴县民众举旗反清伊始,最先是推举陈明遇为首领的,陈明遇与阎应元一样胸怀忠肝义胆,但他知道自己缺乏阎应元的军事组织才能,遂推荐阎应元为首领。阎应元接受重任后,立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备战。他对全城户口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男子组成民兵分班上城,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又找武举人把总等有军事经验者与他和陈明遇分别负责把守东西南北各城门,他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四门的责任。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又委任擅长理财人士分类征集城内公私所藏物质统一分配使用。在他行之有效的组织安排下,城内很快出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井然有序的局面,为长期奋战做好了充分的精神与物质的准备。对比南明弘光朝廷的肱骨之臣史可法守卫扬州城时,仅一天就被清军攻破,而蕞尔小县城江阴县却能够守城八十日,使强大清军付出相当伤亡代价却久久攻而无果,阎应元的组织领导有方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使后世史家学者由衷钦佩赞叹不已。
阎应元身为一介“匹夫”,却有胆有识智勇双全,他领导的江阴县民抗清斗争惊天动地慷慨悲壮。他的“有降将军,无降典史”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样振聋发聩掷地有声。阎应元是一个小人物,但也是一个大英雄。
江阴城陷落后,在福州继统的隆武帝听说泾县和江阴百姓的坚贞不屈,深为感动,说:“吾家子孙即遇此二县之人,虽三尺童子亦当怜而敬之。”隆武帝是个胸怀抱负的人,可惜他所依仗的是首鼠两端的海盗头子郑芝龙,倘若他手下能有几个阎应元那样忠勇智识俱全的人物辅佐,南明小朝廷不至于那么无所作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