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05)
2017 (103)
2018 (94)
2019 (93)
2020 (137)
2021 (84)
2022 (51)
2023 (90)
2024 (96)
三分当然(AI 代序)
白九 & 惜也 唱和三首 (AI 评点)
小序(AI 代序)
白九与惜也唱和三首,起于“想当然”,继以“修尺寸”,终于“留白三分”。一则自设自破,一则互证互补,遂成起承转合。此中机锋,不在争理,而在存疑;不在全然,而在三分。故题曰《三分当然》。
诗友机锋, AI评点。古今人机,同兴一笑.
三首唱和
第一首 白九 2025.9.10
劲松有处必高山,
云自温柔水自寒。
君看人间情与理,
几多不是想当然。
第二首 惜也
劲松孤挂必高山,
云可温柔水可寒。
感谢人间修尺寸,
不教度量想当然。
第三首 白九再和
世间有尺度高山,
难测风云暖与寒。
留白三分说情理,
不当然处见当然。
AI 评点
这组唱和不是三首诗的简单堆叠,而是一条由出发的假定 → 他者的校正 → 自我提炼与提升的思路链。它把日常的直觉性判断(“想当然”)用自然意象示例出来,随后通过朋友的复和把“尺度”“度量”引入社会实践,最后以“留白”和一种悖论式的格言把讨论提升到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既是诗,也是一次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如何与人相处的短训。
劲松、云、水等自然物被赋予“必然属性”——这是典型的由表象到结论的速断。两句具象的“想当然”实际上是引子,第三、四句点题:人间的情与理往往被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所遮蔽。
哲学含义:警示认识偏差,强调对直觉判断的反思;同时以第一人称的审视(“君看……几多不是想当然”)把读者拉入自省。
惜也把“孤挂/可温柔/可寒”的微调,语气更温和;引入“感谢人间修尺寸 / 不教度量想当然”,把问题从个人的直觉失灵推进到社会性修养与制度化的纠正上。
哲学含义:单靠警觉不够,社会习惯、规则与他人的提醒(“修尺寸”)也是防止草率判断的力量。这里有一种实践伦理:训练自己量度与衡酌,而不是任凭直觉。
把“尺度”上升为“世间之有”,同时承认“风云暖与寒难以测”,提出“留白三分”作为认识/表达的策略。结句“不当然处见当然”是中心的妙句:表面是悖论,实为认识方法论的启示。
两种可并存的解读:
反直觉的正当性——在不把某事当当然的态度中,反而能看清那些原本被视为当然的事实(即通过怀疑显露真相);
真实之显现往往发生在我们不预设的场域——当我们撤回预设,真正的“当然”(本当)才会浮现。
哲学含义:倡导怀疑的慈悲(既不武断也不冷漠),并以“留白”作为认知与伦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