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的面食功夫(好吃篇之十二)
(2005-09-21 20:00:17)
下一个
老汉十几岁离家,吃了近二十年的部队食堂,退伍后升级为一家之厨长,负责喂饱五张口。做饭实在是白手起家,全仗着胆子大,样样都敢试一试。那时哪有私房这样的好东东呀,老汉又不愿腆着脸跑到隔壁去问“皮蛋要不要先煮再吃?”(私房信手拈来的,“牧羊女”姑娘得罪了)。
老汉摸着石头过河,倒也大器晚成。从回锅盐煎粉蒸油酥,到腌腊肉灌香肠炖鸡烧鹅,从酒酿粽子汤圆豆花到泡菜酸菜豆腐乳,十八般武艺也操练下来。当然老汉不知与成功他妈大战了几百回合。
练完本门功夫四川家常菜,老汉学无止境,要挑战北方武学---面食。这也是局势所逼,供应的口粮粗细搭配二比一,面为粗米为细。吃了四天干饭,老汉就得做思想工作“明天吃面哈,要不月底饿肚子”。三个小脑袋直摇,老妈借口有胃病,面不好消化。
也难怪,四川的面粉叫灰面,看起发暗,摸起发粘,闻起有股陈年霉味,吃起更没劲道。从粮站换成挂面,下到锅里,一搅就成糊,还是夹生的。食堂倒有馒头花卷,可要多加钱。老汉决定自力更生。
先练第一关---面片汤。酸菜加豆瓣酱炒香烧成汤,面和得稀软,揪成大大小小的片扔进锅,加一大勺猪油,能吃得走不动。
进入第二关---烙饼。冬天我和妹妹天不亮就得赶着上学,老汉披件棉衣,抖抖索索地就着煤油炉给我们烙葱油饼。火慢心急,老汉不停地用锅铲拍打面饼,睡懒觉的老妈被吵得头疼“打打打,你以为油饼是打熟的嗦!”老汉天天打,老妈天天骂。
害得我现在落下一毛病---烙饼时也不由自主地拍拍打打。
顺利过了两关,老汉更上层楼要操练馒头。从食堂讨来发面的窖头*,买来碱面。中间的过程不太清楚,只知老汉的面团(实在不敢恭维他的东东也配得上馒头二字)不但没蒸发起来,反倒抽巴得老了几十岁,又黄又皱。更为恐怖的是,半个家属区都弥漫着一股子怪怪的酸臭味,有人在骂“哪家的泡菜坛坏了,赶紧倒了哟”。老汉偷偷把第一批面团消灭了,平时他可是最反对我们浪费粮食的。
重起炉灶,老汉还是没长进,只是把门窗关严了。这次老汉可说啥也舍不得倒掉,以身作则,掰了一块放进嘴里“嗯,吃起来还可以,没啥子怪味。”我的老汉耶,是闻起来不对头呀!
我们家吃馒头有一怪现象,窗户拉严,一个个捏着鼻子喂。
老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换成花卷*包子,那股怪味就像魔法一样,沾上了就去不掉。直到我离开家,老汉也没练成这道功夫。
我第一次蒸出白白胖胖的馒头花卷,拍了数张照片,心怀叵测地给老汉寄回去---长江后浪来了。之后良心发现,给老汉打电话想教他些诀窍,老汉根本心不在焉。老妈抢过电话“你们老汉现在会蒸馒头了,扬*得很啰”。咦,我还不信百岁老头长新牙,难道老汉一大把年纪了才拜师求艺?
老妈歇口气“市场上有自发粉买,加点水蒸就行了”。看来这做馒头还不是老汉一人的难题。
不过,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老汉还是非常非常非常厉害的,他竟然会武林之绝学面食之大成---饺子。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就带回这么一项引以为荣造福全家的绝技。
南方小城,连食堂饭馆都没饺子买,你听听家属区里仅有的几家北方人是如何骄傲的(先给所有的北方姐妹赔个罪,jiujiuer只为逗个乐,毫无贬义)。晚饭时分,一婆姨靠着栏杆,吸足气,平地一声雷“小山子嘞---来家啦---俺们今儿个吃饺子嘞---猪肉白菜馅鲜着嘞----”不知多少人躲在屋里流口水。会包饺子就意味着能将一块肉化整为零,吃上几顿,不用担心娃儿为抢最后一块回锅肉打架。
老汉做饺子神秘得赛过造原子弹。逢周三厂休,老汉早上问清每人吃几个。下午放学一点不耽误往家跑,饺子已排好方阵等待下锅,横看成岭竖成列,个个大小均匀,挺肚蹶臀,背上背个大折。饺子出锅,到进大面盆,每人拿碗盛,吃到所报数目为止,也不用任何调料。老汉只做猪肉韭菜馅,皮韧馅足味鲜,煮一顿生煎一顿。
我到了北方才发现,人家是斯斯文文盛大盘子里,每人就个小碟沾着陈醋香油吃。敢情老汉把军人的一整套饺子做法摆发吃法全照搬过来。
老汉的绝技不传儿不传女,我是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大学时才拜师一兰州同学,学会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所以与老汉不同门派,他是两手拇指食指一挤的擒拿式,我是绣花般一轮细细的小荷叶,属婉约派。老汉另一本事是从来馅尽皮光,准头好。我做饺子,第二顿往往不是丸子汤就是片儿汤。
去年弟媳要教美国学生包饺子,将老汉的全套功夫录了下来,想不到老汉还有了洋弟子。
注:窖头 = 发酵的老面糊,花卷---*赞“温柔的摇滚花卷”之可爱ID,扬 = 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