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太郎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華沙一個涅槃重生之城

(2024-03-02 07:57:01) 下一个

我們所瞭解的華沙多少帶有幾分悲愴色彩。曾經維斯瓦河畔的小漁村,在14世紀時因佔據中東歐核心位置而成為貿易重鎮和戰略堡壘,16世紀末正式成為波蘭的首都。在之後的數百年來,華沙一直是波蘭的政治文化中心,一座富饒而充滿藝術珍寶的名城。然而華沙的歷史軌跡一次次的被戰爭改變。作為平原之地的戰略要塞,被搶奪、被征服、被佔領似乎成為無可避免的命運。最令人唏噓的是二戰期間,在納粹的鐵蹄下,無數人失去家園和生命,整座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如今走在華沙的老城區,如織的遊人也許很難想像,不足百年前,腳下曾是一片礫土廢墟。戰後,堅韌的華沙人民用令人嘆服的決心和韌性一磚一瓦的重建了這座古城,這是一個用痛苦和血淚換來的奇跡。

華沙老城參照18世紀的繪畫重新進行修復,在修建過程中盡可能多的使用了原建築的剩餘材料。這項工程的偉大之處在于再現了華沙13-20世紀的歷史,而不是輕易地讓歷史就此泯滅於戰爭的炮火之中。1980年華沙老城因其傑出的重建工作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所有旅途的起點,都是華沙的老城廣場。這座四方形的廣場是老城的心臟,是歷史上商業交易、集會的主要場所。今天的老城廣場被中世紀建築環繞,周圍是餐館、露天咖啡店、畫廊、博物館。廣場中央是華沙的標誌——美人魚雕像,手持盾牌利劍的美人魚是為數寥寥的未被戰爭摧毀的建築物之一,百年來忠實的守護著這座城市。

穿過廣場往南走就來到聖約翰教堂,它是老城內最重要的天主教堂,也是華沙三座主座堂之一,這幢始建於14世紀的磚砌哥特式建築神奇的躲過了戰火的摧殘,內部完整保留了原來的風貌。教堂後面是引人注目的皇家城堡。16世紀波蘭皇室由克拉科夫遷都至華沙,居住於此直至18世紀,這裡一度是波蘭皇室行政、生活的主要場所。壯麗的城堡外部結構十分宏偉,而內部佈局極盡精巧細緻。二戰期間,由於華沙起義的失敗,城堡在1944年被納粹德國軍隊有計劃的炸毀。戰後,社會集資將城堡原樣重建,內部的修復由罕見的老工藝大師完成,由平民在戰爭期間冒險搶救出來的文物也得以歸還,最大程度的還原了中世紀波蘭皇室的生活空間。

城堡前的城堡廣場上佇立著的圓柱正是為了紀念將波蘭首都由克拉科夫遷至華沙的齊格蒙特三世。從城堡廣場眺望綠色環繞的維斯瓦河,美景令人驚歎。連接皇家城堡和夏宮的南北向的路徑,就是著名的皇家之路,這條縱貫線串聯起華沙城內絕大多數的歷史地標性建築。

皇家之路的第一站聖安妮教堂是華沙最古老的建築之一,擁有乳白色的新古典風格的外立面。每天正午奏響的管風琴演奏會,讓人沉浸在虔誠的宗教世界中,得以洗淨心靈的鉛華。沿著皇家之路南下,就來到了典雅壯麗的波蘭總統府,歷任波蘭總統及其家人居住于此。在1791年,被認為是歐洲第一部國家憲法的“五三憲法”就是在這裡起草的。

總統府對面的勝利廣場中有一座無名烈士墓以紀念在歷史上多次戰爭中喪生的士兵們。烈士墓周圍的大理石碑上鐫刻著歷次戰爭發生的年份和名稱,有衛兵24小時全天候守衛,燈火不滅。

再往南,華沙大學主校區壯觀的大樓就赫然映入眼簾。華沙大學是華沙乃至波蘭的最高學府,1816年作為皇家大學成立,校內建築許多由古老的宮殿改建而成。納粹佔領期間,這裡是德軍駐紮之地。那時大學教育是被明令禁止的,3000多名學生有組織的秘密學習,很多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這所聞名歐洲的大學對面,坐落著華沙最著名的巴羅克風格教堂聖十字教堂。波蘭著名的鋼琴演奏家及作曲家蕭邦的心臟,就按照他的遺願從巴黎運回故鄉並埋葬於此。不遠處的蕭邦博物館就是為紀念這位愛國音樂家而建,這裡保留著蕭邦生前所使用的最後一架鋼琴,娓娓道來這位鋼琴詩人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以及他所創作的眾多傳世曲目。蕭邦優美的音樂常常迴響在華沙最大的公園瓦津基公園裡,這裡原本是皇家浴場,二戰期間這裡遭到的損壞相對而言較小,因此公園內保存有一批十分珍貴的歐洲建築。公園的主體建築是古典風格的水上宮殿,18世紀時被波蘭最後一位皇帝用作夏宮。夏季的每個週末,玫瑰園內蕭邦塑像下,都會有蕭邦鋼琴作品的露天演奏會。

皇家之路的最南端是維蘭諾夫宮。這座宮殿建造於17世紀末期,是波蘭國王揚三世送給心愛皇后的禮物。宮殿建築群整體為鵝黃色的巴羅克風格建築,常被比作波蘭的凡爾賽宮。宮殿結合了歐洲藝術成就和波蘭貴族品位,藝術收藏分不同主題,代表不同的時代。如今的維蘭諾夫宮是一座國家博物館,而宮殿花園也非常漂亮,皇家夏季音樂會就在這裡舉行。由於離主城區較遠,維蘭諾夫宮逃過了戰火,是華沙少數保留下來的歷史古跡。皇家之路僅僅展現了波蘭曲折而複雜歷史的一小部分,華沙各處散落著的雕塑和博物館縈繞著許多令人不忍回望卻又必須直視的過往。

波蘭猶太文化和歷史博物館位於曾經的華沙猶太區,這裡位於納粹種族大清洗曾經的高牆之內,當時有40多萬人被隔絕於僅僅3.4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絕大多數都死於饑餓和瘟疫。

華沙起義博物館記錄了這座城市歷史上最英勇的一次反抗,1944年當地人以簡陋的武器對抗德軍的佔領,奮戰持續了63天后,由於沒有得到蘇聯的支援而失敗告終,慘遭納粹的轟炸報復。

高聳入雲的科學文化宮是華沙的另一座地標性建築,也是城市另一段歷史的見證。這座典型的蘇式建築正是冷戰時期史達林贈予波蘭人民的一份“禮物”,而當地人視作蘇聯統治的標誌。如今裡面有科技博物館和自然博物館。

在冷戰落下帷幕後,波蘭的經濟蓬勃發展,華沙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成為一座和平而自信的城市。城市空間裡誕生了許多充滿藝術感的先鋒建築,包括博物館、藝廊和購物中心,它們正在成為了華沙的新名片。華沙沒有屈服於苦難而裹足不前,她已然背起歷史的包袱,擁抱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華沙是一位了不起的倖存者,一次又一次從戰火的焦土和鐵幕的碎片中的涅槃重生,而那些隨著歷史煙雲遠去的英雄把他們的精神永遠的銘刻在了城市的記憶中。華沙用她悲愴的歷史一次次向世人證明,無論城市曾經歷怎樣的黑暗和創傷,希望的種子最終總能破土而出,煥發出新的生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