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7歲的馬克·波羅揚起風帆,從威尼斯起航時,他不會知道,這趟看上去充滿未知的旅程,會給歐洲帶來怎樣意外的驚喜與探索世界的勇氣。而他的家鄉,歐洲那些古老城市的精神,給了他一路上克服種種困難心靈支撐。水城、貿易之城、冒險的起點……他願意用無數個在元朝官員看起來新奇的詞彙來描述威尼斯。他生疏的中文或許不能夠準確描述威尼斯的確切摸樣,可人們猜測得到,他來自一個擁有強烈好奇心的海濱城鎮,在交織的水網和遠方的海平面中,他有著對未知世界的嚮往和期待。對威尼斯的居民來說來說,不用為每天要走相同的路而愁悶——可以選擇陸地,也可以選擇水路。馬可·波羅曾以為自己是個容易適應環境的人,然而在今後那抵達遙遠中國的漫長三年中,當他每一次更換未知的交通方式,都讓他覺得自己以前知道的太少太少了。不過那些都是後話。此刻的他,被眼前大海的景象深深迷惑住了。這真是一個奇跡般的夢,他想,若不是我有勇氣踏出這一步,我永遠都不會看見這樣的景象。
位於歐亞非之間的地中海,是當時和後世無數冒險家所要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星辰羅盤,風帆手槳,天朝上國的夢在他血液中鼓噪,那召喚的聲音震耳欲聾。年輕的心,在對的時間,踏上了對的旅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航行之後,他們橫渡黑海,終於到達兩河流域。曾統治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千年的阿拉伯王朝剛覆滅於蒙古帝國之手,馬可·波羅他們一行歐洲人真正感受到了來自那個遙遠東方的強盛力量。巴格達,這個在《漢摩拉比法典》中就已經被提過的古老城市,曾經輝煌的阿拉伯文明,卻抵不過蒙古人的洗劫。當馬可·波羅抵達這裡時,那些斷壁殘垣似乎還在風中哭訴。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感到悲傷和恐懼,他看見與自己故鄉不過相隔幾個海峽的古老文明被付之一炬,而在歐洲,卻幾乎沒人知道這近在咫尺的強大威壓。他突然知道了這趟旅程的意義所在。他要去看看那個遙不可及的帝國,到底是何等強大。為此,他需要再次從波斯灣出海。從波斯灣披星戴月航行而過。再踏上陸地之時他已是一個成熟的水手,並且還是一個懷有抱負和夢想的冒險家了。
那月亮,還像過去般掛在天空。可他知道,自己每一次睜開眼睛,每一次小小的跨步,都已經走在了少有歐洲人走的土地上。他在樹木和石頭之間走了許多天。在這個在後世被稱作“中東”的土地上,他見了太多太多各具特色的城鎮。當騎駱駝的人望見遠處廟宇的尖塔,他知道這是一座城,可他更希望把它看作一艘可以帶他離開沙漠的一艘船。他太想乘船到中國去了。連那些花枝招展的姑娘對他發出邀請,他都視而不見。這裡是異域,沒錯,可不是他想到達的異域。他想去的地方更遠,遠到他一度沮喪地以為一輩子也到不了。在霍爾木茲,他一直等了兩個月,也沒遇上去中國的船隻,只好改走陸路。這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讓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卻步的路。從霍爾木茲向東,踏上荒涼恐怖的伊朗沙漠。一旦和當地人購買了駱駝,他知道,自己再也沒有退路了。可這又何妨?既然已上路,就不必太在乎走過的每一個腳印,是否還是原來的模樣。歐洲最偉大的航海精神,其實就在這每一個微小的腳印中。渴望和熱情在血液中鼓動跳躍。要克服的不僅是疾病、饑渴的困擾,還有語言不通、前路茫茫的困惑。在風沙的迷霧中,水手認出了搖擺著前進的駱駝的輪廓。他知道這是一座城,名叫亞茲德的古老之城。可他還是願意把它看作一頭駱駝。這頭駱駝身上掛著皮酒囊、眼花繚亂的手工藝品。他看見自己帶領著長長的商旅隊伍離開沙漠,走向錯落的棕櫚樹蔭下的淡水綠洲。他看見厚牆粉刷成白色、庭院鋪砌著瓷磚的皇宮,赤腳的少女在那裡搖動手臂跳舞,她們的臉在面紗下半隱半現。然而這裡還不是中國。儘管有皇宮,但他知道中國的皇宮更雄偉;儘管有少女,但他知道中國的少女更美麗。他知道這些城市不過是取得了駱駝的模樣,在綠洲中苟延殘喘。而他要到達的不是這裡,是一個他和他的同胞們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出來的國家。他補充好淡水和食物,繼續上路。他穿過一個又一個城鎮,一直到後世阿富汗的巴達赫尚。向上,一直向上,這是他在之後半個月內一直在做的工作。很多年以後,他這樣向自己的獄友,文學家魯斯描述這片土地—— “……人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登上峰巔,會看見一個高原,其中有一條河。這裡風景秀美,是世界上最難得的牧場,消瘦的馬匹在此放牧十日就會變得肥壯。” “這個高原叫帕米爾,在上面騎行,整整十二天都看不見草木人煙,放眼處盡是荒原。此地海拔很高,寒冷異常,點不起火來。”他們以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富饒強大的城市裡。馬可波羅這樣想這一路上他遇見的牧民。可這其實是一個既沒有色彩也沒有特徵的地方,有的只有冷峻的風,和缺氧的空氣。他在這裡遭遇了一次劫掠,那些強盜騎著馬一邊叫喊一邊飛奔而來,幸好他的馬跑的更快。這裡仍然不是中國,他想,中國不會有這些野蠻的強盜。
這已經是第四年,他此刻已經年滿21,在他喪失勇氣之前,他願意再拼搏一次。——幸好,那片夢中的土地已要來到他的面前。在他到達喀什時,他仍然不敢相信這裡已經是中國。城市如一座巨大的果園,芬芳撲鼻。姑娘們圍著他跳起熱情的舞蹈。他現在已見識過了和田的美玉,從商人口中,他得知這是上都達官貴人們今年的訂單。沉寂在他心中四年的火種終於開始劈啪作響,舞動了起來。他不記得自己是怎樣穿過塔克拉瑪幹的,但當第一棟獨特東方美感的房屋出現在他面前之時,他終於熱淚盈眶。敦煌,敦煌。他默念著這兩個字,那風沙已吹不散他心中燃起的火焰。四年的追尋,他終於抵達了夢境中才會出現的國家,並且比他所有做過的夢都要離奇和美麗。他和春風,一起走過玉門關,穿過塞上江南的河西走廊,來到上都,匍匐在偉大東方帝國主人的腳下,為這夢想的實現而淚流滿面。700年過去了,他的故事,勿論真假,已變成了帶領後來無數歐洲人跨越千山萬水的書。打開了歐洲的地理和心靈視野,掀起了一股東方熱,激發了歐洲人此後幾個世紀的東方情結。讓我們再看一遍他的足跡吧。然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馬可·波羅遊記》開闢了中西方直接聯繫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
在那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湧向東方,學習東方,以致歐洲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革。許多中世紀很有價值的地圖,是參考遊記製作的;許多偉大的航海家,揚帆遠航,探索世界,是受到馬可·波羅的鼓舞和啟發。義大利人哥倫布就是其中之一。他幼時便讀過《馬可·波羅遊記》,對裡面描述的那個“凡世界上最為稀奇珍貴的東西,都能在這座城市找到,特別是印度的商品,如寶石、珍珠、藥材和香料……”深深著迷。他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四處遊說,最終打動了了西班牙女王,激動地揚帆起航,並最終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但直到他死去,他都以為那裡是《馬可·波羅遊記》裡描述的那個遠東之地,那個富庶如同天堂一般的地方。而馬可·波羅決定從威尼斯出海的那一天,天朗氣清,他正帶著當時歐洲那種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向遠方發起挑戰。那一天將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鼓勵後來更多的歐洲人去探索未知,探索那個心中所嚮往的,更大的無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