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太郎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最窮歐洲國家阿爾巴尼亞

(2014-05-21 19:57:36) 下一个

在歐洲,阿爾巴尼亞算得上是一個最窮的國家。進入國界,給人最深印象的,是一座座高山。幾乎每座山頭,都建有一座座圓型小碉堡。與朝鮮一樣,是共產時代為對抗周邊國家花巨款修筑的。令人想起文革時代的中國,為與蘇聯對抗備戰,深挖洞,廣積糧,勞民傷財挖了無數地道防空洞一樣。這些碉堡堅固無比,要拆除頗費周章,只好荒廢多年,成為阿國奇觀。由於缺乏維修,公路坑窪不平,汽車在上面行駛就像在跳舞,120公里的路乘車足足走了3個多小時。公路上,既有名牌的高檔汽車駛過,也有農民趕著牛車緩緩而行,行人橫穿公路毫無顧忌。沿途都是一座座爛尾樓,建好的也不見得有多漂亮,比起周邊國家,真是落後不少。

與別的東歐城市不同,地拉那街頭跑的幾乎是清一色的西歐陳舊轎車,而賓士、寶馬等名牌車為數不少。這些車都是阿爾巴尼亞到西歐打工的人通過各種渠道帶回的二手車。因該國失業率高達25%,都跑到意大利,德國打工,如同來香港的菲傭。不過,地拉那雖然車多,但交通設施落後,十字路口很少有紅綠燈,斑馬線也模糊不清,交通混亂。司機違章停車、搶道的情況隨處可見。兩個熟人開車在路上碰見,經常會突然一個急刹車 停在路中間,互致一番問候後再揚長而去,根本不管後面的汽車是否已經排起了長龍。

在首都地拉那市,沒有幾座像樣的建筑,高樓更少見。公共建設都還停留在“尚無需講求美感”的實用階段。這也讓我想起某個旅遊網站上所介紹的阿爾巴尼亞:「目前這個國家百廢待舉,需要各方投入的基礎建設很多,但國內失業率偏高、政府官員普遍存在著貪污,政治敗壞、黑社會擁槍自重,不良幫派火拼時有所聞。地拉那可參觀的景點也不多,只有尹伸貝清真寺(Et'hem Bey Mosque)、鐘樓、烈士紀念碑及國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History Museum)等。其實這些建築都在斯坎德培廣場(Skanderbeg Square)周,除了國家歷史博物館安排入內參觀外,其餘都只是開車經過。中心廣場上,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斯坎德培橫刀立馬的青銅塑像恐怕是唯一景點了,半天足夠游遍地拉那。

僅在幾年前,地拉那的商店裡還是烏天瞎火,物品單調。近年加入歐盟後,廣場四周有不少新開的商店,店內陳設新穎,商品齊全,其中不乏鄰國義大利的名牌服裝、首飾,見到外國人進來,店主人幾乎都會用簡單的英語跟你套近乎。在地拉那有一座點綴著美麗人工湖泊的現代購物中心,不但年輕人喜歡到那裡購物、喝咖啡、逛賭場,連影歌星等名人也喜歡來這裡享受奢華的休閒時光,而這處時髦的商業中心便叫臺灣。因此全世界對台灣最熟悉的老外非阿爾巴尼亞人莫屬了,每逢假日他們就喜歡到

Taiwan」去購物!因為在共黨統治時期,中國勢力無所不在地影響著阿爾巴尼亞的政經發展,年輕人早就厭倦我愛北京的統戰口號,便決定讓這個大家喜歡來閒逛的新商區用中國的剋星臺灣來命名。好不好笑?

在巴爾幹乃至整個歐洲地區,阿爾巴尼亞是最貧窮和經濟最落後的國家。因此,發展經濟便成為阿爾巴尼亞面臨的最緊迫任務之一。共產黨垮臺後,阿爾巴尼亞千瘡百孔的經濟逐漸得到恢復。老百姓的日子也比以前好過了。 高額外債和人才外流是阿爾巴尼亞經濟發展的另一障礙。阿爾巴尼亞各大學和科研機構的人才有一半移居國外,阿最有名的地拉那大學因為教師大量流失不得不取消一些專業。因此,阿爾巴尼亞要想甩掉巴爾幹最窮國家的帽子,還需作出大量的艱苦努力。1944年起,共產黨獨裁者霍查(Enver Hoxha)先是走親義大利的路線,後來和人家反目成仇,於是向南斯拉夫靠攏,不久又和對方斷交,之後開始與蘇俄稱兄道弟,沒多久還是鬧翻了,最後便和中國攀上關係……結果如何?當然又是不歡而散,至此阿爾巴尼亞已成為歐洲最孤僻的國家,獨來獨往誰都不理。哎!獨裁者把國家搞成和全世界都不合,吃虧的還是窮苦的老百姓。一度是中國最親密的兄弟國家:阿爾巴尼亞,朝鮮,古巴,越南為什么各個都這么貧窮落後?天天唱社會主義好的國家,優越性都體現在哪里?真是莫大諷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