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兰,随手捻几片草叶与朋友共赏
正文

2015走在春天一,北岸马拉松赛

(2015-09-10 05:37:37) 下一个

1.捅了马蜂窝

2015.9.6.阴天,有时雨,气温6度至13度。

今天是春天的第一个周末,是新西兰的父亲节,是奥克兰北岸马拉松赛日。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北岸马拉松赛,也是第五次参加长距离竞走比赛。

八月是两年来第一次长时间休笔,期间除了练习马拉松,最大的功劳是发现了新网站。大溪地(TAHITI)归来,有朋友建议把游记发到“马蜂窝网”,没想到发过八篇,真就捅了“马蜂窝”,一夜间结识了诸多志同道合的“蜂友”。如此厚待受宠若惊,一鼓作气把两年来160余篇,50多万字的文章发了近三分之二。月余获粉丝80,身价陡升为LV15,有点得意忘形手足无措,有点孤零野蜂找到蜂巢的归宿感。

虽然未到阅读自己的年龄,但整理文章过程中,再次攀上千米高峰;漂流百里长河;疾步绵绵海滩沙漠;隐身幽幽峡谷密林,实在地经历了一次阶段性生命洗礼。为参加一次马拉松赛,要做几倍于全程的练习,这次也不例外,100多公里针对性训练,其中包括四个22.4公里(从家到DEVONPORT往返)半程马拉松。可谓之饱餐山水秀色,享受城市喧嚣中携裹的孤独,领略极度疲劳中再坚持一下的人生真谛。整理文字时,看到自己点点的进步,洋洋洒洒的硕果,不经意间成了自己的粉丝。

赛前一周得了重感冒,加之厨房、卫浴的装修工程的启动,学校考试期间的加班工作,精力、体能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干扰,但我相信自己的体能储备,相信充分准备后的经验积累,所以对本次赛事依然充满信心。

 

2.春雨怡情

早晨6:00起床,窗外一抹红霞环绕RIGITOTO岛,云彩的缝隙间现出令人欣慰的一丝蔚蓝,院子里的树叶纹丝不动,静的像一幅画,是个绝好的比赛天气,但未来几小时有什么变化不得而知,据报:受寒流影响,今天将有冷风凄雨。

7:10赶到起点。除了几个全程马拉松的赛手偶然跑过,几个工作人员正支架帐篷和电子显示屏,整个赛场冷冷清清。老伴儿挎着相机四处找镜头,为配合画面,我踏上了起点线的绿色地毯,能听到旁边的感应器传来滴滴的信号声。我做着简单的准备活动,一小时前在家里看到的彩霞,现在变成一片微黄的亮云,光线阴暗的海滩上,零星的人影狗型,在逆光的镜头里显得格外凝重。

不知赛会处于什么考虑,全程马拉松来回两次经过起终点,让人有触手可及又得不到手之遗憾,尤其是现在经过的全马跑者,正值半程体能的极限,路过家门而不入,是相当大的心理考验。远远地跑来一位选手,身着粉色大花比基尼,近前看竟是混身写满字的爷们。好像没有分组,女将跑到男人前面,老者强过年轻人的画面比比皆是,这就是我们北岸的马拉松,一场真正意义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8:03男子组半程马拉松跑赛开始,小马哥身在其中。随着发令声起,站在前排,力争好成绩的一组人马,箭一样地飞了出去。几百条壮汉组成的人流向前滚动时,眼前出现憾人的场景,一个三岁左右,抱着泰迪熊的男童,他没有看出发的人群,眼神萌哒哒地站在那里发呆。或许是随妈妈前来的看客,或许是为出征的爸爸送行,但从他那淡定的神色中,能看出他是个见过世面的人物。不由得联想到那溺毙在海滩的叙利亚男孩,那个让全世界流泪,让虚伪政客尴尬的弱小生灵。

8:13女子组半程马拉松跑赛开始。纳新在起跑的第一方队,天阴沉沉的,积雨云愈来愈低。

8:17混合组半程马拉松竞走开始。我第一时间踏过起跑线,走在百十号人的最前面,一位身高矮一头的干练大妈,与我并排较劲。她的竞走技术与我相当,步幅比我稍逊但频率很快,彼此拼的应当是体能。我已经不是一年前参赛的雏鸟,已经有了几百公里的实战经历,今天有实力和大妈比个高低。胡思乱想之际,一位壮汉扭着标准的专业竞走步,刷刷地冲到最前面,看着他扭动的屁股,我知道这家伙过于专业,不是对手。和大妈继续较力,但一个念头忽现:漫漫21公里长途,不可以开场就全力以赴。

走出去500米开始下雨。我拉上防雨服的帽子,雨滴在帽檐上开出一朵朵灿烂水花,脚下沙滩软软的,步伐有些怠慢,透过稠密的雨帘看出去,并肩比力的大妈已经冲到了前面。

1公里处沙滩走完。我排名第五,除了那位专业先生,其余的都是大妈。身边的两位胖妹妹一直在跑,依以往的经验,这些跑步的妹子不是对手,应该咬紧的还是前面几位大妈,不可懈怠,咬住第一方阵。雨很大,没有停的意思,无风且气温不是很低,很适合长距离比赛。

2公里处刚好走出TAKAPUNA中学。四五个穿黑衣服的人帮着抽筋的伙伴脱困,他们是跑步组掉队的。看到别人抽筋,右腿肚神经性地隐隐作痛,也许是攀瑙鲁霍伊峰留下的后遗症,也许是上周的重感冒没好利索,也许是和大妈拼的太凶,无论如何都不能出故障。于是赶忙调整步态,借他们的团队精神战胜脆弱的生理反应,此时又有几个人一路小跑地超到前面,我落到了第二方阵。

如果说黑衣团队的协作精神治愈了我的“潜意识神经性抽筋”,“一路有你”的伙伴们的壮举,则将载入北岸马拉松赛史册。离开学校路口百余米,拐过弯进入SEACLIFFE AVE,这是奥克兰闻名的悬崖豪宅区,小伙伴KETHLEEN就住在这里。训练时数次走过深宅,虽大门紧闭,但每次都会感到亲切,获得能量。

3公里处就是“一路有你”的加油站。比赛开始前老伴儿就和KATHLEEN商量,ANGELA更是热情张罗,于是就有了这个唯一非官方的加油点。雨小了许多,百米开外就看到KATHLEEN门前一张撑开的大阳伞下或坐或站的伙伴们。我离开起点,老伴儿就赶到了这里,FRIDA、ANGELA、大徐远远看去非常兴奋,KETHLEEN抱着她的小狗TULIP神采奕奕且充满温馨。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在欢呼雀跃,不但送茶水点心,还有热情地欢呼问候,亲切地鼓励拥抱。我没有止步,借伙伴之力追上了两个跑步的妹妹。

4公里处我仍然在第二方阵。两个10几岁的学生娃赶了上来,不由得心中窃喜,小家伙的参与,冲淡了竞走团队的年龄均值。伴着他们不标准却虎虎生风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节奏,很快走到去年迷路的CHELTENHAM海滩。跑步方队迎面扑来,当时就是受他们干扰离开大队的,今天我是有经验的人,不会再有迷失的孤独和惆怅。绵绵沙滩,我追上了两个学生娃。

6公里处开始爬DIVENPORT小山。雨停了,山坡草地上被践踏的一片泥泞,很多人滑到,很多人迈不开步,我拿出善于攀爬的本领,上山跨大步,下山巅碎步,控制好身体重心,始终保持着比赛的节奏,超越若干队友,脱离了第二方阵。

8公里处路线与来时线路重合。有点累,但没有不适反应,想到前面等待的伙伴,脚步又快了许多。第二次经过“一路有你”加油站,KATHLEEN和TULIP远远地跑过来迎接,大徐送上了拥抱,老伴儿跑来合影。我的脚步依然没停,听着伙伴们打趣,说我把ANGELA的心带跑了,害得她只剩肺了。去年ANGELA与我一起走过北岸半马、奥克兰全马、亨特利半马,今年由于膝盖出问题退赛,我答应带上她的心,完成她未尽的意愿。

11公里处是TAKAPUNA中学门前的大路。这是赛程中最后一个大上坡,过了这里,不再有困难路径。又下雨了,我放弃颠步,载着帽檐上溅开的水花,迈开大步登坡。北岸马拉松因其途经几个著名海滩闻名,但也因道路的起伏太大影响成绩,所以许多专业人士不愿参加,许多伙伴儿也因此却步。我是个认死理的家伙,只要上了路,就要走到底,只要参加这项比赛,就争取成为终身会员。

14公里处重回起始点,雨势转为毛毛细丝。如老伴儿所述,出远门的游子,精疲力竭的顽童,强忍着路过家门不得入的折磨。感觉累了,很累,整个身体僵化了。北岸赛事规模不大,道路基本未封,在商业中心与逛街人同行。细雨中,我呼呼地走着颠步、喘着粗气、面孔木纳、眼光发直,路人总是友好地让路,打招呼。现在的唯一感觉就是累,真累,整个身体就是一台滚动的机器,好在10公里跑步组虎虎生风地从后面赶来,半马跑步组迎面跑来,加之来往的车辆,友好的路人,使你忘却了孤独。

15公里处遇到迎面跑来的纳新,我们击掌而过。她离冲刺不到两公里,也累到极限,这一掌(按她的说法)让她后退了半步。雨停云开,太阳露脸了,我重新戴上了眼镜。

18公里处在MILFORD海滨折返。看到被我追过的学生娃离我约500米距离,其他竞走者都在一公里开外,似乎没有什么压力了,到了这份上,没有人再能爆发出什么超人能量了。实在走不了颠步,只能迈着大步继续最后的征程。

19公里处重回商业中心。迎面跑来5公里跑步组的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个步姿轻松的少女,告诉你什么是青春,什么是跑步天才。

20公里处终于走回TAKAPUNA海滩。能看到彩色帐篷,熙攘的人群。离终点只有500米了,我开始冲刺,眼眶有点湿,似乎看到等在终点的伙伴,渴望着他们的拥抱。学生娃追上来了,一位大妈也追上来了。我拉起她的手,想和她一起走过最后的50米,但她很在乎自己的成绩,或者说很在乎最后一刻的超越,挣脱了我向终点冲去。我冲过终线,没看自己的成绩,只想看到老伴儿,看到小伙伴们,但事实很残酷,没有我熟悉的身影,急匆匆地跑到厕所,方便后打电话探寻,老伴儿和KATHLEEN刚刚停下车正在往终点跑。

回到终点处喝了两杯水,老伴儿和KATHLEEN赶来。她们因为泊不下车而耽误了时间,其他伙伴因为要忙着赶制晚餐先行回府。虽然冲刺的时候没有看到渴望的面孔,虽然战胜疲惫成功归来的镜头没能记录下来,但今天依然完美。正如KATHLEEN说的:有点缺陷也留下想头,下次还有突破。正所谓不完美成就了完美!

 

3.庆功宴会

是巧合还是刻意,去年半马结束后在二哥家聚餐,今年还是如此。二哥夫妇为伙伴们准备了一桌丰盛晚宴。席间,小马哥的一席话令人发人深省:华人对这项活动关心不多,参与者聊聊,但今天“一路有你”的伙伴们不仅参与,还设了全程中唯一的摊位,为华人挣得光彩。据伙伴们反应,许多人在摊位前驻步,除了喝茶吃香蕉,还要求伙伴们明年一定再来,一定要摆上咖啡。

席间查阅成绩,我的成绩竟然是3小时47分,不可思议。想起早晨照相时曾经踏过感应器,它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为我计时了。小马哥说可以打电话向组委会反应,二哥说无论如何你在我们心中都是第一,我说算了,重在参与。

第二天一大早,小马哥发来信息,组委会自动纠正错误,给出了真实成绩,2小时47分钟,比去年提前5分钟,大组名列12,年龄组排第2名。我是该年龄组上限,明年将跨到另一个年龄组。

 

2014.5.14.於奥克兰

赛手与萌娃

参赛小伙伴

伙伴儿加油

挖坑的孩子与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