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兰,随手捻几片草叶与朋友共赏
正文

13年7月中国行记,游山东(二)

(2014-05-19 15:37:08) 下一个

                     一、青岛
3. 崂山

           79日晨,雨。早餐后张乐送我们到崂山区政府找其民。

     崂山是道教名山,传说丰富。梅先生给我们讲“一维势井”的时侯,曾引用过蒲松龄笔下崂山道士的穿墙仙术。从前有个人上山修道,软磨硬泡让师傅教他穿墙而过的法术。练成几次就不辞而别,自以为有了这本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结果夜入邻家行窃,法术失灵。从物理上讲,这是瞬间能量巨变,非凡人可为。

道教名人王重阳、邱处机、张三丰都曾修道崂山。北七真在崂山地区开宗立派,兴观布道,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使崂山成为名副其实的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30年前在青岛读书时,来过几次崂山,只记得坐在大卡车上,沿着乡间的土路,弯来拐去、颠簸很久才到。好像去过“北九水”,“龙潭瀑布”。印象最深的,当属漫山遍野的奇石、怪石。

     今天的崂山,真是名副其实的崂山区了,它与青岛市区完全融为一体。一路走来,没有到乡下的感觉,也没有郊区景象。在大楼的丛林里转了约半个小时,就到了崂山区政府,其民早已打着伞在路边等侯。

     “怎么的,到办公室喝茶还是上山?我这儿可有纯正的崂山绿茶呀。”

“上山!”

“张乐去不去?”

“不去,我还得保存体力爬泰山呢。”

“那好,把他们交给我你就放心吧。”

其民一边说着,一边给张乐关上车门。

     昨天晚餐时老伴第一次见其民,就留下很好的印象。她对我说,你哥们儿身居高位却说话无官腔,做事无官架,难得。我告诉老伴,你看看他眼前这些人,都是30多年的哥们儿。再说,他也不是那种人。老伴感叹道:同学的时候谁也不是那种人,在官场里混久了,很多人都变了。

     我们冒雨上山了,其民的司机姓苟,是个爱说话且很有“道行”的年轻人。他娴熟地驾着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崂山腹地驶去。其民的嘴,一路上也没闲着,如数家珍似给我们介绍崂山。我明白了《齐记》中记载的一句话: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这是一种热爱家乡的情感,不仅仅是嘴上说说的词句,它是溶在血液里的元素,刻在骨子上的铭文。

雨小了,但云雾很浓,能见度很低,山路又弯又窄,只能在拐角处错车。苟师傅不断鸣笛示警,提防对面来车。其民依旧喋喋不休地唠着“山嗑儿”,如数家珍。

老伴感叹:

“在国内很少看到这么爱家乡的人,其民对崂山的了解不输给任何一个专业导游,对崂山的感情更不是一般人可比。”

往山沟里看,云雾打着滚一层层向山上卷,我们的车忽而被她裹住,忽而被她追赶。

“这就是传说中的崂山云海吗?”

我想起了在新西兰南岛看到的情景:天晴晴的,山净净的,只有山腰里的云,像一条巨莽奔腾着,翻滚着。今天雾蒙蒙的,雨停了就算万幸。再说,云海清晰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的位置正处山腰,身在云团里。距离为零,比值无限大,怎能识辨云海。

“你往前看,往上看。”

顺着其民的手势,努力的把视线拉远。我有了个惊人的发现,用我们物理的行话说,云也是“量子化”的。云朵与云朵的间隙里,依稀可辨那张牙舞爪的巨石,若隐若现的悬壶瀑布,以及松柏环绕的庙宇金顶。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的美誉。一山镇海,万象归怀。崂山是岩质硬度最大的花岗岩地质,坚固稳定,拔海而起,极少有地震、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故又称“牢山”,牢固的山。

在崂顶四周800900米的海拔高度,有一条环山步道,约6公里,四个小时行程。要是天好,多数路段能远眺大海。步道上有根据太极八卦命名的八个山门:“离门、巽门、震门、艮门、坎门、乾门、兑门、坤门”,对应着崂顶周边的八个山口。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与古代先哲思想的巧妙结合,赋予了崂山实在而深远的文化灵魂。

 车驶到五指峰附近步道上的“艮门”。我们到了,雨停了,能见度深了许多。

“你们真是幸运,下了好几天雨,刚好你们上山就不下了”。

“大山有灵,也与我们有缘,知道我们是带着仰慕之情,万里迢迢从新西兰赶来的山人。”

我嘴上这样说,心里也挺纳闷。但愿如此,若今天整个行程都不下雨,那我们真是与山有缘的人。苟师傅当即打了一卦,问他结果,他笑而不答。

崂山美于石,崂山奇于石,故此写崂山必泼墨于石。石如一座峰,峰是一块石。峰若形似,人们名其曰:“五指峰,八戒崮,太公崮,丹炉峰”;石若形似,便称其为:“龟石,朱雀石,蛤蟆石,阳具石”等,峰石若神似,人们就赋历史典故于自然,或编个神话故事于石头,如:“子牙出山,师徒授法,马首是瞻,金龟望月”等。

青岛人爱崂山是爱到骨子里的,崂山构造了一个超自然的气场,每一个场中的粒子,都会不由自主地受力于它,获能量于它。这个场空间的能量储存,不可用人所知的测量单位计算。所谓“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我们班十几位青岛同学基本上都没有离开青岛,且个个出类拔萃,成为学术界、商界、企事业及政府部门的精英。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青岛人都沾了崂山的仙气,获得了崂山气场给予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正能量。”

我们是沿逆时针方向走环路的,走到“双福岭”时,其民让我们往对面山上看,恰好一阵风起,透过云朵的缝隙,我们看到一上一下两个硕大的“福”字转瞬即逝。

“你们真是有福,这是王羲之的手书临摹,崂山开启大雾让你们见真‘福’。”

我感谢其民在此时此地道此吉言。因为儿子刚找到工作,还没有上班。

“儿子加油,大山托福!”

我默默地用心膜拜雾中的大“福”。

转过山脚,我被眼前的一块巨石惊呆了,世间竟有如此神物。它很像男人的生殖器,上部分是龟头,中间这条线是动脉血管。其民尽量用委婉的词句介绍,既传达意境,又不失文雅。事后,我查了许多资料,都没有这块石头的影像或描写。很显然,它被“封杀了”。我为此而不平,在相册里写过对这张照片的评述:

粗壮的男性生殖器,暴怒的贯天动脉,欲征服天下的骄傲头颅及为世界带来愉悦的凹凸沧桑、惬意后仰的伟岸躯体。”

若没有人民日报社大楼相比,他肯定是天下第一。

走到一处观景台,开始吃其民为我们准备的中饭:每人一只苹果,一根香肠,一条鸡腿,一个面包,一罐青岛啤酒。且每样都单独裹好,放入四个小包。按他的要求,必须先吃苹果,再吃其它,还一再解释为什么要遵循这种程序。老伴对其民办事的体贴、仔细、认真,很是佩服且赞赏有加。的确,其民是个很会照顾他人、很有女人缘的人。

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瞬息万变的云海及云海中那忽隐忽现的峰峦叠嶂、山林翠谷。

国人有摩崖刻字的习俗,稍有些名气的石壁都能发现摩崖石刻。一座好端端的石峰,愣是横七竖八地刻上大大小小的同一个“寿”字;有些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英雄事迹”也摩崖于山上,间或也能发现歪七扭八的“××××”,泛滥下来就有了埃及神像上的“到此一游”。但也有震撼人心的创世之作,如根据元代赵孟兆页书帖所做,五千文“太上老子道德经”石刻;根据近代国画大师范增作品所刻的“邱祖说法图”等,实实在在的为崂山的文化内涵,涂上厚重的一笔。

行至仙人桥,近处雾散,远方群岭仍云雾缭绕。深涧幽谷中只见得怪石嶙峋,沿谷底向山坡上排列,犹如一支庞大舰队,在云海中劈波前行。崂顶巨峰就是这支舰队的旗舰,整座山的灵魂。我喜欢写这种宏观大景,因微观描写需要很强的功力,不是我这种靠胆儿大写字的人,能驾驭得了的。我喜欢远远的欣赏自然天成、绚丽多姿的人间仙境;慢慢地体会天然美景中所积淀的厚重的历史、自然文化、以及由此相融凝结而成的雄伟壮观与自然淳和

从仙人桥往下看,有一条窄窄的、又陡又长的、天梯一般笔直的石阶路。儿时的记忆忽然被唤起,老伴兴奋的告诉我:

“就是这,就是这长长的石阶,是电影里‘崂山道士’求道的路。我就是从这开始知道崂山的。”我没看过这电影,但我能设想出这场景:

一个心地不纯的道士,背着一捆柴,三步一歇,五步一叹。真苦哇,快些学得仙术,早点下山。

轻取天下珍宝,享尽人间富贵。哗,大雨倾盆;咔,一道闪电;轰,一声雷鸣。

过了五指峰,快转到我们的起点了,发现八道山门少走了两道。为不留遗憾,我们毅然决然地走上人烟罕迹的岔路。走这种路的时候,总是苟师傅走在最前面,其民断后,他不停地喊着:“小心,脚下有沟!”“当心,树枝上有刺!”苟师傅边走边用登山杖敲打着路边的石头,草丛,说是防蛇。老伴不以为然,新西兰没蛇,她体会不到遇蛇的恐惧。事后,苟师傅说,真看到了被他惊跑的蛇。

好几次巨石挡道,不得不回头择路。终于在偏僻的树林里找到了失踪的“两道山门。”

走完全程,意犹未尽。我为崂山痴迷,我被崂山感动,我与崂山续缘,我寄崂山深情。从走上步道算起到走完全程,不但没下一滴雨,间或还云开雾散,让我们尽赏美景。谢谢青岛,谢谢崂山。像与我有三十多年交情的兄弟其民一样,崂山把我整的“有点魔怔了。”

崂山,再见!我会再来的!

 

2013.10.2. 於奥克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