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南来北往》算不上一部上乘的电视剧,但是它毕竟是第一部以铁路警察以绿皮火车为题材的长剧,从这个角度说,还是很有看头,何况还勾起了多少人对绿皮火车的回忆啊。
妈妈说,我第一次坐火车才一岁多,妈妈带着我还有小保姆回东北探亲。当时还要从北京换乘,也没有通票这么一说,到北京要再买一次。妈妈说,不知怎么就买了国际列车,回来后,居然还给报销了!
一个当兵的没什么皮箱手提箱,妈妈在肩上搭一个“马褥子”,里面装着全部行头。
——什么是“马褥子”,现在网上众多解释都不正确不靠谱。其实就像汉族的褡裢一样,那种搭在肩上,两头有口袋的布袋子。“马褥子”要更大些,是搭在马背上,里面再装一条褥子,比一般家里用的要窄要短一些,野外露营可以铺在地上过夜。骑兵用的马褥子比较讲究,外面是军装的黄色,里面还有一层衬布。我家就有一条,内衬是黑白相间的细条纹。不过我记事起就是当褥子铺,没人背。
现在我闭上眼睛就是一副“土”到家的景象:小保姆抱着我,妈妈肩上一条马褥子,三个女人挤在南来北往人流中。
如此看来,我第一次坐火车起点很高,只是记忆里空荡荡,全无“国际列”这么高待遇的记忆。
再次坐火车,是1960年跟爸爸妈妈坐火车回东北探亲,坐了软卧没印象,只记得在沈阳换乘,我在火车站拿着一块面包正吃着,上来一个小男孩,一把抢过面包,我还没回过神,他连人影都没了。我哭着说面包给人抢了。妈妈说没事没事,他一定饿得很厉害。
第三次是1962年大哥哥转业前夕,他带我到北京玩。他的部队就在北京郊区驻扎。跟他做硬卧,依然印象全无。脑子里都是第一次到北京的好玩的场面(可参考我的旧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1503/4832.html)。
这些记忆里统统没有,只有照片上的日期记载着准确的时间。
刻骨铭心的绿皮火车,是1966年文革大串联。我是坐在——不,是躺在座椅下的空间到北京的,当时的火车座椅上是人,座椅下也是人,行李架上是人,厕所里面也是人。如果女生上厕所,男生先让出来,如果男生上厕所,女生先让出来。记得快到北京时,大家在传:有个中学生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外被挤下车掉在铁轨中间了!
1976年春节到上海,返回哈尔滨时也根本上不去车。上海的火车站当时破破烂烂,候车室屋顶滴滴答答漏雨,站台上乌央乌央只见人头攒动,连绿皮车门都碰不到。婆婆家邻居是上钢五厂“文攻武卫”的民兵,他和两个民兵朋友把我们送上站台,又找到我们的车厢,又塞进从车窗把我俩塞进去!整个人披头散发衣衫不整满脸通红喘着粗气,那副狼狈相至今记忆犹新。但是上海直达哈尔滨是特快,人人有座位,全程32小时,座位都是定好的。我坐在靠窗位置,趴在小桌上睡觉。未来的丈夫则一直在打扑克。我睡一觉醒来,几个男生打扑克;我再睡一觉醒来,几个男生还在打扑克。。。。
1977年五月,我们到成都,大姑姐带我们到附近新都县去玩,那里有个什么寺庙据说很有名。当天去当天回。回来的火车上也是挤得满满的,我们根本进不去车厢,是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站到成都的。那个拥挤堪比文革大串联。
高铁到来之前,东北是中国铁路网最发达的地区。火车上从来不会很拥挤。但是春节最繁忙的时候挤不上去车可能下不来车。
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女同学的父亲从北大荒来看她,临走买了不少东西,有两个男生自告奋勇帮忙送站,一直送上了车。车上人太多了多,两个大小伙子挤上去却挤不下来。结果火车开动了,两男生坐到下一站又走回来,到学校都快天亮了。
注:网络图片
年后返回,更加厉害,成都开出的火车经过我所在的小站时,已经挤得不开门了。但是等车的人列厉害,有的人会棍棒撬开车窗,只要进去了一个人,再也关不上了……
我有一次从窗户爬进去,不巧是厕所,里面已经有六七个人,我进去了只能一只角着地,想了一会儿,这样要坚持30个小时吗?我又翻窗爬了出来。第二天,坐短途车到西安,再从西安换的车。
前不久和当年的同学聊起,至少有两个同学说,大学时乘火车时他们经历过的最没有尊严的行为。
喜欢这个系列,从头看起。问好鹿葱。
寶光寺看的是十八羅漢 :-)
花姐是我姐,62年,77年的故事,可以肯定你是我姐啦!哈哈
串连家里大人不让去。第一次坐火车是下乡插队。以后坐火车回了几次家。从车窗里上下车的事干过几回。有一次,还把别人托我带回城里修的一块破表挤丢了。
最有趣的一次是考上大学回城。与另一位插兄通行。我们俩都挑了200多斤行李。正赶上春节前。车站检查严格。进站排的队很长。我们看到有个队人少得多,就走过去。没想到那是进站行李过磅的。守在那里的人大笑,送上门来的,称称吧。所以才知道原来都有200多斤。
问我们干啥的,去哪里。说我们是投机倒把(春节前,大量的市场紧缺年货,是蛮像的)。
我们说是回城上大学,不信。拿出入取通知书。才信。于是门卫招来两个春节在车站帮忙的解放军战士,让他们把我们送进站,一直送到座位上。真是好好享受了一把被人瞧得起的幸福感。
结果火车开动了,两男生坐到下一站又走回来,到学校都快天亮了————哈哈,鹿葱写得太有趣了,笔调轻松诙谐,却让于岁月中渐行渐远的绿皮火车,留下了一尾淡淡的忧伤:))
问好!
我对这个不算太隔世。记得都1990年代初了,我有一次从北京春节返家,买不到坐票,站了十几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