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无间》算是一部大作,足足四十集,云集了靳东、张志坚、王志文、王丽坤等等当红的曾经红的演员一大群,还有谭凯、张晞临等不错的演员助攻,一时间好不壮哉。
这戏构思不错。日伪时期的上海本来就是间谍云集的地方,真真假假里里外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城市这个时期特别适合演绎复杂曲折的间谍战。张志坚饰演的“闪官”作为前清皇族妄想复辟成为“三栖”间谍不失为一个金点子。
但是好的构思得有好的呈现,尤其是人物要符合性格发展逻辑,细节应该符合生活真实。
举个栗子:《三体》子虚乌有的科学幻想,之所以受热捧,不仅仅因为刘慈欣敢想敢写会想会写,还因为在于他写的那些人物性格那些细节符合生活逻辑,所以你就信了。
典型如《安娜卡列尼娜》,她在火车上邂逅沃伦斯基,下火车丈夫卡列宁来接她,她忽然发现丈夫的耳朵好难看!小小细节,心理微妙的变化一下子抓住了人!
这剧当然跟经典无法相比,那就用一个影视剧《潜伏》。《潜伏》有一个细节,每天晚上假夫妻俩吱嘎吱嘎“摇床”,很好笑,当年不一定真有这事,但你相信,因为符合逻辑是可能的。
《无间》里,靳东和王丽坤一直被追杀,残暴的76号追杀他们,冷酷的军统追杀他们,你感觉到他们身处险境吗?大摇大摆出入所有场合。怕人不注意,还公开在大马路上久久拥抱。记得鲁迅吗,他不是间谍没有武器,就因为几篇文章还要“破帽遮颜过闹市”呢!
再说靳东,即便是被注射令人精神失常的药剂,都如金刚不坏之身,不但始终清醒,还能精致无暇,最后还可以铁手断扶手,抡起椅子暴砸魔窟。
我实在忍不住:好不好别再这么糟蹋俺们靳东了,刚刚在《底线》出了彩,又让你们的设计给毁了。挺好个演员这算不算高级黑啊?
有亲戚孩子考过招收国安的学校。面试第一关就是相面,不能太丑不能太俊,这样人海茫茫一张没有特征的脸才不容易被发现被记住。影视剧咱不论这个,一号英雄长得俊没意见,但是好不好有点伪装,有点警觉,至少让人感到环境的险恶。
还有,王丽坤被76号抓去,受尽酷刑,两腿一瘸一拐的,一眨眼放出来就可以在林中奔跑如飞去救情人了!
额的个娘!钢腿是怎样炼成的?
再说王丽坤这个人物的设计,前清遗老的女儿,从小在日本长大,在美国受训,可以说骨子里没有什么“我是中国人”的概念,顶多也是“我是大清国”的人。据我所知,别说前清遗老,就是很多少数民族,在民国时期也没有什么爱国情怀,逐水草而居,民族意识很强。至于“我是中国人”的自觉性,他们没有这样的成长的环境,没有受过这样的教育。转变需要过程,王丽坤怎么转变的看不出来,忽然一下子就说:“我们是中国人”,好虚伪。
一个从小受间谍训练的优秀特工,从日本到美国的特工道路,从日本到美国的成长环境,啥时候当了军统,还被军统副局长王志文看中,何时何地何原因看中的?总得交代一二,哪怕用几个镜头闪回也好,让观众了解她的一二高明吧?可是我们看到的就是她爱得糊里又糊涂。在情爱、父爱之间摇来摆去。
因为人设不真实,所以王丽坤演得也不好。其实好的角色演员也得心应手。想一想当时因一部戏爆红的年轻人后来就没什么好戏出彩了。那是因为再没有好的活灵活现的人物让他们印象深刻了。
千万不要放过细节,魔鬼就藏在细节里。做人做事要从细微处着手,文艺作品也一样,没了细节还有生命吗?如今的戏没有细节,只有概念和想当然,可以将虚空的人物呼来唤去。
主要人物站不住,这戏就失败了一半。
这部戏啜妮演得好,她的角色设计也合理。一个忠于职守的特工,将个人情感深埋于心底,隐忍坚强,符合逻辑,演起来也顺啊!当然 啜妮是个好演员,角色应该表现的特性她都演出来了。她的《尘封十三载》,那一个傻乎乎的有道理,这个精明强干还是有道理。
这部戏还有一个不重要的角色76号的“任处长”非常好,这个演员叫石文中,演过各种反派,那种狡诈凶狠笑里藏刀见风使舵太让人印象深刻了!
张志坚不用说,他的气质就符合角色,反而王志文稍稍有点过,微表情用力大了点。
一件设计得很时髦很得体的衣服,可惜让裁缝做坏了,到处都是窟窿,只好打补丁,这补丁的材料很金贵,有羊绒有锦缎有丝绸,远看五颜六色的补丁让这件做工粗糙但时尚的衣服bling bling,但是凑近了观看,这衣服千疮百孔,发亮的都是补丁!
上面的话可能过于刻薄,有失公允,其实,《无间》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无间》我以为最好的是结尾靳东的死。抗战结束,国共的势不两立从水下浮出水面。他在闪官的繁星计划里,除了沈啸,共产党并不信任他,但是沈啸死了,共产党铲除可疑分子情理之中,手段过激置于死地也是可能的;军统恨他要死,牧溪鹤早就想弄死他,暗杀本来就是军统看家本领;他背叛义父以至于闪官自杀,义父的女儿王丽坤报仇也不无道理。
共产党、国民党、前清遗老遗少,到底谁要了他的命?
至于王丽坤最后在他们相聚的小饭铺摆上两副碗筷,是静等靳东赴约还是奉命打死他在做最后的祭奠?
总之,结尾充满悬疑,也紧扣了“无间”的主题。——无间道的间谍下场都不好。
曾打入国民党军统、中统,汪伪政权、日本特务机关,有“五重间谍”之称的共产党情报人员袁殊的命运就是如此。
1931年,在时任中共特科情报科科长潘汉年和助手欧阳新(化名王子春)的介绍下,20岁的袁殊在上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参加特科工作。
1932年,袁殊在表兄、蒋介石的红人贾伯涛介绍下顺利打入国民党中统,后成为中统头子吴醒亚的“干社”情报股股长。
1934年秋天,在单线联系人王子春突然失踪(原因至今不明)的紧急情况下,在寻找组织的过程中,袁殊阴错阳差地成为了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的秘密情报员。
抗战爆发后,在杜月笙介绍下,有日本留学背景的袁殊被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所招募,在潘汉年同意下,成为了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
1938年,“岩井公馆”的雏形、日本外务省情报部直属机关上海日本总领事馆“特别调查班”成立,由副领事岩井英一统领,成员共十几人,基本都是日本人。一直以记者身份与岩井保持着信息互换关系的袁殊被招为情报员。
至此,袁殊成为不折不扣的“五重间谍”,时年27岁。
1940年,袁殊以“兴亚建国”代表的身份应邀访日,他根据多渠道消息,结合日本间谍活动,回国后向潘汉年报告了“日本欲南进,称霸东南亚”的情报。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中苏极为关注日本是否北进,在东线夹击苏联。袁殊广泛与日本各路军官频繁往来,最终作出“日本不会放弃南进”的判断,汇报给潘汉年,延安转告了苏联。苏联下决心将东线40万兵力统统调到西线,这条情报可说功不可没。对此,苏联向中共表示了感谢。
没有大智无法行走在这多重空间,没有大勇无法承受这刀尖上的游戏。这里得树个大拇指:了不起!
可是大智大勇又如何?
1955年袁殊受潘汉年案牵连被捕。
1965年,袁殊被宣判为国民党CC特务、军统特务,日本特务、汉奸,判处有期徒刑12年。他本应在1967年刑满释放,但因为“文革”,又被关押了8年。
1980年2月24日,时任中调部老干部局局长郭达凯给袁殊送来了300元钱作为医药费,并和他谈了近一小时。他得知,自己写的材料已正式转交组织,在中调部落实政策办公室备了案。他当面提了要求:“在国内我已经成为了一块废料,不如放我出去活动。”
1982年8月,潘汉年平反。10月7日,袁殊也终于等来了平反。这一天,中调部和公安部人员给他送来了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书。判决书宣布:一、撤销本院1965年度刑字第15号判决;二、宣告袁殊无罪;三、原没收的财物折价人民币3764.49元,予以发还。
平反时他要求不再叫“曾达斋”,恢复本名“袁殊”。他说,纵观自己的一生,袁殊这个名字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平反结论肯定了袁殊的贡献:为党提供过重要战略情报。但是袁殊没想到,平反后他的党龄还是只从1946年重新办理入党手续算起。一次跟人说起,他掉了眼泪:“他们欺负我,抹掉了我15年的党龄。”
无间道的人生啊!
1939年的袁殊——
注:网络图片
又是一篇精彩影评,赞。
《無間》我難得看了不少,冲王志文。其實張志堅也演得不錯。好演員的演技在拿捏角色,要寧愿有點不足,萬不能過火。中國文藝卻鼓勵“過火”,從早年劉小慶到今日靳東。一出場就是“穿林海跨雪原”的陣仗。
我好好看過的電視劇竟然是《人間正道是滄桑》,孫淳是個好演員。問好花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