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西楼》
人间故事付风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沁文(古来客)
2015.06.26
黄河九曲过春秋,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平十一尤韵)
古客千回望月楼。仄仄平平仄仄平(下平十一尤韵)
腹内新笺何处寄,仄仄平平平仄仄
窗前旧梦哪时休。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平十一尤韵)
===============
月满西楼:语出 易安居士《一剪梅》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付: 动词交付( 此时 “风流” 分解为名词 “风” + 动词 “流” ); 亦谐音于 “赋” (此时 “风流” 解读为众所周知之单一词); 切勿与 “附” 谐音(否则易解读为 “附庸风雅” ^_^)。
九曲: 沁文 未曾一见黄河(憾、惭),然遥知其迹逶迤而达九曲。
春秋: 指代一年四季;亦寓人世沧桑。
过: 动词 ”流过、经历(见证,testify)”。
回: 量词,与句一之 “曲” (名词) 非 严格语义对仗,憾之。若以 “三更” 取代 “千回” 则可实现(与句一之 “九曲”)逐字严格语义对仗,然觉 “三更” 过于实描,而且其与同句后续之 “月”、句四之 “梦” 意重 。。。 遂终取 “(千)回” 于此。
望月楼: 根据 沁文 奇偶句逐字对仗之规( “月” vs “春”、 “楼” vs “秋” ),既望月、又望楼,其含义并 非 名词结构 “用于望月之楼” ^_^。
腹内: 好于 “笔下” (因 “笔” 与 “笺” 意重)。
笺: 依平水韵为平声,故于此仍持正格平仄。
旧: 但愿与句二之 “古” 勿过意近 。 “旧” 好于 “绮” 。
哪: 原拟 “几”,然其含义双重(既是疑问词,又是数词),故终取 “哪” 而与句三之 “何” 严格语义对仗。
日前观读【诗词吾爱】诗友 阮郎归来 大作《黄河楼夜月》,可谓图美诗妙(美图如上转载,妙诗如下所附,谢 阮郎归来 分享美图),沁文 喜而赞之 。。。本欲步其原韵而和,发觉 阮郎归来采取中华新韵: 韵脚三字为 “封”(上平二冬韵)、“灯”(下平十蒸韵)、“明”(下平八庚韵),故 沁文径取别韵(下平十一尤韵)草作七绝平起(首句入韵)以助兴。
前两句言 “我” 夜望月楼而念古今无数文人墨客对月吟咏,后两句将镜头聚焦于当下之 “我” 。。。两联之间衔接似乎有些脱节、突兀 。。。 然 沁文 终不欲再改(再改之事大抵已然远非原始思绪,极易狗尾续貂、心面俱毁),惟下次动笔之前务需谨慎,不可一任自由无羁终至失控。。。
【下平十一尤韵】 尤邮优忧流留榴骝刘由油游猷悠攸牛修羞秋周州洲舟酬仇柔俦畴筹稠邱抽湫遒收鸠不愁休囚求裘球浮谋牟眸矛侯猴喉讴沤鸥瓯楼娄陬偷头投钩沟幽彪疣绸浏瘤犹啾酋售蹂揉搜叟邹貅泅球逑俅蜉桴罘欧搂抠髅蝼兜句妯惆呕缪繇偻篓馗区。
如下乃诗友 阮郎归来 之原玉
===========================
《黄河楼夜月》
( 中华新韵:http://www.52shici.com/works.php?mem_id=48975&works_id=548067 )
阮郎归来
2014.12.11
12月6日,星期六,是阴历的十月十五,天空特别晴朗。这天晚上,在恒大名都我的居室休息。半夜起床,不想被洒落地上的明亮的月光所吸引。推开窗户一望,哇,一轮圆月正挂在与我一河之隔的黄河楼上空,太美了。因而情不能已,浮想联翩 。。。
当空不受玉皇封,
只做楼头一璧灯。
莫问昔年偷药事,
人生能得几清明?
哪处轻风浮面过(仄仄平平平仄仄)?前时碎忆乱心来(平平仄仄仄平平)。
转接直书胸怀,如水势奔流而下。如能顺着再接几句成一律似更佳。即使不接,也是沁文兄难得的转换风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