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淀汨罗》
沧桑浸染诗词郁
(平平仄仄平平仄)
沁文(古来客)
2014.08.11
道尽沧桑余憾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流来远古入诗
词。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平四支韵)
闻山
有玉
无需问, 平平仄仄平平仄
望月
无言
有意
亏。 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四支韵)。
===============
淀:动词沉淀、淤积,即 deposit。
尽:取其动词 “完结、完毕” 之意而与句二之 “来” 对仗。
余:取其动词 “剩余、遗留” 之意而与句二之 “入” 对仗。
玉:本意指
青山落泪而生玉;亦谐音于“
郁”,一喻葱绿之色,复言忧郁之意。
问:疑
问于生玉或忧郁之原因。
望:一指动词 “远看” 而与句三之 “闻” 对仗;亦附指/隐指其名词之意:
满月之 “望” (“望” 乃十五之月满;“朔” 为初一之月无)。
亏:动词缺损、由圆变弯,与句三之末字 “问” 对仗。
有、
无:故意重用以作两组对字 --- 达
句内对偶、句间对仗,类似于
前两句中 “
尽”、 “
余”、 “
来”、 “
入” 四字(之句内对偶、句间对仗效果)。
沁文此习作乃今日赏读
胶兄之七律
《屈原》(如下所附)后感赞唏嘘而发,尤喜且甚感于其中颔联 “
渔父痴狂沧浪语,先生憔悴沐江波”。沁文遂言:
屈原已没(平平仄仄),汨水仍流(仄仄平平);名昭万代(平平仄仄),事写千秋(仄仄平平)。。。沧桑虽巨变(平平平仄仄),恨憾亦恒存(仄仄仄平平) 。。。风华浸润离骚意(平平仄仄平平仄),节气升扬化楚辞(仄仄平平仄仄平) 。。。汨水之边(仄仄平平),青山有玉因含泪(平平仄仄平平仄),树木葱茏(仄仄平平);荆湘彼国(平平仄仄),满月无言竟转亏(仄仄平平仄仄平),墨客伤悲(仄仄平平)。
【后记】此乃沁文早期习作,彼时曾有一两次使用依旧时平水韵属于同韵、依现今汉语拼音则不完全同韵之字( 例如,“词”: C-i; “亏”: K-ui) --- 至多或可算作通韵(因为皆含 “i”) 。。。 其后不久沁文则自我加强约束于此类情形 --- 不但依旧时平水韵同韵、而且依现今汉语拼音而言亦严格同韵方选之;即,在旧时平水韵同一族之中只将那些现今发音仍然相同之字看作同韵。例如,将此处 [上平四支韵] 中 姿、知、词、痴、斯、诗、日等字看作同韵,却不将 “炊” 看作与它们同韵。类似地,沁文将同属于旧时 [上平十灰韵] 之 “灰” 和 “来” 并不看作同韵,因为两者现今发音实不相关:灰(H-ui);来(L-ai)。
【上平四支韵】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
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篱兹差疲茨卑
亏蕤陲骑曦歧岐谁斯私窥熙欺疵赀笞羁彝颐资糜饥衰锥姨楣夔涯伊蓍追。
胶兄之原玉如下
==============
《屈原》
(
http://bbs.wenxuecity.com/poetry/593094.html)
胶老爷
2014.08.11
汨罗轻楫谱殇歌,
千载忠魂碧水磨。
渔父痴狂沧浪语,
先生憔悴沐江波。
众人浊浊蒙天晕,
独我昭昭鼓枻挪。
哀叹郢都秦胄热,
一怀湘石入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