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的故事

一群天真,善良,正义,朴实,博学,性格各异,梦想不同的大学生考入了国内第一流的法学院,面对友谊,竞争,爱情,机遇,内心,学业,择业,他们的选择和收获,如童话一般美好,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浪漫的风格,传奇的故事,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正文

法学院的故事-----灵犀

(2014-04-16 09:02:57) 下一个
梅敬馨
“桑柔你呢?”刘心灵问。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人员。为了这个我需要更专心的学习,更谨慎的提出问题。”桑柔说。
刘心灵说:”世界上哪个地方你最想光顾?“
桑柔说:”贝克街221号B的福尔摩斯博物馆。“
刘心灵说:”我们一起结伴去好不好。到他生活的地方。架子上有他的礼帽,壁炉边是他的小提琴,长桌上摆满了他的化学试剂瓶。“
桑柔说:”说不定,他会为我们这批东方来客即兴地演奏一曲呢。“
刘心灵说:”桑柔,我想象华生一定会高兴见到你的。“
桑柔问:'为什么呢?”
刘心灵说:“他爱所有爱福尔摩斯的人。”
两个人相视一笑,多麽快乐的事情,就是找到一个可以和自己分享读书感受的人。
两个人坐下,开始自习。
桑柔回想了一下课表。本学期开设了宪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法理,语文课,资料检索。《法理课》这段时间正在讲西方法律的类别,简直就是在讲西方法律的历史。那么,读一下《法律的故事》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她最喜欢历史,所以这本书让她读的津津有味,从汉谟拉比法典,到圣经十诫,她仿佛是在时间的长河里自由地畅翔。
上法理课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同学们有的在书上记笔记,有的忙着边听边记,还有的同学听的入了迷,完全忘了记笔记。
“桑柔,你说一说法律的分类?”老师洪亮的声音像响雷一样让桑柔紧张。
她面色通红,让自己心情平静一下,在纸上写上了几个要点,让自己的心情镇定一下。然后站起身来,有条不紊地说:“庞德认为法是一种社会工程,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法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调和相互冲突的利益。利益是法律保护的基本因素,权利是法律上被保护的利益。为了实现这些任务,就必须正确地对各种利益进行分类:①个人利益,其中又包括人格、家庭关系和物质三方面的利益。②公共利益,包括国家作为法人在维护其人格和物质方面以及作为社会利益捍卫者的利益。③社会利益,其中包括一般安全、社会组织安全、一般道德、社会资源、一般进步以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的社会利益。 ”
法理老师继续问:“为什么有人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如果一个法律不符合道德,它是不会长久存在的?”
桑柔想到自己刚刚读过的《法律的故事》中的《圣经十诫》。
她脱口而出:“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有确定性和统一性。 17、18世纪的衡平法和自然法,其目的在于以道德观念改正上一阶段法律形式的严格性 ,所以很多法官根据事实情况来解释法律的内涵,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社会习惯,这样法官的法律解释也成为法律的一部分。这就是案例法。这种法更多的融合了法官的道德,也称之为良知法。成熟的法,其目的不仅在于确定性,而且在于谋求一切人的平等和安全;而道德上也有人和人之间应该相互平等和尊重的社会道德规范。19世纪后期开始的西方各国的法,目的在于使社会化观念进入法的领域。 ”
教室里静极了,就是掉一根针,大家也听得到。同学们都用佩服地眼光看着这个衣着朴素的女同学。
“道德是什么呢?”法理老师眼睛一亮,继续提问。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桑柔一语中的。
“他们分别依据什么来保证实施呢?”老师顿了顿说。
“法律是行为模式和处理后果。靠国家强制力来确保实施。道德靠的是社会舆论,宣传教育和公共谴责。”桑柔的思路清晰地就像一张网。每个脉络都无比地清楚。
老师微微点点头。
桑柔的心立刻感到一阵微风习习,看来自己学有所得。
”那法律和道德相互关系是什么呢?”老师步步为营。
“这?”桑柔刚刚读过庞德的《法律和道德》,她认为解答这个问题就像解答数学界的哥达巴赫猜想一样。这个问题她无法回避,却也不能三言两语说明白。
桑柔感到脑子里有点缺氧,她用眼睛看着周围,看看别的同学能不能回答。
“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课本上有简要的概述,哪一位同学有补充?”老师说完话。
桑柔急忙问旁边的同学:"敬馨,讲到第几页了?”
敬馨小声的说:“215页。”
桑柔赶紧拿出书本,快速地翻阅起来。
“梅敬馨,你在说什么?”老师问。
“法律讲究的是权力和义务对等。而道德却是强调义务,忽视权力。法律调整的是人的行为,没有思想犯,而道德不仅调整人的行为,还有人的思想,要求人为了善而追求善。道德状况制约立法的实施,道德有助于立法的真空状况,法律以道德作为价值基础,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社会的管理仅仅依靠道德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法律来实施。”梅敬馨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如数家珍地叙述着答案。她的眼睛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大家不禁心悦诚服。老师也为这个朴实睿智的女生感到欣慰。
下了课,桑柔对敬馨一本正经地说:“你发现没有,法理课特别的抽象,全是大道理,仿佛是佛寺里的经书。没有案例分析,完全是理论。我们就像苦读经书的小沙尼。每天都要背南无阿弥陀佛。”
敬馨笑着说:“桑柔,你可真逗。我们可不是和尚。”
桑柔问:“那我们怎么活?每天都纸上谈兵,看不到一点实用效果。难道在法庭上,你会问法官,你说,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什么?”桑柔学着法理老师的样子,让敬馨乐不可支。
她不完全同意的桑柔的观点,但是可以理解她的感受。
敬馨想了想,就说:“公序良俗就是民法的一个原则。”
桑柔明白了敬馨的意思,就是读懂文字的含义,理解它代表的社会现象,知道它的适用范围,让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敬馨和桑柔都是刻苦学习的学生,她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记笔记,读参考书。很快期中考试到了,考试完毕以后,她们依然觉得忐忑不安。
她们又在图书馆见面了。
“早上好,敬馨。”桑柔说。
“你早,桑柔。”敬馨说。
“敬馨,你整天都在上自习,究竟在忙些什么?”桑柔问。
“我参加了英文辩论比赛,正在收集资料。”敬馨说:我已经准备了三个月了,这是最后一个星期。你呢?”
“我在准备知识产权小组的报告,我负责关于互联网络侵权的案件,我还要用到很多媒体的知识。”桑柔说。
过了一会儿,桑柔问:“敬馨,你学习吃力吗?”
敬馨说:“还行,你哪?”
桑柔说:“非常。我觉得大学的学习和高中不一样,教授总是跳着讲,他象蜻蜓点水一样,将大量的章节一点而过,课下把整本书都读了一遍,可是还是记不住所有的概念,考试的时候觉得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只好把相关的内容都写上去,考完试,不少人还担心考试不及格。高中的时候每个细节,每道习题都要会做,题海战术才能打赢一场大的竞赛。但是大学很多同学几乎没上过课,可是考试成绩还很好,难道大学不该踏踏实实学习吗?”
敬馨说:"我是中学英文老师,也是教导学生要精读课文,记住重点,熟能生巧。所以死记硬背的多,研究的少。但是大学的很多考试题,都是论述性的题目,老师课堂上一带而过,我们的笔记上也没有,所以考的好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把老师的观点和书本的观点做了比较。老师是以点带面,我们是以面带点,当然有不识庐山面目的感觉了。”
桑柔说:“有的老师上课总是旁征博引,连记笔记都很难。”
敬馨说:“你就知己知彼。对于喜欢照本宣科的老师,上课听懂就行。对旁征博引的老师,做好课前预习。比较老师和书本的异同。让人惊讶的地方,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推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不懂的地方。我们的课本都非常通俗,应该做好边思考边学习的习惯,而不是打疲劳战。”
桑柔说:"发现每个老师讲课的方式,根据他们的风格去掌握知识,上课的效率就会提高。”
敬馨说:“我们试着做一周,上课专心听讲,看哪些老师和课本一样,哪些老师喜欢用案例,哪些老师的观点和我们的经验不同,老师的推理逻辑,同学们的回答是什么。看一看效果。“
桑柔很欣慰地点一点头。
桑柔问敬馨:“你最近在看什么课外书?”
敬馨说:“《法律和文学》。”
桑柔问:“卡多佐法官的著作?”
敬馨说:“我看书和你不同,你是在看热闹。而我,却是带着问题去看。和课本相关的知识,我会提问,分析,思考,比较,做笔记。和课本无关的内容,我会跳过去。”
桑柔说:“我能看看你的笔记吗?”
敬馨说:“好吧,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今天晚上在图书馆24小时阅览室见。”
吃过晚饭,桑柔来到图书馆,看见敬馨在那里看书。她穿着一件带白花的衣服,仿佛就是一朵默默绽放的荷花。
敬馨拿出一个读书笔记本,笔记本是深绿色的,上面画着一朵玫瑰花。上面用绳子记着一只笔,封面上写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最珍贵的是今天,不要把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一个今天抵得上两个明天:
1. 每天读美国大法官卡多佐的的《法律的成长》二十页
2. 《民法案例》三个案例
3. 《刑法》一章
她拿出书和笔记本,想了几个问题,就开始读起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