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淡泊宗

破浪冲涛到碧湾, 插玉屯云满渭川. 不恋荣华不慕仙, 每日江边理钓竿.
正文

旧日游记 之青城都江

(2005-10-13 13:28:55) 下一个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林深树密, 丹梯千级,曲径通幽.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一名赤城山. 据传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 是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 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 过一道小山门,到正山门前. 这山门修得挺气派,几重飞檐高高翘起,雕梁画栋,色彩艳丽,走进山门,还题有“青城天下幽”几个草书大字,路旁有一条小溪,小溪的水清澈透底,从山上飞流而下,并不是平缓的,在众多的山石之间穿行,发出潺潺撞击之声,涓涓细流,山泉淙淙,四面又是绿树,上山时其实你并看不见水, 只闻其声.极目望去,眼前是绿树,远远的也是成片的绿树.这绿色有不同的层次,草绿的野草,深绿的 林,让人赏心悦目.这里几乎透不进什么阳光,始终透着清凉、甘露的芳香.山上有几座道观, 二道观的两幅横批“心清水浊”、“山矮人高”颇令人回味。道观时不时传来钟声,更觉古朴悠长。来到山中,自然而然都会感到幽幽然于天地间. 青城主庙——天师洞。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内现存历代石木碑刻,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 出天师洞,过访宁桥,便到祖师殿,再向北去,可到朝阳洞,出之则直达高台上的上清宫。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山石刻。

 

青城有四绝:洞天乳酒、洞天贡茶、白果炖鸡,道家泡菜。道家历来重视服食养生,他们采撷山中的果实和药物,用道家传统秘方酿造的这四种特产,风味独特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古堰,也是两千年来效益一直不衰的水利工程,位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中游。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骤减,常泛滥成灾。在战国秦国秦昭王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及其儿子吸取前人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兴建了此水利工程。都江堰设计精密、技术高超、规模宏大,符合现代科学原理,比如其中飞沙堰的设计就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理论。它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型工程,都江堰建筑在山川与平原的咽喉要冲,此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鱼嘴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这三大工程巧妙利用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协调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的人为破坏,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称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从伏龙观远望宝瓶口,眼前奔涌而去的大江就像一条龙,“伏龙”之意就在此间.望着就在脚底奔腾的江水,全然没有了一点幽然的气氛,感受到的就是一种气势,一种浩大而磅礴的气势我还从没这样接近如此汹涌的江水,那翻腾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层次分明又此起彼伏。水流相当湍急,随波飘逐的圆木在水中直打旋,一会就没去不见了。  岸边沙砾成堆,虽然不如海滩那么迷人,但在岸边任凭清风拂面,坐在斜斜的堤坝上,也有那么一点海滩的情致。第一次站在大江的岸边,目睹滚滚急流,似乎心也要一起流动。只觉阳刚之美,只觉心胸开阔,有一股豪情逼着你想大声笑大声喊。 二王庙是纪念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祀祠。大庙内的各种扁刻最多的“功利巴蜀”、“功利西川” 二王庙规模不小, 出二王庙门就是安阑索桥,又称夫妻桥, 这是由铁索加木版组合而成的桥,因为桥身没有固定,行人走在上面,桥便轻轻左右摇摆,不习惯的人走上去就会高一脚,低一脚,身体失去平衡。有调皮的人故意加重脚步的力量,使桥面大幅度的晃动,吓的胆小的人抓住铁索‘哇哇’大叫,引起一片哄笑。站在桥中央看是最好的视觉;湍急的岷江水从脚下急速东去,面对离堆可以看见前方的鱼嘴就象一把铧犁把岷江犁为内、外两条江,桀獒不驯的岷江第一次听从了人类的指挥。高高的离堆上伏龙观的飞檐斗拱历历在目,宝瓶口飞溅的浪花依稀可见。三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至今依旧发挥着巨大作用,让人不得不发出敬佩的叹息 江水还是很凉, 在江中的分水道上走, 感受一下奔流的江水,坝有几个地方还得涉水, 走在水里真的感觉就是在冰水中行走, 那是从雪山上溶雪而来的, 不过那滋味现在还很留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