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被灌输,智商由基因决定,是天生的。有的人生来天生就聪明,有的天生就智力平平。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智商水平就像陶瓷出窑一样浑然天成,从此一辈子都不会改变。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智力商数,简称智商,是法国的心理学家Alfred Binet,20世纪初在巴黎与他的学生,共同设计出的智力测试。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可以表现为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认知能力(智力)的得分。
当时的目的并不是要让人们在智商上比个高低,而是为了鉴别那些无法从巴黎公立学校教育中获益的孩子,通过设计新的教育计划,让这些孩子回到正常轨道。
我们都了解,世界不变是相对的,变化却是绝对的。人的每一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旧的死去,新的生出。虽然人体细胞代谢的时间间隔不同,从生理的角度上讲,据说,人体每七年就会完成一个代谢循环,成为一个“新造”的人。 并且,人学到的每一样新知识新技能,都在增加人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人的眼界,改善人的观察力和思维力。所以,随着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人的智商是不太可能,只维持在一个数字上永远不变的,而是应该持续不断的提高和改进,才更加符合逻辑。
James Flynn是纽西兰的科学家,也是最完整的纪录和研究人类智商发展的学者。自从智力测验发明以来,他的研究成果显示,每一代人的智商成绩都会比上一代有所提高。尤其是发达的工业国家,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西欧和日本,智商分数可以比上一代提高20分。
假如用现代的智商分数,去与50年前的受测者比较,会令人惊喜的发现,90%的现代人都应被定位为天才。他认为,人类智商之所以会出现进步的结果,要归因于很多的因素,其中包括营养,受教育的时间长短,父母的教育背景,加上更加复杂的环境刺激,比如电视,电脑等。这就充分的说明,智力并非是天命难违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受到后天环境的极大影响。
纽约曾经进行了一个由一百万学生参与的研究,比较了改变菜单前后的智力测验分数。研究人员在将食物中的防腐剂,染料,色素,人工香料去除之后,14%的学生的智商分数得到明显提高,尤其那些原本分数不理想的学生,进步更快。所以,饮食结构对智商的影响是很多人以前并没有引起重视的。
从肉体到精神,人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所以,人的智力水平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就顺理成章。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的心理教授达切尔.凯尔特纳,是研究积极幸福心理学和人类情绪的专家。他和同事们在仔细分析和研究了800 名参与实验的男女的视频后,发现了27中不同情绪的表达。我们每天的情绪都在各种感受的切换中不断变化,会根据所处的环境,看到的景色,遇到的人,所说的话,所思考的问题,而不断的改变。所以,当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唯独将人的智商死死钉在出生的那一刻,是完全没有科学道理的。
从孩子教育的角度来看,父母的责任和机会是充满希望和空间的。父母与孩子沟通相处,言传身教,父母所说的每一句话,对孩子来说,都带有巨大的能量,具有塑造孩子性格特点,甚至智商的能力。要不建立,要不毁灭。所以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甚至是一辈子的。犹如撒下的种子,有的健康快乐的长成参天大树,有的却长成了充满负面情绪和固化思维的蒺藜荆棘。
那种动不动就给孩子贴标签的家长和老师,是具有毁人不倦的惊人力量的。智商的高低,并不能说明未来的走向。既不必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天才降临武功盖世;也不必妄自菲薄自我否定。测智商,其实就像算命和看手相,信则有,不信则无,无法对未来做准确的指导和预测。重要的是,努力的方向和自己的理想是一致和相融合的。智力是完全有可能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善的。活到老学到老,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古老智慧。人生拧巴的人,智商再高也是十分可惜的,最起码不太可能获得平凡的幸福与快乐。
人的智力水平,天生就有差别,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智力水平却不可能是停滞不前,一辈子一成不变的。除非自己决定,满足于目前自己的智力水平。我们这代人是赶上好时候的一代,更是生活在黄金时代的一代。我们虽然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经历了中国经济起步的时代;但也正在经历中国经济的腾飞,更享受到了今天高科技带来的网络咨询分享,方便快速购物,生产力被极大的解放的各种优势。如果想改善自己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智商,只是一种选择问题。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司机,一种是好司机,一种是女司机。当年在来美国之前,从未学过开车,我心里对于学开车有着莫名的恐惧和抵制的情绪。然而,来到美国以后,面对现实,自己不开车,就像没有腿。所以,在飞机着陆的一个月以内,就咬牙带着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决心拿到驾照。
并且在取得驾照的第二天,就大着胆子开着破车去湾区穷游。我仍然记得,进入左右潮水一般的101高速公路时,手心脚心都是汗,心里绝望的感觉仍然历历在目。我当时认识一个留学生,他比我早来一年。有次搭他的便车才知道,他开了接近一年的车,就是不敢上高速公路。他害怕什么呢?恐惧的鬼,完全是自己制造的。为自己设限,是智力固化的一大原因。避免这个陷阱,也是提高和改善智商的关键。
有个朋友,来美国十几年,聪明能干无所畏惧,但就是拒绝学开车。说是学开车比死都可怕,宁肯死,也不学开车。所以,人最明智的决定,就是永远不要为自己设限,将自己钉死。自我定位自我设限,会极大的阻碍自己学习成长的可能。随时随地与时俱进,需要学什么就学什么,随份就时。谁也不知道,明天究竟有什么机会在等着我们。 一切皆有可能。
就像国内的英语教育,为什么对很多人来讲是非常失败呢?究其原因,就是在学习英语时,老师普遍过度注重发音的标准与否,吓得学生不敢开口。而且先学枯燥乏味的语法,完全违背人类学习语言的特点与天性。在国内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很多人包括本宝在内,在学了二十年后,仍然是哑巴英语,蒙圈英语。每一种语言,听说读写都是互为表里无法分割。假如不是自己幡然醒悟从新来过,来美国不管多少年,不改变学英语的错误习惯,不改变一成不变的固化思维,是不可能收获脱胎换骨的长进,所以,智商税就要不断的上交。
德国神经学家May 和Draganski,在2006年发现,医学院的学生在准备医生资格考试的那一个月,因为大量阅读,管理记忆的海马回的神经元,有明显的增加,并使灰质变厚,显示出了大脑神经元可以因为正面的刺激而再生。
2011 年,英国伦敦大学的Cathy Price 对33名12-16岁的青少年做了智商测试,4年后再对他们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受试者中,有人智商增加了20分,有的人却有所降低。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智商与大脑的成熟度,与营养和后天的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人的智力水平,并不是仅由基因天生而决定的。
所谓聪明人,其实就是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局限,即使持续不断的努力,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并知道自己的无知,然后积极寻求不断的长进。
每星期五上午更文,敬请关注!
日本的教育中有“偏差值”一次,就是考试排名,你在平均值的位置。这个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是教育中更重视的是让三六九等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特性的工作,都能理直气壮地平等地过上像样的日子。这是她社会安定的基础,也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驾车与智商有关吗?有的话也只是低层次的吧,就像男孩打游戏大都强于女孩一样,这个应该是天生的。不过胆小一点倒是有好处的,车祸意外男生高达女生的3倍。。
我是第二天去买个洗发水,出门就撞了。两个月以后好不容易找回点胆子和信心上路,又撞了。唉。造成的心理伤害难以形容啊。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智商没有质的差别。
这个例子举得好
德国神经学家May 和Draganski,在2006年发现,医学院的学生在准备医生资格考试的那一个月,因为大量阅读,管理记忆的海马回的神经元,有明显的增加,并使灰质变厚,显示出了大脑神经元可以因为正面的刺激而再生。
周末愉快!
想起当初老公教练学开车的往事,可以写遍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