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个人资料
正文

大学的道与治,见刊《中国报》2018年9月27日C9版

(2018-10-03 05:12:51) 下一个

9月19日,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出席马大华文学会“辩论海啸5.0”活动时说,教育部把校园民主归还给大学生,在提升校园民主部份交出一些成绩。这番表态,与国会拨款1万令吉给马大华文学会,一并可以解读为新政府愿意在大学的道与治方面,更进一步。

大学的道与治,是一个不断改变、建构的开放过程,校园民主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许多国家在大学治理过程中,无不赋予大学高度的民主。

蔡元培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中国大学民主之先例。他提倡“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教师招聘中,不拘一格。北大很快在学术开放、思想自由、治校民主方面蔚然成风,不仅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而且由于被聘用的教授或激进、或左倾、或保皇,成为不同思想的代表,而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后,大学校园民主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957年,中国的大学有过一次自下而上的民主运动,在北大,因5月19日在校园“三角地”出现第一张大字报,开辟“北大民主墙”而被称之为“5.19民主运动”。不过好景不长,这场校园民主运动,随着“反右”斗争兴起,很快就销声匿迹。

改革开放后,民主意识勃兴,中国的大学民主运动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1980年10月6日,北京大学开始选举海淀区人民代表(相当于大马的市议会和县议会议员),北大学生和研究生单独划为一个选区。北大学生踊跃参选,候选人达18人之多。竞选活动极有声势与活力,除张贴宣言、大字报外,还组织选民见面会、答辩会,举行民意测验,出版《竞选短波》等刊物。12月11日正式选举,投票率达91.25%。哲学系研究生胡平力倡言论自由,赢得3467张选票,当选为海淀区人民代表。

和北大一样,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当时也都掀起了竞选运动的热潮。中国大学的校园民主恢复了生机。

与副教长张念群一同出席马大华文学会活动的下议院副议长倪可敏表示,欢迎青年才俊,全部加入希盟政府,为国家献力。这是对大马校园民主的一大肯定。与当年中国呼唤大学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有得一比。

不过,现在中国的大学,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大学的神秘感、精英意识日渐式微,大学的心跳也出现杂音,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与整个社会互为人间,自成宇宙。就“家事国事天下事”进行辩论等敏感活动,已经不是中国大学的主要风景。各种创业创新比赛,正引领着中国大学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致富路上,跃跃欲试。

知名学者赖明谷在《大学的道与治》一书中,谈到大学治理时忧心忡忡:“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中保持一份清雅、一份纯洁,拷问着大学的今天与将来。”其实,大学的道与治,也拷问着整个社会的每根神经,只要这些神经末梢还粘连着大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