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个人资料
正文

中美或缺“六尺巷”,见刊《中国报》2018年6月21日C9版头条

(2018-07-25 07:00:14) 下一个

中美贸易,波澜再起,归根结底,就在于两国之间缺少一条“六尺巷”,互不相让。鹬蚌相争,不知哪位渔翁,最终能够得利。

上周五(6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包括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关的产品。六小时后,中国迅速进行报复,决定对价值500亿美元的美国来华商品,加增关税25%,可谓针锋相对,一物降一物。

美国曾经声称:“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美国将寻求追加关税的措施。”果不其然,本周二(6月19日),美国确定对价值2000亿美元来自中国的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还扬言,如果中国再一次增加关税,美方将通过再对另外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来予以回应。

果然是“礼”尚往来、你追我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是赌注越下越大,最后的胜利会属于谁?也许本无胜局可言,双方礼让,不矜不伐,克恭克顺,才是根本。

这让我们想起中国的“六尺巷”。1956年,毛泽东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说过一句诗:“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的来源,就和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有关。

六尺巷,位于中国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后街,巷南为张家大院,巷北为吴氏住宅。六尺巷全长100米,宽2米(6尺)。这条巷子之所以名动天下,其来有自。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朝廷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实握宰相之权。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加急信,给朝廷高官张英,要求他出面撑腰。张英看了信后,不以为然,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回信中写了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得诗,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自觉理亏,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地基三尺。六尺巷从此出现。此举化解多年的仇怨,礼让之举传为美谈,六尺巷更成为一把人生的尺子,一种人生修养境地的隐喻。

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中国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无数游人前来参观与学习,从中学习礼让精神,领会做人的道理。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也警示国与国之间,凡事要“知进退”,劝君留得三分面,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穷追猛打,更不要得理不饶人。

中美都号称大国,都需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或许,中美贸易分歧,就差一条“六尺巷”。期待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能够为中美之间,为世界上其他有争议的国家之间,建设一条“六尺巷”。

见刊《中国报》2018年6月21日C9版头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