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个人资料
正文

文化人的攻防

(2018-07-25 06:40:12) 下一个

从大势上研判,国阵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全线失守、满盘皆输的可能性不大。换言之,马来西亚江山易主、石变天惊,这还是小概率事件。

不过,反对党大举进军国会,甚至在内阁谋得一官半职的历史,或可重演。只是,这些昔日的政敌,同在布城一个屋檐下办公,不知彼此见面是否会有尴尬。据说台湾的国民党、民进党籍议员,在议事厅吵得唾沫四飞,甚至上演全武行,下班后还一起喝咖啡,谈笑风生,良性互动,令人莞尔。

说到我们华人比较关注的政坛“双峰塔”廖中莱与林冠英,他们是政敌,也是华人当中著名的政治人物。但我宁可相信他们都是文化人,他俩在论战中,都喜欢引用中国的典故与诗句。此外,廖中莱是国民大学营养学系的学士、马大的MBA。而林冠英毕业于澳洲莫纳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是专业会计师出身。

文化人的攻防,理应博文约礼,偃武修文,听从道德的召唤,遵守伦理的底线,共谋大众的福祉。

历史上,文化人互相绞杀,击穿道德伦理底线的故事,比比皆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首先就是大革文化人的命,先拿文化人开刀祭旗。还有专家指出,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文学论争史,文学论争贯穿始终。从1917年文学革命发难到1949年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召开,大大小小的文学论争就有80余次。论争次数之多,频率之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属罕见。

1931年,年轻气盛的沈从文写了一篇《论郭沫若》的文章,对郭沫若加以批评。在《论中国创作小说》里,沈从文又重申了郭沫若不善于写小说的观点,认为郭氏写小说喜欢“用英雄夸大的样子,有时使人发笑”,大可写诗写剧本,就是不要再写小说了,因为他“不节制”的文风使他写的小说一无是处。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1948年中国江山剧变在即,郭沫若在香港发表《斥反动文艺》一文,将沈从文界定为“桃红色文艺”的反动作家,说他一直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着。这篇共产党的红人写的文章,被北大左翼学生抄在大字报上,张贴在公开场合,并且在教学楼上挂出了“打倒新月派、现代评论派、第三条路线的沈从文”的大幅标语。这让当时担任北大教授的沈从文压力山大,羞愧难当,甚至切脉自杀。两次自杀虽然经过抢救都大难不死,但是沈从文的文学之路就此断头。

不是冤家不碰头。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在高层关注下,在底层受尽磨难的沈从文,被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而郭沫若正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沈从文放弃文学创作、从事史学研究的代表作,历时十五年完成。郭沫若作为沈从文的顶头上司,主动为该书作序。但是在序言中,老郭对作者沈从文只字未提。这样的书序也算古今少有、空前绝后,文化人的攻防可谓登峰造极。

一个是马大的硕士,一个是澳洲的学士,但愿廖中莱与林冠英这对文化人政客,攻防有度,守住底线,不忘初心,共同为大众尤其是华人的利益打拼,既有家国情怀,也有君子风度,不以汉奸论。

见刊《中国报》2018年1月11日C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