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个人资料
正文

论“次优选择”

(2018-07-25 06:29:45) 下一个

本月9号,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中国新闻社”,罕见地发布新闻通稿《马华公会会长呼吁马来西亚华人团结一致》,引起中外媒体的广泛转载。东鸣西应,作为新闻源头的大马华社,不能对此熟视无睹,而应心领神会其背后的用意。

众所周知,中新社是中国的官方媒体,不会轻易对外国政要的言行给以正面响应。这次的新闻通稿,可谓在适当的时候做特别的事情,那就是寄望大马华社,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精诚团结,同力协契,支持马华公会,给这个中国之外最大的华人政党,更多的机会与话语权力,以便让其继续服务华社与大马国家。

不可否认,马华公会在维护华人利益方面,有过闪失。对于广大华人来说,马华公会未必是最优选择。然而相对于其他华基政党乃至反对党而言,无论是历史、规模与影响力,还是社会贡献与社会动员能力,马华公会都略高一筹。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适者生存,而非最优。客观上这是一个次优世界。所谓次优,也就是没有最好,只有相对而言比较好。

1956年,经济学家李普西(R.G.Lipsey)和兰卡斯特(K.Lancaster)在总结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创立了次优理论。次优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经济学家米德(James E Meade)所讲的一个比喻来说明:一个人要爬上山顶,最优选择当然是这个人应该始终向上爬。而事实上,最高的那座山被不同高度的群山环绕着,因此,当他爬到一座山后,很可能要攀登的是另一座较低的山。换言之,为了攀上顶峰,他可能不得不选择次优的方法,那就是在朝着最高点行进的途中,他将难免先爬上一些较低的山峰,甚至要下某一座山,再往目的地攀登。

由此可见,次优选择并非无意义,为了达到最优理想,有可能必须选择次优。把选票投给马华公会,对广大华人来说,其实就是次优选择。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被迫做次优选择以得到最佳结果,这时候的次优选择,实际上是最佳选择。

次优选择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也卓有成效。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各种需要改革的弊端,前苏联选择了休克式的“最优”改革,亦即戈尔巴乔夫提出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推行改革新思维,最后导致苏联这个老牌的社会主义大国解体。而中国则采取“次优”的渐进式改革,退而求其次,先容忍一些问题的存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今天看来结果还算令人满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极大改善,成绩有目共睹,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在民主国家,大选无疑是大仗,选区就是战区,选票就是武器。选民有权使用选票这个武器捍卫自身利益。谁都想选一个最优的政党来做自己的代言人。但事实证明,最优根本无法做到,最优选择不能实施,何不选择次优呢?

见刊《中国报》2017年10月12日C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