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个人资料
正文

该走的,不该留

(2018-07-25 06:15:00) 下一个

在历史的风陵渡口,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往往会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例如,该走的,不该留;留下来,就会结冤仇。结局和过程都有了,再不离开,连自己都觉得遗憾。

近读上下两册的《蔡省三传》,对“该走的,不该留”更有切肤之痛。蔡省三今年年高百龄。他曾经追随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10年,蒋经国还是他的证婚人。1949年中国大陆江山易主在即,蒋经国手下的最后一趟列车开往广州,车上的军政要人要从广州出海去台湾。列车行经江西,特意停车一个小时,等候在江西的蔡省三上车。时任国防部3118部队少将的蔡省三,坚决不肯上车,发誓要留在江西打游击,要与共产党的军队决一死战。最后,火车无可奈何地开走了,蔡省三留了下来。

两年后,这位国民党的将军,成了共产党的战俘,被判死刑,缓期执行。被关进抚顺战犯管理所,与中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等几百名战犯一道,关在一起,沦为阶下囚。直到1975年最后一批被特赦。如今,常住香港的蔡省三老人,是中共抚顺战犯管理所羁押过的战犯中,唯一健在者。倘若他当年上了那趟火车,去了台湾,至少不用坐牢20多年。

1936年,毛泽东亲口告诉斯诺,他是陈独秀、胡适的忠实读者和崇拜者。1949年,胡适还是离开了即将由毛泽东主政的新中国。而他的儿子胡思杜(时年24岁),则坚决不肯与父亲一起出国。1950年9月22日胡思杜还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言辞尖锐,锋芒直指胡适。1957年“反右”期间,胡思杜被定为“右派”分子,他不甘受辱,自杀身亡。倘若当年他听了父亲的话,一起离开中国,断不至于受辱自杀。

本月13号病逝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也是“该走的,不该留”的违反者。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爆发了以天安门广场为主阵地的大规模民主运动。刘晓波博士当时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他完全可以选择隔岸观火,留在美国写文章、搞活动、筹善款,支援中国的民主运动。但是他偏偏选择马上回国,亲自参战。“八九民运”失败后,他被好友带进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大使馆承诺马上送他上飞机,去澳大利亚避难,他犹豫不决,最后声明进大使馆只是暂时避一下风头,没有离开中国的意愿。可想而知的结果就是:他不久就被抓入中共的大牢。出狱后,他本来应该像其他民主人士一样,不再谈论政治,称病申请去美国。事实上,那些八九民运分子,例如21个被通缉的大学生之首王丹,著名的异议人士魏京生等人,都以治病的名义,去了美国,获得了最终的自由。

该走的,不该留。刘晓波选择留在中国,四次坐牢。最长的刑期是11年。还没有来得及服完这11年的刑期,他就撒手人寰,享年61岁,也算是英年早逝。也许有人说,他要离开了中国,就未必能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真的是未必,达赖喇嘛1955年逃离中国,一直在印度活动,最后不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历史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天时地利很重要。一旦局势无法掌控,力量悬殊,时不我与,那么,该走的,就不该留下。

见刊《南洋商报》2017年7月17日A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