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个人资料
正文

东南亚“遇见”饶芃子

(2016-01-03 21:50:31) 下一个

拙稿《东南亚“遇见”饶芃子》见刊暨南大学报第634期,2015年12月30日出版。暨南大学报(半月刊)虽说也有CN刊号,但是很少刊登校外来稿,这次破例发表我的书评,真要感谢编辑的大度与宽容!饶芃子先生曾任暨大副校长,今年81岁,遇见她不容易。

http://newspaper.jnu.edu.cn/index.aspx?conid=5518?  

http://news.jnu.edu.cn/sdjn/wh/2016/01/05/10002837293.html  

在东南亚“遇见”饶芃子先生,有点意外。正如我去马来西亚留学,也让亲友感到意外一样。在学校图书馆马来文、英文书籍的汪洋大海中,居然找到饶老师的《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一书,颇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感。重温经典,思绪万千。

岭南文化名人饶芃子主编的《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一书,1999年5月由暨大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首部从比较文学视角研究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一些主要国家传播、影响的学术著作。虽经二八流年的时间淘洗,依然有细读的价值。

这部26万字的中型学术著作,宏观再现了中国文学“出口”东南亚的历程,是一部文学信史,史料翔实,立论有据。一个重要表征在于该书的注释与参考文献量大体庞,每一个分析、论断都有详实的史料作为支撑。在体例方面,每一章都在结束处详细列出该章注释或参考文献,满足了目标读者的需要,有利于学术检索,体现了人文关怀,其规范化堪与国际学术巨著媲美。

而被众多国际著名大学图书馆典藏,也体现了该书的价值。高校图书馆有约定俗成的收藏原则,学术价值优先,并不是什么书都收存。没有学术价值的书肯定不会被编目流通,即使是作者送上门来的书。据网络查询,哈佛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都收藏并流通了《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图书馆也能找到该书。至于其他亚洲名校图书馆,这本书的“能见度”更高。《中国文学在东南亚》能在世界顶尖高校的图书馆,有一席之地,有读者借阅记录,说明其国际化影响力有目共睹。

此外,被引率对一本学术著作来说,亦是学术价值的衡量杠杆。被引率越高,受关注度越大,学术著作的价值与影响越大,应是不言而喻的。仅从中国知网统计,《中国文学在东南亚》曾被44篇学术论文引用,其中包括14篇博士毕业论文,例如《传统的再生:中国文学经典在马来西亚的伦理接受》(作者LIM WOAN YIN,毕业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年份2014,以下同)、《中国现代文学对泰国影响之研究》(Pairin Srisinthon,山东大学,2014)、《汉语熟语在泰国的流传及借用》(Burin Srisomthawin,浙江大学,2009)、《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Surasit Amornwanitsak,浙江大学,2007)、《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裴氏翠芳,华东师范大学,2011)等等。这些引用了该书的博士生,多半来自中国大陆以外。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一书深得来华留学生的青睐,其学术“照明度”早已跨区域、跨国别、跨族群。

如果本书能修订再版,似可在文学史的时间脉络上,继续完善,拉近一些历史叙事的时间讫点,关注一些当下的文学评价机制(例如花踪文学奖之类)对于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传播的推动作用。在传播使者谱系中,关注一些汉学机构的文学研究者(例如大马华研工作者)、留学台湾的文学传播者,传播使者的“姓氏桥”会更长。如此一来,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传播的面貌会更齐整、清晰。

2015年是饶芃子先生80大寿之年,在海外有幸重温她主编的《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一书,新的感受,油然而生。遥祝饶先生精神矍铄,健康长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