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人生

行至水穷处 坐起看云时
正文

投资之路(九)

(2025-05-19 20:05:20) 下一个

从“有没有必要”到“必须继续”

 

我先生重感情、不执着于金钱,是个有性格的人。

 

还记得读研时,我写过一篇论文《为什么与众不同,会众所难容》。他陪我一字一句敲出来,一边笑着说:“你写得真有道理。”多年后,没想到那成了预言。

 

我成了他朋友圈里那个“与众不同”却“不被接纳”的人。他也因我的“不同”,渐渐变得格格不入。他没变,我也没错——只是我们一起走上了另一条路。

 

有次我们开着新车去聚会,有人笑着说:“哟,开上PPP啦?”

一句轻描淡写的调侃,却令人印象深刻。

 

不是别人变了,是我们变了。眼界、轨道、频率都不一样了。

格格不入,不是错,而是我们已经在走另一条路。

 

有些圈子,不必强融。待得越久,越容易怀疑原本的自己。

 

但我们要不要继续走下去?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这些年,我们争论过很多次。有时并不知道争什么,也许只是情绪的出口。但争论的核心,始终是:这条房地产投资的路,还要不要继续?

 

我问他:“如果你真觉得没必要继续,我可以把所有房子卖掉。哪天你失业了,这笔钱也足够了。”“我们可以靠你一人的薪水生活。但没有被动收入,就得放弃这些年随心所欲地四处吃喝玩乐的日子。你还会习惯吗?”“孩子们呢?他们是否也要从零开始?还是可以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走得更稳、更远?”

 

他们或许能靠自己活得很好,但如果我们能托他们一把,会不会更好?

 

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价值取向的不同。

 

那晚,他沉默,但我们都知道——我们靠近了共识。

 

那之后,我们不再纠结“要不要继续”,而是开始专注“如何做得更好”。

 

我们明白,投资的目的,不是多买几套房,而是拥有选择生活的自由。

 

我们开始思考:我们真正要留给孩子的是什么?不是房子,而是方向感:对责任的理解、对财务自由的尊重、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底气。

 

投资只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

 

不再一味扩张,而是学会守护、优化、传承。

 

我写下这些,并非炫耀,而是想与有相似经历的人分享:

 

哪怕起点很小,我们也可以,一步步,走得很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helensho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说的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