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正文

好头颅

(2015-11-29 01:33:44) 下一个

这几天在网上追《琅琊榜》。刚追完,怅然若失。我早先向L推荐此剧:挺好看的,基本上是《基督山伯爵》的路数,掺上些家国情怀。不同于国产剧中常见的宫斗剧或者婆媳剧里一帮女人在那儿勾心斗角。L接口说,嗯,你不喜欢看女人勾心斗角,你喜欢看男人勾心斗角。我想了想,也还真是。还是他知道我。尤其男人中要有个把帅的就更好了。毕竟真实历史里勾心斗角的男人里边,帅的还挺多的呀。

 

 

电视剧当然是架空的,朝代设定为南北朝的梁。可是皇权太威赫,党争太激烈,看着就老想到明朝。真实的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不知啥样。想到梁武帝萧衍。此人真是个非典型皇帝。历史上谥号武帝的皇帝大多都是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都属此类。 梁武帝能在乱世里开一片治局,殊为不易。 他却又是个文人。皇帝是文人倒也不奇怪,历史上多的是,奇的是他的恬淡。比方他的《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出自帝王之口,颇可玩味。曹操跟天朝毛太祖以及汪精卫都会写诗,但曹雄浑,毛霸气,汪悲凉,都不是这个路数的,说不出“何所望”这样的话。李后主的诗词倒是精致,情致婉转,但是李后主的皇位是继承来的,到底不是自己挣的。另外,梁武帝是开国君主,李后主是亡国君主,两者不可作比。

 

武帝的昭明太子萧统,“美姿容,善举止”,是个温厚谦和的君子。编完了《文选》(也称昭明文选),突然想起来说要”涉江采芙蓉“,遂坐船,不小心落水受伤,29岁就死了。明朝张縛说,“帝王之家,文章瑰玮,前有曹魏,后有萧梁”。 能教出这样才华清明的儿子,萧衍想必也是个不错的父亲。

 

萧衍贵为天子,却几度出家,做过同泰寺(现在的南京古鸡鸣寺)的住持和尚。(金庸写段皇爷弃王位而皈佛门,原来竟然是真的!)和尚吃素自武帝始。南朝四百八十寺由梁朝而兴。最奇的是梁武帝的结局。《红楼梦》里“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一节,迎春的金凤钗被乳母偷着典当出去当赌本,事发后犹自不闻不问,被黛玉取笑说,"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迎春说,“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乎?” “虎狼屯于阶陛”的典故就是梁武帝。梁武帝晚年,大将侯景作乱。他被囚禁监管,犹谈佛缘因果。最后是饿死的。开国武皇帝啊,居然被饿死了!可是他也不能算短寿,饿死的时候也已经86了,是仅次于乾隆的高寿皇帝。要是没有侯景之乱,当不知过到多少岁。

 

南北朝另一个妙人儿是北朝的独孤信。独孤信是鲜卑人,原名独孤如愿,北周宇文泰给他赐名为独孤信(这两个名字都真好!)独孤信没那么高寿,五十多岁就自杀死了,但人家胜在颜值高,是有名的美男子。 他少时在军中,善骑射,鲜衣怒马,军中称他为“独孤郎”,曾经孤身生擒敌军主帅。有天出外打猎,天晚了,一路飞马赶回,风把帽子吹侧过来了,引得路人目眩。第二天满城男子都学他侧带着帽子。这是“侧帽风流”。

 

独孤信活着时以大将功业著称,死后以他的女儿们著称。长女是北周皇后。小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隋文帝杨坚,就是以坚毅和善妒著称的独孤皇后,生了太子杨勇和次子隋炀帝杨广。杨广“美姿仪,少敏慧”。有一天照镜子,大概是自己也觉得美,说,“此大好头颅,谁当取之?” 做皇帝的人,好端端的突然说这种话也真是奇怪。他的大好头颅当然也少不了他外公独孤信的遗传。 其实隋炀帝也写诗,写的也不错。他的《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这几句看着实在太面熟,秦观的“山抹微云”词里有“斜阳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一句,我一直以为是秦观写的!原来是化用的,出处在隋炀帝这里。

 

取了隋炀帝的大好头颅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姨表兄李渊。 李渊母亲是独孤信的第四女。李渊一样要唤独孤信一声外公的,一样有继承自独孤信的大好头颅。

 

暑假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见独孤信十四面煤精印。是个多面体小印, 分别镌刻不同的字,“臣信上书”,“大司马印”, “大都督印”, “独孤信白书”, “信白笺”,等等。 其实这个印一共有十八个印面,刻了十四面,还空四面。我们说,可以刻 “北周国丈”,“隋国丈”, “唐国丈”,和“大好头颅之祖”。 这个比近世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厉害多了!如此妙人儿,小说戏剧也不拿他来八一八。

 

 

魏晋南北朝,隔得太久远了,有一种稚拙的有趣,却又高妙。 比如《世说新语》有一段说,晋明帝还是几岁小孩子的时候,他爸爸元帝抱他在膝上逗他玩,问他,长安与太阳谁近?明帝想想说,长安近,因为老听说有客从长安来,从来不听说有客从太阳来。过了一会儿又说,还是太阳近,长安远。元帝问,为什么呢?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呀!这几句话从而今科学的角度来说,没有半句站得住脚。可是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两句话真好。 读之怅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