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妈宝男”,人们都会想起电视剧(都挺好的)里的苏家老二。从小受妈妈的偏心宠爱,在兄弟姐妹们中多吃多占,成人后,从来也不知道给家里出钱出力,而且还能心安理得啃老享受,除了他们的妈,人家评论他们最多就是木有出息。。
但俺的发小却是一个“妈宝男”的另类。
发小和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在六十年代,一个中原省会城市的城南。那里住的多是从事环卫,搬运,歺饮行业工作的人家,收入不高,孩子不少,算是城中贫困区。
发小是家里的老大,长子长孙,一出生就给父母爷奶脸上长光,让全家喜欢的不得了。她妈对他更是宠爱有加,真可说以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了。
过了满月,发小妈得去外地上班,但全家怕她一人在外面照顾不好他,发小妈便从国营厂矿助理工程师调到家门口的集体性质的百货商店做营业员。就这样儿,还怕有个闪失,最后又决定奶奶辞去工作在家全职带孙子。
发小出生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实行低标准的时候,但他从小吃喝穿上没有受过一点委屈。不会喝饭前,只要一哭,奶奶或姑姑就抱着跑到妈妈的商店去喂奶。每天傍晚,都能看到比他才大一轮,还是个小姑娘的姑姑挎着他,在胡同口等待下班的妈妈,就是让她早一点吃上奶。
能喝饭后,家里好吃的,能吃的都紧着他,小米粥,大米汤,鸡蛋羹,苹果泥,同龄孩子有的没有的他都有。为了不让他挨饿,已经饿得都全身水肿的爷爷还在城墙边上开荒给他种红暑。
二十岁的妈妈除了工作,一门心思全在他身上,整天把儿子打扮得像朵花,没事就抱着去照像馆留影存照。
他一岁多的时候,有了妹妹,但发小妈对他的关爱
却没有少一点。月子里妹妹一吃奶,发小就跟着抢,妈妈就会推开妹妹喂他吃,稍慢一点,他就会一把抓住妹妹的头发将她拉开。这个时候妈妈虽然会保护妹妹,但从不指责,教训他,更舍不得打他。
到了上学的时候,发小已是姊妹四个,一个妹妹俩弟弟,但他依然是妈妈的最爱和偏心。家里好吃好穿好玩的还是都紧他。
从小到大,妈妈没有让他穿过有补丁的衣服,而且啥时髦,给买啥,本市没有的,托人到上海,北京,武汉买。买不到,就把爸爸妈妈的好衣服改小给他穿。一上中学,妈妈就给他块手表戴。
在文革时期,一个初中生的他,脚踩翻毛皮靴,上学踦新车,抬腕看手表,晴天打花伞,下雨穿风衣,夏天条纹衫,冬天尼子服。不要说城南的贫民区,就是行政区那边的有权有势家里的中学生里面也没有几个像他这样的。
小时候,大夏天里,俺们小伙伴们个个都是疯着玩,树上爬,地上翻,晚上困了,床上一滚,脏着身子就睡了。三二天父母也想不起来给洗洗澡,很多小伙伴们都会自己学着大人的样子,蹲在街道上的公共水笼头下冲澡抹身。
但发小是起床后妈给他洗手,洗脸,晚饭后妈给他洗澡洗脚。
看发小妈给他洗澡曾是我们小伙伴们的一种乐趣。那时候,发小都七八,十来岁了,每天晚上,他爸爸都烧一大锅热水,倒在院子里葡萄树下放的大铁澡盆子里,发小妈妈便再倒进去点凉水,把水温调好,然后就把发小扒个净光,推他蹲进澡盆里。让发小站起来,往他身上浇水冲肥皂的时候,发小害羞地夹着脚,双手捂住下身的样子,就会惹得我们哄堂大笑,非常开心。发小妈给他洗完澡,还得给他撒满一身的痱子粉,然后围上大毛巾,背着去边上穿衣服。轮到弟弟们想洗了,就叫奶奶过来帮忙。
至到后来附近几家厂矿浴室对外开放了,取笑发小洗澡的小节目才结束。但我们都上中学了,发小他妈还天天非拉着给他洗手洗脸。
发小妈对他的溺爱和偏心是公开的,持续的,全家老小上下也都是默认,接受和习惯了。发小喜欢吃变蛋,他妈就打发他弟弟妹妹拿布票,粮票去菜市场换,一盘调好的变蛋先放在他面前吃,他不停,弟弟妹妹谁都不抻筷子叨。
改革开放后,他大弟弟进入社会早,小小年记,就能挣钱,但不管穿的新西服,还是踦的新摩托车,发小妈看见了就说,这衣服给恁哥穿更好看,这车给恁哥先踦才合适。当弟的二话不说,车钥匙往西服口袋里一放,脱了衣服就给当哥的发小披上。
发小妈不光在吃喝穿上偏心他,而且溺爱他不让他干活。小时候,涮锅洗碗,生火担水的活,他弟弟妹妹能干,但他可以看小说不用干。家里盖房子,弟弟妹妹们都回来帮忙和泥搬砖,发小却让她妈打发回学校,单位,等房子盖好再回来住。
发小在家虽骄生惯养,但在外面家里却给他立了不少规矩。
一是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我们家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农贸批发市场,每天早上从市郊往这里送菜,送水果的拖拉机,马车,架子车源源不断,络绎不绝,当地的居民常常顺手从车上抓点菜或水果。很多小伙伴们也有样学样地跟着干。
五六岁的时候,一个大点的小伙伴儿一把从身边经过的马车上拽下来一大捆韭菜,转身跑进一条胡同口里。发小我们几个跟着也跑了过去,为了义气和公平,发小也分赃得了一份韭菜拿回了家。但发小妈知道后,便拉住他去到那个小伙伴儿家把菜还给了他,弄得人一家大小好不难为情。但从此以后,凡再有偷鸡摸狗的事,小伙伴们们再也不带发小玩了,他也不好意思往上凑。
上小学的时候,发小被挑去打篮球。为了让几个主力队员更熟悉球性,老师让他们把球带回家炼。但发小妈看见了,又拉住他到学校把蓝球还给了老师,保证让发小在学校怎么炼球都行,但不能破了家规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
二是不准逃课,要遵校规。
一上学,我们就赶上文革,学校要开门办学,学生整天学工学农,批师道尊严,忆苦思甜。知识文凭大掉价,老师不能好好教,学生也只好整天瞎闹混日子。很多小伙伴们上学都是三天打渔,二天晒网,学不学家长也不管,也管不住。
但发小家却严禁他旷课跳学。当时生活商品紧缺,粮店,煤厂,菜市常常得长时间排队才能买到东西。很多家长不让孩子上学去替大人排队。发小家从常来不让他干这个,也不允许他以任何借口逃学,而且只要是学校规定都一定照办,作业得做,成绩要好。
当时还不是义务教育,每学期须交几块钱的书本和学杂费。这对于一般的家庭,特别是孩子多的,是不小的负担。很多学生都申请缓交和免交,为此他们也常常受到老师的为难和同学们的挖苦。
发小兄弟姊妹四个,一家八口人只有父母工作。家庭收入附合缓交或免费的规定,但发小妈从来没有让他这样做过,每次一开学就让他把学杂费一次交清,让他学会了从小要面子。
那时候,学校常常给学生包场电影,门票5分。很多家长都不给钱,而让他们等着看附近工厂放的免费露天电影。
发小则正相反,学校包场的他都能看,但他家却不允许到面看露天电影,怕他瞎跑学坏。
三是不准跟别人打架。
男孩调皮,小伙伴们常因为这事那事打架斗殴,有时双方的哥哥姐姐,甚至家长也跟着大大出手。很多后来出去混社会的小伙伴们就是从敢打,能打开始的。
发小则从来不敢和别人打架,因为不管有理不理,吃亏还是沾光,只要打架回来,家人拎起扫帚就先暴揍他一顿。
也正是这些管教,让俺发小成了一个另类的“妈宝男”。
我们小学同学一个年级二百多位,被劳动教养的没有一个排,但绝对够一个班,一个被别人杀了,俩人把人打死了。长大后,下乡插队,工干经商的都有,但高中未毕业就考上大学,后来又上研究生的就发小一个。。
其实这个很有古人/农村人的思维。我父母那辈,父亲家哥六个,就大伯伯长得魁梧伟岸,其他的叔叔,我父亲就很瘦小。母亲家,大舅舅高大帅气,小舅舅也还好,因为他家里就两个男丁,其他都是女孩子,最小的几个女孩很瘦小。我大姑父算是个美男子,家里其他孩子真的很歪瓜劣枣的感觉。感觉长子长孙都是在家里顶级供养的。我哥和我姨家哥哥,因为是长孙,都是待在祖母身边长大的,待遇也不是我们可以比的。想想可能是旧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不会想到人权之类的,只保住可以繁衍子嗣的一支吧。其实也可以理解的,我自己种菜种花后,就很能理解这种偏心。我们都是留健壮的秧苗,好水好肥的供养,其他的,要么拔去,要么就随便它们自生自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