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童年

一个在中美有着多年美术教学经验的老师想和对儿童美术教育感兴趣的家长和朋友们聊聊
正文

如何指导孩子画画?-纽约刘老师原创

(2014-01-26 19:07:25) 下一个
在大多数美术课堂上,老师提供范画。有些直接让孩子一摸一样的照着画。孩子们小心意意的拿着铅笔一点点的跟着画。个别孩子画的很像,可以基本再现老师作品的风采,很多孩子都画不像,时间一长会影响孩子的作画兴趣,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有些则让孩子根据范画自己改一下。例如,老师画了一只小鸟在飞,小朋友则可以改变一下翅膀,颜色。不管怎么改一个班的小朋友的画大体上还是严重的受到老师的影响,可是那些绝对谈不上是孩子的作品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孩子们自己头脑中的东西。在有些美术课上,老师会先在纸上画好一些基本的图形或样子,然后再让小朋友添加一些东西。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先在纸上画好一个花瓶,然后让孩子们添不同的花儿。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一是这样的课好上,课上的时间与节奏好把握,二是有了基本的一样东西,孩子容易画,最后画面效果很好看,家长看了高兴。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样的老师缺少作为美术教师所应有的信心。第一,他缺少足够的自信心。因为他对小朋友的艺术认知不是很了解,他不知道如何来教小朋友画画。如何教小朋友画出他们喜欢画的画。他怕控制不了课堂的节奏。第二,他对小朋友缺少信心。他怕小朋友画不好,或在指定的时间里画不完。第三,他对家长没有信心。他怕家长认为小孩画的不好。

老师这样做对孩子的影响:孩子习惯于依赖老师的范画,时间一长,孩子失去了自主创造性。每次一提到要画什么,就先在脑海里寻找老师以前画过的范画中形象的影子。慢慢的孩子就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自己想画什么,也不敢尝试去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审美能力也受到制约,因为孩子会认为老师画的画才是好的是对的。例如老师想让孩子画鸟,老师先画了一只大眼睛的卡通形象的鸟。孩子就跟着画。自从学会了这只鸟,以后一提到要画鸟,孩子的脑子中就会出现这只大眼睛的卡通鸟。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影响。孩子在美术课上没有机会去画自己喜欢的东西,老师也不给机会,孩子就认为自己不会画,或画的不好。

孩子自由画的好处:画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画画来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如果老师或家长鼓励他们画他们喜欢的鸟,或见过的鸟,或想象中的鸟,他们都会很自信的去画,而且他们的创作力和表现力是惊人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象米罗,毕加索这样的一些大艺术家从儿童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当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画他们想画的东西,而且画出的画得到了大人的肯定时,他们会有更大的自信心和兴趣去表达更多的东西。这样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是很有好处的。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教育和生活背景,于其他人的交往关系。艺术打开了人们的固有的思维。艺术给了人们太多的选择。对于孩子来说,如何利用这些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老师来讲,我们又应该提供孩子们什么样的选择呢?老师如何让孩子们变得更加有创造性,而不是相反在抹杀他们的想象力。

老师该怎么上这样的课
。我们需要有想象力的老师去打开孩子的思路,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大胆的去想, 去做。老师和孩子们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 更有意义。好的老师会把一堂普通的美术课变得更富有灵感于想象力。好的老师在设计美术课前会考虑到底这堂课要让孩子们在那方面收益。好的老师能够丰富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们感到兴奋,让他们的世界变得 更美好。在对孩子们要有充足的信心的基础上,老师要做课前的精心准备。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来决定要用的美术材料。教学目的。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要画的题材。要思考如何让孩子们把他们的画画的更有意义。如何让他们把他们的画和他们的世界联系起来。要让他们感受到“这是我自己的感受,我自己的主意,我自己的世界。孩子们经常会说,请听我说,请回答我的问题。

孩子们的艺术发展不是偶然间发生的,而是需要在美术老师的精心安排下一点一滴成长起来的。老师提供给孩子什么样的材料,老师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些对于老师都是一种挑战。挑战我们观察事物,和考虑问题的方式。我们要帮助孩子们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东西。孩子们学习去产生想法,去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一两天就能表现出来的。我们要允许孩子画不好,画不像。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在艺术的道路上成展。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才会成长。在画画中遇到问题时正常的,要找到有趣的解决办法。不要把过程弄得太简单。孩子们在简单的过程中很难学到真正的东西。
失败了才会想办法去解决,去创新,然后产出有心意的好作品。这是学习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把这个宝贵的学习过程拿走。如果我们永远让孩子照着画,或教他们画的好看,那 我们最终是害了孩子。孩子们就像花儿, 他们需要水,而老师就是圆丁。我们需要去浇水。可是我们必须知道花的成长特点,我们才知道如何去浇水。我们只有更好的了解孩子,我们才能在他们遇到不同的问题时提供相应的帮助。这样我们对美术教育才能变得各加舒服和自信。

老师展示给孩子的范画是老师自认为孩子们喜欢的。有些老师还经常总结出一些绘画技巧来教小朋友,目的是让他们的画看上去更好看。孩子本应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孩子们画画的乐趣,和目的是体验画画的过程,而不是为了画出一张让大人喜欢的绘画作品。老师应该通过语言来启发和诱导孩子的创作灵感和兴趣,而不是把一些现成的东西摆在孩子的面前,让他们豪无选择余地的,不用动脑的就能轻易完成。我们面对的是最具有创造力的孩子们,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能力,更没有权利把他们本来打开的那扇对世界好奇的大门给关上。


 家长的想法是什么。现在有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性了。他们不在乎孩子的画是否看上去好看,更看重的是孩子在画画过程中的个人体验。 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也有一些家长还是不太了解小孩子的画画目的,只是看别的家长送孩子去学自己也就给孩子随便报各班。每一次也不关心孩子的画究竟是否出自孩子自己的心,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手。只要看到一张效果很好看的画就盲目的夸奖或认可,而看到一张相对乱的画就乱加职责。这样下去,孩子们只是为了讨好家长,而为了画所谓的好看的画而去画。孩子们会逐渐的丢失自己,孩子们的画也越来越不属于自己。他们的画的题材是老师和家长喜欢的题材, 绘画技巧也是老师和家长喜欢的技巧。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我们如何希望他们变得有主见?有创作力?自立而自信?他们的画最多看起来好看,漂亮,可是没有思想,没有内容,没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最重要的是我们花了时间和经历,而让孩子们错过了最好的培养创造力和许多好的性格特点的时间。

老师应该及时和家长沟通,尤其是新学生的家长。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孩子们有时候画不好时
会感觉不好,这是正常的。帮助他们度过这个时期很关键。家长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评价孩子的作品,认为孩子的画不像。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画中的妈妈的形象就是他们头脑中最真实的妈妈的形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