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老父连遭养老院回绝 女儿筹300万自己建老人院的观后感
(2014-03-20 23:40:21)
下一个
为了照顾中风瘫痪的老父亲,几年来,常州市民赵静霞家一共请过23个保姆,都辞职了;家人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但大多数养老院要么回绝,要么费用高得让人难以承受。赵女士和家人一咬牙筹集了300万元,自己办了一家养老院。赵女士表示,她不为盈利,就是想让像老父亲那样在其他地方“不受待见”的老人有个养老的地方。
我个人对这篇报道看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并没看出来,赵女士建老人院与护理瘫痪老人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什么?大家在北美的都知道,每个老人院都有其护理级别的,一个瘫痪的老人往ASSISTED LIVING 送人家肯定不能收呀。 当然,在中国,根本就没这概念。在中国的老人院,接受不能自理的老人有两个条件:一是条件和能力能达到护理的水平,二是支付的钱要足够。由于国内老人院软硬件条件普遍很差,所以,护理风险也很高。所以,老人院“挑肥拣瘦”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为了老人进一家名义上的老人院,其实际意义上什么?赌气吗?
2. 我不认为赵女士把老人送到老人院,老人就可得更好的护理。首先,在常州,300万元建一个老人院,硬件水平可想而知。老人是瘫痪状态,属于中级以上护理水平,先不说需要一些必要的专业设备,就说人员配备,至少要有专业护士和护理人员,看这架势,好像赵女士自己要亲自干了。在北美,任何形式的老人护理机构的经营者都通过当地政府的资格考试,然后才能申请专门的执照,方可运行一个老人护理机构。我看过那考试内容,不亚于MBA水平。所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运营一个老人院的。
之前请了23个保姆,没有一个留下来的,我说还是上面的两个问题。护理老人是护理人员或护士的工作,你找保姆,当然是强人所难了。而且,关键可能是待遇不到位。如果赵女士有300万,每个月出1万元请两个护理人员,甚至护士,轮流护理老人。这在北美叫做特别护理服务(ONE BY ONE)。我敢说,护理质量绝对优于她开的老人院水平。至于,没有任何老人院管理知识和经验的赵女士是否能保证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我至少是不敢肯定。
3. 现在大家都喜欢听别人说:用爱心奉献,不计盈利。听起来高尚并负有社会责任感,但有个条件,那就是你应该具备奉献能力或实力。 老话说: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捧人场。 人场就是爱心,就是参与。
老人护理服务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我先不说赵女士300万建个老人院是否达到提供中级以上护理服务的水平,就凭赵女士说:我不图盈利,就要让更多的老人得到照顾。听起来有道理并感人,可仔细一想,这整个对这里的老人就是不负责任。原因很简单, 不图暴利可以,不图盈利,老人院怎么运转?300万元撑不过3年。没钱招聘合格的护理人员、购买应有护理材料以及营养食材等,服务品质就必然打折扣,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老人院的老人。我很欣赏赵女士的爱心和勇气,但老人护理工作是个专业护理团队整体的工作,光凭爱心是不能也不可能提升护理品质的。
我根本不认为这是一篇正面的报道,它从负面揭示了政府在养老工作上无知和无为以及目前中国老人护理行业落后水平。尽管政府给了优惠政策,但是如果老人护理的专业性不被社会认知的话,就好比一个果树苗,先天根基就没打好, 你就是浇太多肥,它也不能结出好果实来,最终还是死亡。所以,专业老人护理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我任重道远!
(国内最早的专业老人健康护理公司是作者创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