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七十年代在中国放映的经典影片可以说整整影响了一代人。以至于男主角的饰演者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几十年后跟采访他的中国记者开玩笑说“由中国观众投票”,才有机会当选塞尔维亚总统”(之前不久他参加塞尔维亚总统竞选失败)。
1944年,德军投入重兵守卫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座大桥,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处心积虑防止南游击队的攻击。同一时间,游击队少校“老虎”(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饰)接到上级命令:为阻止德军汇合,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建桥工程师将桥炸毁。老虎与老战友——爆破专家扎瓦多尼(博·德沃尔尼克 饰)以及他的助手班比诺、沉默寡言的战士狄希、曾参与建桥的游击队员曼纳,组成了一支行动小队。老虎从盖世太保手中救出工程师,在接近大桥的过程中与德国护卫军队发生激战,有游击队员与联络员牺牲了,但也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渗入之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
这个电影对当时我这个年轻人来说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灵震撼。尤其是爆破专家扎瓦多尼(博·德沃尔尼克 饰)不得不用炸药炸死已经包围了他的助手班比诺的十几个德军士兵,等于是亲手炸死了朝夕相伴的战友、朋友和兄弟。班比诺那一声声绝望的呼喊、老虎果断而无情的命令:不能让他们抓活的!你还等什么? 之后爆破专家扎瓦多尼那种痛不欲生的表现。革命、战争真的是非常残酷无情的,但是民族反抗、国家争取独立、人民赢得尊严则是更为重要的原则。
那首当时在中国几乎人人都会哼唱的插曲《啊!朋友再见》更是直到今天还是魅力不衰!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Velimir 'Bata' Zivojinovic)1933年出生在南斯拉夫塞尔维亚KORACICA,科班出身的电影演员,年轻时毕业于贝尔格莱德戏剧学院,毕业后从事话剧演员工作,1955年,他在故事片《库姆巴拉山上的歌声》中扮演一个角色,从而一举成名。从影半个世纪来,他一共参与了200多部影片的拍摄工作。中国观众熟悉他是因为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扮演”瓦尔特”,在《桥》中演”老虎”。
从最初经历来看,“巴塔”的人生并不具备辉煌的先天条件。他1933年出生于塞尔维亚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还放过羊。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此前甚至从未出过村子的“巴塔”对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即便如此,“巴塔”对学院派电影艺术似乎也并不十分在意,不仅先后换过几所表演艺术学校,而且居然10年还没能从电影学院拿到毕业证!
但是,在表演实践中,“巴塔”当仁不让地超越了所有影界同行。从1956年的处
女作《沥青上的小鞋》开始,他一发不可收,在近200部影片中塑造了一个个闪光形象,而正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夜袭机场》、《苏捷什卡战役》、《被围困的城堡》等影片,让全世界了解了在战火纷飞的“二战”东南欧战场上,南斯拉夫人用鲜血和生命争取自由、尊严和独立的悲壮历程,为南斯拉夫赢得了世界声誉。
与他卓越的演艺生涯“不相称”的是,“巴塔”的绯闻很少,可称得上是南斯拉夫“德艺双馨”的楷
模。“巴塔”今年79岁,很快就将与妻子步入“金婚”。妻子朱莉雅娜是一名舞蹈演员,与“巴塔”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女儿是一名语言学家。目前,“巴塔”有一个孙子,三个外孙女,最大的10岁,最小的只有17个月,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成名后,“巴塔”并没有忘记哺育过他童年的小村,不时带着全家回去看看。今天,他在老家科斯迈伊还有一栋面积虽不很大,但很漂亮的房子。“巴塔”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电影演员,同时也是塞尔维亚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之一。最近12年来,“巴塔”一直作为塞尔维亚议会议员,活跃在南斯拉夫政治舞台上。今年5月,“巴塔”当选为塞社会党副主席,开始有了施展政治报负的更大空间。 日沃伊诺维奇还是个热衷政治的公民,1990年他第一批加入了塞尔维亚社会党,今年被选为该党副主席(该党主席就是大名鼎鼎的米洛舍维奇)。日沃伊诺维奇在此前已经担任塞尔维亚议员将近20年。2002年8月沃伊诺维奇被推举参加塞尔维亚总统竞选,但以失败告终。用他的话说,人们喜欢演员巴塔,而不是总统巴塔;“由中国观众投票”,他才有机会当选。
《桥》承袭了南斯拉夫电影的一贯风格。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鲜明,飞机大炮加游击队,突出英雄人物。这部电影最早在中国放映于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极度缺乏精神食粮的年代。所以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对这部电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5] (千龙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