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北南
来源:飞扬军事
关于人生的三种境界这一话题,应首推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论述,他在发表于1908~1909年间的《人间词话》中第二十六节这样写道: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师用了宋代三首词中的名句来诠释人生的三种境界,可谓神来之笔。他在第一和第二境界中分别引用了,北宋著名文学家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北宋词人柳永《凤栖梧》词中的佳句,而在第三境界中则引用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里的妙句。
这三首词,是抒发男女离恨,春愁,幽独,自怜,相思之情的。但是,所引用的名句的意境,却精准地刻画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在下猜想,如若晏、欧诸公在天有灵的话,应该会竖起大拇指给大师点个赞。
大师所说的三种人生境界,依在下的理解,简而言之,立志,此第一境界。求索,为第二境界。功成,是第三境界。
立志:成大器者在人生初期,出于兴趣使然,或者受家人、师尊的指引,抑或是响应祖国的召唤等,在心中确立了自己远大的志向,理想和目标。同时,其胸中也已了然:要实现自己树立的理想和目标,这一路上,山高路远,荆棘丛生,千难万险。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910年秋天,16岁的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前往离韶山五十里的湘乡县立东山小学堂学习新学,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传1983—1949》,金冲及主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8页)
古语云:"诗以言志"。由此可见,年少的毛泽东为了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决心之大,连生死问题也考虑过了。
求索:从古到今,成大事者在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的过程中,无一例外,都是要历经磨难的。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艰苦卓绝的努力,百折不回,始终不渝,是难以成大事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拥有众多知名重要的发明专利超过2000项。他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相应地,天才常常是那些做好了所有功课的有天赋的人。”
中国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通过牧草和小麦的“远缘杂交”,经历20年之久的培育,成功地育出抗小麦条锈病的“小偃6号”的曲折经历,可谓爱迪生上述说法的一个范例。不过在这个范例中,除了李振声本人的灵感,及其研究团队的锲而不舍, 还有“老天开眼”的幸运吧(在下的看法)。
“以兴趣始,以毅力终”,李振声推崇顾炎武的这句名言。1951年,李振声从山东农学院毕业,在北京从事种植牧草改良土壤的研究,曾经收集种植800多种牧草,对牧草有一定研究,这为他以后“从野草中寻找灵感”打下了基础。
1956年,李振声被调往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工作,恰巧碰上了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导致小麦减产20%~30%,整个黄河流域就减产100多亿斤。在这种情况下,李振声提出通过“远缘杂交”——即以亲缘关系很远的两种植物杂交,将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选育持久性抗病小麦品种的设想,并开展了这项研究。
李振声说,根据小麦的历史,他也就自然产生了另一种想法,“普通小麦在人类的照料下成长了5000年,而野草完全接受大自然的选择,不会像小麦那样娇生惯养。我们是否可以尝试把野草顽强的抗病基因加入到小麦里面去?”
于是,李振声的课题组从数百种牧草中选出了12种牧草和小麦做杂交,其中成功了三种,从培育出的后代来看,以长穗偃麦草做杂交最好,所以这以后就集中来做长穗偃麦草,这样一做就做了20年。
有心人,天不负。1964年,小麦成熟前连续40天阴雨,到6月14日天气突然暴晴,一天的功夫,几乎所有的小麦都青干了。1000多份杂种中除小偃6号的祖父小偃55-6和长穗偃麦草之外,其他的全部青干了,而小偃55-6仍保持着金黄颜色。
“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材料,我们抓住这个材料又经过两次杂交,育成了一个具有相对持久的抗病性(作为陕西省小麦骨干品种长达15年以上)、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
经过20多年时间的培育,小偃6号终于获得成功,到80年代末,它在1.5亿亩土地上种植,使小麦产量增产60亿斤。如今,小偃6号经过进一步杂交培育,它的“直系”后代已经有53个品种,均被推广种植。(《李振声,从野草中寻找灵感》,方玄昌,《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08期)
功成:应当是在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刻。当李振声在进行“长穗偃麦草与小麦”杂交育种8年后的1964年,在奇特天气的变化下,看到1000多份杂种小麦都青干了,而只有小偃55-6仍保持着金黄颜色的时候,相信他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切身感受。
1969年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1971年发现中药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那时,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员,也一定有了王维国大师所描述的第三境界的喜悦。
当爱迪生于1879年10月22日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后,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而达到他的登峰造极的成就的那一时刻,他一定也有了心理学上所谓的“高峰体验”。
无可否认,功成,自然就会名就,也会带来相应的利益和待遇。2006年2月27日,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的中科院院士李振声,荣获了唯一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了500万人民币奖金。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4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2万元)。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但是,无论是李振声,还是屠呦呦,在他(她)们立志、求索的过程中,应该不会想到能得到这样至高的荣誉和奖励,初衷只是为了解决国家的大难题,为祖国尽力,以不负组织的信任和自己的生平所学而已。
无独有偶,唐代高僧吉州青原惟信禅师,也对佛家的三种境界有一番绝妙的高论。有一日上堂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五灯会元》第十七卷)
在下理解,此三境界为:俗人,入道,成佛。
俗人:禅师未参禅时,未入佛门为俗人,或刚入佛门尚无道行,无所求索,心闲情逸,于是游山玩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入道:后来某日,禅师听道,忽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拨开迷雾,初见清凉。犹如孙悟空当年的经历差不多。孙猴子到灵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修行七年后,一日,听祖师开讲大道,听到妙音处,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从此以后,禅师一门心思在参禅悟道,无暇他顾。即便是在游山玩水时,脑子里仍在参禅悟道,于青山绿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成佛:终有一日,禅师豁然贯通,明心见性,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道本无事人,佛是平常心”。此时,禅师无事一身轻,方得休歇处,于是如从前一样,“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按禅师的许诺,无论是俗人还是僧徒,理解了他的禅语,应该允许见他一面。这只能是在梦中了。
2016年3月17日晚22时(初稿)
荷东
谋生,谐而好辩,自诩:口若莲花开一朵,舌似利剑斩几人,凭三寸不烂之舌,纵横乡里,鲜有对手。生欲寻辩才一见高下而不得,怅然而歌,歌曰:唇枪舌剑兮斗志昂,安得敌手兮过一场,渺余怀兮颇彷徨。唏嘘彷徨再三,不觉昏昏欲睡,见一屋宇,门上高悬一匾,上书三个大字:不堪堂。门边有一联:释教道教基督教三教门徒;另一边有一块板,留空,贴一张纸条:求下联。生素好对对子,遂入,见三男一女。见生至,三男相顾冷笑,女的上前问道:“有何公干?”生答:“对联。”女曰:“来者不善,胜了也不光彩。”生莫名其妙,“何出此言?我来此应对而已,别无他意。”“那就对吧。”生大为扫兴,暗忖:“此妇何人,如此无礼。扫我雅兴,竟然连声道歉也没有。”三男中一老者见状,上前介绍,“此荷东同志也。”
荷东,道号池中耦,几坛左袒第一女干将,网络打手,专事对观点不同者进行人身攻击。坛中但有有网友疑似右袒,荷东二话不说,立马上前猜测其ID、质疑其立场、扣反华帽子、抡大棒、扔臭鸡蛋、乃至恶语伤人,辱及父母。每日几坛纷争,打响第一枪者,非此妇莫属,枪响随即如过河卒子,猛冲猛打,一往直前。
荷东为左军急先锋,名声在外。勇则勇矣,无谋。
据荷东自述,荷东祖上乃破落地主,父背叛家门投共,谋得一官半职,连赵家奴的资格都够不上,荷东却俨然以红二代自居,口口声声“我们打的江山,我们不坐谁坐。不喜欢尽管离开,没人拦着。”网友问,“为何放着江山不坐跑来美国?”荷东傲然答,“我们这样的科技人才不来,难道让偷渡的来吗?”“为何学成不归?”“国家有政策鼓励学成留下。”“请问国家哪条政策鼓励学成留美不归?”荷东哑口。网友又问,“如此爱华,为何加入美籍?”荷东顾左右而言他,“护照在身,随时准备开溜。”“入籍宣誓不算数啦?”荷东无言以对。荷东时常摆出一副高干子女的架势,自以为名门之后,惟其言论谈吐,粗俗不堪,无论出身如何,展示人前的都是缺少家教的嘴脸。
政治泼妇,行事愚蠢凶悍,面目狰狞可憎,网友晒笑:此河东吼也,有妇如此,夫复何求。
适逢城头有人发帖,荷东闻之,抄大棒即欲奔出大战。生见状责之曰: “卿虽非佳人,为良家妇女不难,奈何甘心做贼。神明在上,得无羞乎?”生本以为荷东会勃然大怒,破口大骂,不料荷东闻言泣下两行,掩面转入后堂。旋即,后堂传来荷东歌一曲,其声甚哀,其词凄苦。歌曰:
粒粒白莲子,结伴长相守。焉知心中苦,欲语难开口。我本池中藕,常与泥为友。泥念我无心,我不嫌泥丑。
生听罢,唏嘘不已,一时想到少时看电影《徐秋影案件》中女特务徐秋影的哀叹:“我是一颗不幸的种子,孕育着不能开花结果的痛苦。” 荷东不愿为莲出淤泥而不染,与淤泥为伍同流合污,原来有难言之隐。妾本无心,事出无奈。
充当打手帮凶固然可恶,事出有因,作恶可恨,被迫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