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在国内刚刚播完,我也差不多在第一时间观看了这部53集的长剧,正和同事议论剧里的人物和故事。《北平无战事》讲述的是1948年7月至1949年1月间发生在北平的政治斗争,主要情节是蒋经国领导的一派人马到北平如何查处贪腐又如何惨遭失败的惊险传奇。在这部剧里编导者展示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官场上的派系林立权力倾扎,也描绘了北平知识分子的政治表现以及地下党积极活动无孔不入的场景。该剧还着力刻画了国民党军人中的坚定与动摇,忠诚与背叛,塑造了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人物。 也许出于增加剧情吸引力的目的,编导者还创作了一个国共双重间谍的角色梁经伦,让他穿插于剧情的发展,使复杂的人物关系更加复杂。不等看完全剧,观众似乎不难从这些复杂的有些故意的情节中得出这样的印象:看,国民党多腐败,腐败得无可救药!连太子蒋经国的铁血手腕也救不了它!!它的失败是命中注定的,无可避免的。这也许就是《北平无战事》最想传达的一种信息吧。
《北平无战事》这个片名首先就释放了国民党的瓦解是其内部腐败争斗的结果这样一种消息,暗示它的灭亡跟军事失败无关。故事一开始就是北平民食调配委员会涉嫌贪污美国援华物资引起北平市民游行示威,凸显政府失去民心,官民对立加剧,甚至一再让剧中人物直接说话来点破意图直达主题。倾向于国民党立场的央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察觉出自己的属下心腹以及亲生儿子有可能是共产党时忧心忡忡地说“前方的仗不用打,后方就已经败了”(第17集)这番话加深了国民党危机四伏的印象。另外一个国民党阵营的人物党通局高官徐铁英对蒋经国的反腐行动十分反感,声言“不用共产党来打,曾可达(蒋经国反腐的得力干部)这些人就可以要了党国的命。”(第27集)有意无意夸大国民党内斗的严重程度,暗示失去了民心的国民党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必然要灭亡的。编导者唯恐观众不解该剧的主旨,更借谢培东(隐藏在方行长身边的共产党特工)的内心独白以庄严的旁白方式说出“国民党政权的气数确实尽了”这样的大白话,从各个方面渲染国民党失败的宿命。最后,连最忠诚的党国军官曾可达也绝望崩溃,自杀殉国。所有这些表演手法似乎都完美地诠释了国民党必然失败的历史话题。
与以往描述民国题材影视剧不同的是,《北平无战事》突破了共产党都是好人而国民党净是坏人的刻板做法,试图以一种超越党派、客观公正的姿态重新描绘历史图景,从而达到更好地解释历史、寓教于乐的目的。然而有趣的是,不知编导者是有意还是疏忽,剧中表现的国民党,不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派角色,都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江湖气,有人情味,本该是谴责的,反倒有些理解,甚至欣赏,比如马汉三的油滑会来事儿,比如徐铁英的贪婪圆滑工于心计,都是精彩的看点。反观共产党这边,无论主要人物还是配角,各个性格苍白,表演做作,地下党聚在一起开会,不是板起面孔训斥对方,就是没完没了的争论。本该是赞扬的,硬是爱不起来,甚至有几分讨厌。编导以为这样拍一点人性,不避讳自己人的缺点错误就能挽回观众的信任,其结果适得其反,暴露了主创人员的不严肃和不负责任。
国民党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国民党内纵有再多的派系纷争,国民政府内部纵有再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没有共产党的军事打击,没有三大战役的失败,国民党的统治是不会垮台的。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内战爆发才加剧了国统区内的政治经济危机。军事失败才是民国终结的直接原因。离开这个基本事实去解读历史,究竟是缘木求鱼自欺欺人了。
丘吉尔在二战后被英国选民选下去了,受到了斯大林的嘲笑。而丘吉尔是这么说的:我流血捍卫的就是民众有把我选下去的权力。
在共产党国家的民众是永远也没有这样的权力的。
----这说明作者还是不大了解历史。电视剧中也展示了中共纵容、帮助、甚至是推动国民党腐败的史实。最关键的是,是中共的经济封锁才是造成国统区内的政治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中共的所谓解放区都是在农村,而中共严格限制农村的粮食和农副产品进入国统区和城市,这才是造成国统区内物价飞涨的政治经济危机的主因。而同时间国民党在做什么呢?在中共对国统区进行经济封锁的时候,国民政府依然允许国联和救济总署的援助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共的“解放区”。但是这些物资并没有被中共发给群众,而是成了军用物资,而都配给了军队,成了内战的消耗品。
=========
这个逻辑也可以套用给任何一个朝代。所以纯粹是胡扯
一个电视剧可以解读成舔屁股也可以解读成借昔讽今,只要写得精彩你爱看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