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梅

这是老年人的回忆,往事历历在目,让人了解过去也充满信心走向未来。
个人资料
bobby4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上海淮海路的记忆

(2017-07-29 08:26:03) 下一个

上海人一旦离开上海,往往会想起上海的淮海路。

阿拉睏床浪向,就开始神游淮海路,拿淮海中路上的商店一家连牢一家挨一挨二一遍,是不是一家也勿漏脱,大家看一看

外地人欢喜兜南京路,上海人欢喜荡淮海路,个是几乎人人皆知上海口头禅。

 

淮海路渗透“小资”情调,上海人欢喜荡淮海路的一个原因。淮海路一直是流行服装告流行色个发布地。不光光是指淮海路交关权威服装店勿断创造出标准大方个时装,同时翻新时尚个花色,而且淮海路男男女女展示自家打扮风采,也是模仿学习别人前卫个新样款式个传播交流地。老多别地方勿看见个所谓“奇装异服”都会在淮海路第一个出现。五六十年代,规范个时装样式是保守清一色,但是耐住寂寞海派男女总归是锦上添花或者追求新奇。一种海外关系往往成为传播小资服饰个温床,从香港回来个人个穿戴当中露出个亮色,快就成为大家仿照剪裁个对象,更加多个人是从香港寄来个哪怕是旧衣裳当中发现新花样,小姐妹道里先传播开来,买勿到就自家剪裁,乃末缝纫机就成为结婚成家辰光“三机一响”中个必备品。就是“文革”非常时期灰罩衫铺天盖地个辰光,淮海路还是在翻花样,譬如看到人家短袖子衬衫个一只领头背后有一只缺口个花式,回到屋里就马上自家做裁缝,成搿种式样。女青年走淮海路条路就成了伊拉制作时髦服饰个参考佳地。

 

从淡水路到襄阳路一段淮海路,是长期以来最繁华的,一直到90年代改造之前,上海老字号、名牌特色店林立,市面繁荣,店里向热闹非凡,店外“荡马路”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到了80年代,由于自由市场开放,望西华亭路,朝东柳林路也成了人头攒动闹猛之地。

 

我最早接触淮海路饮食,是“罗宋汤”。还辣读小学个辰光,有一趟父亲带我去复兴公园后门个雁荡路,吃了一碗鲜美个“罗宋汤”,非常正宗个俄式汤点,从此我就一辈子爱上了“罗宋汤”。那时还是50年代初期,淮海中路重庆南路一带,当年还保留几家有名个俄餐厅,像淮海电影院隔壁就有一家“东华俄菜”,价廉物美。罗宋面包、色拉面包,就成了我最欢喜个点心。原来的“华盛顿餐厅”到50年代改名为“上海西菜馆”,仍旧以俄菜为基础,还有法式西菜加入,我就常去光顾,现在个“红房子西菜馆”,原来是意大利人开,法式菜点比较正宗,也有俄菜,去吃奶油忌司烙明虾、烙蛤蜊、葡国鸡、牛排,可惜搿爿店最近居然取消了罗宋汤。和俄国人经营有关还有“泰昌食品公司”“老大昌面包”、“哈尔滨食品公司”,其名称特色延续到五六十年代。后来一直到80年代“哈尔滨食品公司”出产个“奶油裱花蛋糕、奶油椰蓉夹心糖、酒心巧克力、超级水果蛋糕”,常常要排队再能够买得着个。当时茂名路、陕西路一带淮海中路,集中了一些顶有特色个食品店,像“上海食品”店个“巧克力酥心糖、奶油蛋糕、罗宋面包、色拉面包”,“老大昌食品”店个“白脱蛋糕、朗姆蛋糕”西式糕点糖果,一直是附近个上海人个争购热门,排队起来劲头十足。60年代前期过年过节辰光,大家要买“哈尔滨”个“礼花”糖送人或者招待人客,用“玻璃纸”包糖就是从些食品厂开始,各种粉红、果绿颜色个包糖纸十分吸引人,还有意印上些拉丁拼音字母,到了“文革”辰光,糖纸头还是原样鲜艳,只是改印为“最高指示,要斗私批修”而已,下头个一行小字“上海哈尔滨糖果厂”变为“上海工农兵糖果厂”。可见上海个海派文化如此深入人心,小资情调即使非常岁月里,还是能悄悄个顽强个表现出来。

 

中式菜肴名牌饭店酒家,还有饮食小店,各帮品种纷呈,这些酒家饭店有老牌“绿杨饭店”、“成都饭店”,大多数分布思南路口个两边。还有“大同酒家”“烤鸭”,“美心酒家”“蚝油牛肉、秋叶包、 果珍鱼丝、酥皮鸡蛋挞”,都是老有特色。本帮菜“老人和菜馆”门前总归是一泼老吃客,菜馆卖个“醉鸡、糟猪脚”十分受欢迎。记得有一年大力号召为工农服务个辰光,有一趟我中午经过高级“成都饭店”,看见店门口头一块招牌,写供应“阳春面”,也小摊头一样是8分一碗,我进去,店里只有我一个人,我感到有点别扭,但是当我看到服务员端来一碗表面拉得十分齐整、油水老足个阳春细面个辰光,非常感动,个是我吃过个最鲜美最难忘个一碗阳春面。

 

最好吃个面数雁荡路“味香斋”小面店,是我最欢喜去吃汤面个地方,但有各种鲜美个“过桥”,连一碗最普通个“麻酱拌面”也做得特别鲜。而且可以应食客个要求给你下紧汤、宽汤、烂一点、硬一点、勿硬勿软面条,我一看一张墙头一张说明,再晓得一碗介便宜个汤面,居然还有这样多花头个吃法,小小个一家门面个面店居然可经营得这样介别有洞天,温馨异常。

传统糕点,带点海派风味。成都南路口西面个淮海路,有一家“光明邨大酒店”,做个“烧卖”糕点面食非常精致,还可以外卖。“沧浪亭点心店”个“咸菜竹笋面、柠檬素油年糕、百果松糕”,“高桥食品厂”个“高桥细沙千层糕、薄脆饼、高桥豆沙月饼”,“四如春点心店”里个“汤团”、“蒸拌面”,长春(原名“红旗”)食品店个“鲜肉月饼”,是各有特色小吃。正宗老店“野荸荠”是一家精致个综合食品店,门口外头卖各种可口个冰冻汽水、冰砖、雪糕脱冰淇淋,我曾经只用一元买到过一位老师傅当场制作个火腿片,拿金华火腿?成功极薄个肉片,再连搭起来形成一张八开大小像纸头一样薄个肉片,师傅个熟练刀功绝技,令人赞叹。思南路口有一家“天山回民食品商店”,专卖自己生产“话梅糖”,是我最欢喜吃个一种糖,从试销开始一直到今朝,糖纸头浪个图案一直没啥变化

 

值得一提是辣雁荡路口个“培丽土产公司”,后来改名为“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店”,集中了南北货之精华,无论是各种酱菜脱仔调味品,还是很多干货长期受大众欢迎。家综合性土特产商店脱近思南路长春食品商店陕西南路口个第二食品商店(原称“万兴食品”),是淮海路南面路鼎立三处个最有权威性个综合食品店。思南路对,还有一家“庆丰熟食店”,专营当日熟食,红肠、叉烧、方腿、酱鸭、白斩鸡、牛肉、酱猪肉、素鸡,还有猪油渣,真正是一流,远近闻名。

顶顶令我遗憾是,我居然没有去过高雅又大众化“天鹅阁西菜社”。

 

上海历史悠久商店淮海路上的,有“金龙绸布,大方绸缎,伟多利食品,老大昌食品、老胡开文笔庄、茂昌眼镜、小吕宋帽店、西门子钟表店、长春花店”是从解放前一直开到五六十年代,有个延续到80年代,店名保持勿变,开设地点也没移动过。淡水路附近个“老胡开文”,专卖纸墨笔砚,尤其是小楷毛笔,堪称一流,我是用家小店毛笔长大个。“西门子钟表店”里,我买过质量最好上海牌手表,也改装修理过别个手表。还有一家陕西南路个唱片店,在50年代还很多外国唱片,当时上海可能是独家了。

 

重庆路口“旧货商店”,最令人难忘。一头面对重庆南路,一头从长乐路开门,商店四周围面积大。各种旧货有,多数采取寄售收佣金方式。大量当年勿流行个解放前物资,从一些破落门户流散出来,其中勿少精品,辗转他人。从整套红木家具到古瓷器名书画,猎枪,名牌舶来品,衣裳,脚踏车,文化办公用品等等,五花八门,长年周转迅速。买卖之间,有说勿尽个心酸,也有淘来勿易喜悦。有的东西外头市面已经难以寻觅,有货者赶快拿去寄卖,急需者能够买到八成新个旧货,倒也得来全勿费工夫。会淘物事个老懂经,乐疲于此,会发现交关新鲜个旧货。就是进店看看,也会长知识,了解勿少掌故背后人情沧桑。

 

现在还存在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成立于1956年2月,记得之前块地方原来就开多家解放前延续下来个时尚服装店。公私合营前个手帕厂,集中了一批手帕图案个设计师,设计出各种风格个、描绘水准极高个“花绢头”,一批又一批,图案层出勿穷,有国画式个,有西洋油画、水彩画式个,有抽象画个,也有实物写真个。有花鸟,有山水,有静物,有人物,有模仿个西洋画,有各种动物卡通……,每条手帕,就是一幅佳画。花绢头柜台前头,成了50年代个时代绘画风格个展览场地,曾经使得多少女青年陶醉过。一波手帕艺术个高峰到60年代中期就衰落了。

 

新华书店、上海旧书店瑞金一路转弯角上的“泰山文具店”,是我六年当中去得最多地方。在思南对面有“上海报刊门市部”,一出新期刊新报纸好买。《电影故事》、《上影画报》十分抢手,《人民文学》、《诗刊》、《文学遗产》,甚至受众老少个《数学通报》、《中国语文》专业期刊,这里都买

照相馆黄陂南路对面的“蝶来”、重庆中路边“青鸟”(后称“万象”)是老牌著名相馆,阿拉还常常去欣赏些照相馆勿断变换个橱窗。

 

淮海电影院附近还有一家“新光光学仪器商店”,50年代辰光,看进去有眼神秘兮兮,外面橱窗告里向柜台里摆勿少仪器,一副知识型面孔。后来70年代以后,就变得亲近起来,当时为了节省照片洗印费,大家流行自家屋里冲印照片,自家制作个扩印机里放印照片,所用个洗印液、定影液,照相纸,是到新光里去零拷拆买个。马路对,有一家“海影摄影社”,是老底子开新城隍庙“良友照相馆”搬过来个,专门冲印120135黑白照片。当时用名气老响上海自制个“海鸥58Ⅱ型”照相机,拍摄个135软片照片实在忒小,但是要放大又没介多钞票

 

“上海长春食品商店”,有一条短弄堂,外头挂了一块“上海第十二女子中学”的长牌子,入弄堂里向左转弯个“伟民集邮社”买邮票,还可以在弄堂里交换邮票。

 

“上海床上用品公司”个“羽绒被”各色美丽大方花样个床罩,“益民百货公司”“培斯塔衬衫”,“开瑞服装店”个各种台型“茄克衫”,“香港童装店”“贴花镶式男童装”、“拼花马甲套装”,是特色独具个名牌,“康歌电器公司”里五六十年代我经常去买78转33转“中国唱片”,当时可以试听。80年代我去买立体声唱片、录音机告磁带,买长风牌“带唱机的晶体管收音机”。

 

还有一些老牌商店,记得有“中华烟行”、“正章实业总公司”、“徐重道国药行”、“古今奶罩公司”、“益大中老年服装商店”。理发美容方面,有著名“紫罗兰美发厅”、“红玫瑰美发厅”、“白玉兰美容院”,交关小资打扮,从头而起。

淮海路多样化,还表现在很多公寓或者弄堂个出口处,都有一些小摊,有只有一个营业者,或者帮人织补,或者卖便宜打折个衣裤裙子,或者卖些蛮有特色个、日常需用个小商品,十分方便住民。有个弄堂门口,还开小吃点心排档,像和合坊弄堂口“生煎馒头”、“咖喱线粉汤”,有口皆碑。淮海路也有卖低档货店,像黄陂路口有一家“宝康”,80年代卖零头布、花边、纽子,卖低档衣裤等等家常实用品。

 

昔日个淮海路,是人民大众购物游逛个好天地,有人脉,接地气。

 

淮海路真正大改造是一趟,如今淮海路已经面目全非,80年代后期去国外上海人回到上海再游淮海路,夸张点讲除了法国梧桐之外,已经认得了。

 

(转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柳浪闻莺-马路对面 回复 悄悄话 我二叔,就住在襄阳路的上海警备司令部的楼里。二叔家都是男孩,我又是最小,二婶最喜欢我。那时杭州去上海也方便,二叔家的房子也大,所以,每年放假,终是求妈妈,带上杭州特产,去二叔家住几天。记得,每次都是二婶和小堂哥来接我,穿过圣母院,那模糊的圣母头像,一直在我的脑海中。
夕阳影里一归舟 回复 悄悄话 原作者是“吴越小猪”,照片上有水印,从微信上转来的吧?把作者放在最最前头最好。还有你的另外一篇博文。博客的自定义是原创,如果不是,标题上就注明。
labo88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还有长春食品店的龙虾片也好吃。
Susan71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好文分享,这些店门我也都記得,年纪大了近的会記不得,而远在几十年前的会記得杀辣凊。忘写一家有名的小店:保罗照相館,在陕西路和襄阳公园之间,专拍艺术照片。櫥窗里常有很多明星和美女的照片展示。在照相館隔壁还有一家裁缝店,门面不大生意兴隆,做的衣服在当时来讲,是很新式的。西菜除了天鵡阁外,附近还有新乐,复兴、蓝村、上海?,一元一客的公司菜,价廉物美。
hhtt 回复 悄悄话 淡水路 给你一提,淮海路的味道全没了。
blueflame 回复 悄悄话 这些店名都记得,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