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重燃重现巴米扬大佛
巴米扬大佛作为世界三大最珍贵佛教艺术遗产之一,这座世界最高的立佛,一度巍然伫立了1500年。唐朝的玄奘,曾在西行路上途径这里,惊叹大佛的“金色晃曜”;大佛脚下繁衍生息的哈扎拉人,也亲切称55米高的大佛为“爸爸”。东侧一公里外,另一座38米高的大佛,则被称为“妈妈”。穿越炮火,使用建筑投影还原巴米扬大佛——这是一对中国情侣送给阿富汗人的礼物。
北京时间6月6日晚,优酷网节目《侣行》团队张昕宇、梁红一行,从北京出发驱车1万公里来到喀布尔,实现4个月前向89岁的“阿富汗祖母”南希许下的诺言。他们通过三维光影技术,使用60万流明特制投影设备(注:电影院常用投影机为2万流明),1:1成功重现了53米高的巴米扬高西大佛。让大佛在美丽的巴米扬重现。
千年来,尽管风沙与入侵者让大佛斑驳残缺,它们仍是巴米扬荣耀的遗产——直到2001年,宣布“销毁一切异教偶像”的塔利班,用持续一个月的轰炸,将两尊大佛化作碎片。
6月6日的整个晚上,沉寂十余年的巨大空洞被重新照亮,围观的人群里一阵尖叫与欢呼,继而是长久的凝视。巴米扬的民众在自家的阳台、屋顶都能从远处看到曾经的西大佛又一次“站起来了”。很多民众从白天团队准备器材,搭脚手架开始就过来帮助。一位叫索尔达?阿里的巴米扬人走到脚手架前,对着眼前这些中国人说:“谢谢你们,让我儿时的记忆得到了重现。”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让炸毁14年后的巴米扬大佛再次屹立回到了现实之中。让全世界看到了阿富汗美好的一面,这是来自中国的一份礼物、一次文明的致敬、一次对和平的祈盼、一次简单的快乐;也为放飞希望,让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国籍的人,能共同生活在同一片美丽的土地上。重虽然整个再现影像只持续了4个小时,直到发电机里的所有汽油耗光,却让世人再次领略了这尊历经1500年沧桑的世界瑰宝。也因此,张昕宇、梁红的此次行动得到了国内及国际各国极具影响力媒体的相继报道,媒体包括:新华社、路透社、法国24台、美联社、法新社、阿富汗第一大电视台ToloTV新闻频道、洛杉矶时报、美国《环球邮报》、美国PRI‘s The World公共国际广播电台网站、墨西哥媒体Publimetr、《曼谷邮报》、阿富汗媒体KHAAMA PRESS、西班牙elPeriodico新闻网、阿富汗《8am晨报》、半岛电视台AJ 以及facebook视频。
这一晚,是他们在阿富汗见到笑脸最多的一次。
回顾过去的两个月,一路由喀布尔至巴米扬,张昕宇看见最多的也是战争。塔利班发动了所谓的春季攻势,甚至把死亡的矛头指向了酒店、机场、政府部门——曾经人们以为一个城市最安全的地方。
喀布尔的街头,张昕宇跟随阿富汗国民军巡逻。士兵们紧张地检查每一辆车辆,确认安全后才挥手示意通过。士兵最害怕的是小轿车后备箱里的备用轮胎,因为轮胎是最容易藏匿炸弹的地方。
东部公路的山坡上是一片墓地,许多挂着阿富汗国旗。萨米姆少校说,那是阵亡士兵墓地——针对检查站的炸弹袭击最频繁,巡逻队及检查站的士兵阵亡率也是最高的。
喀布尔急救医院——8个月的女孩胸部被子弹射穿,颈部也被流弹划伤,伤口清晰可见。她卷缩在硕大的病床上,身子比枕头还小,不时微微抽动,从氧气面罩下发出呻吟。她睁大眼睛看妈妈,妈妈却木讷坐着,甚至不知道去安慰痛苦的女儿。 病床一旁,医生尼克无奈地告诉眼前的中国访客:“一个战争成为日常生活的国家,或许才是最大的悲剧。”重现巴米扬大佛,光影重燃的希望——龙牙家族伴侣行 阿富汗协助残疾人就业中心——上班第二天的建筑工人阿里被一枚塔利班的火箭弹炸晕。等他醒来,身体已布满弹片,右侧一小半的身体几乎被炸没了。他永远需要拐杖才能行走,甚至无法立直身体。如今,奇迹一般活下来的他,在就业中心尝试重建生活:每天使用缝纫机,将拉链固定在布片上,做成能够售卖的书包。 战争不仅夺去了半边身体,而且依然冲击着他的生活——持续不断的恐怖袭击让市场萧条,书包卖不出去,他发愁却不知如何是好。
张昕宇也遇见了真正被裹挟作恶的人——当年亲手炸掉巴米扬大佛的费罗兹。14年前,只是巴米扬西瓦卡德村一个普通村民的他,成为了塔利班的苦力。费罗兹用枪逼着,每日被缆绳吊下,在大佛的身体里埋下反坦克地雷和雷管。
如今的费罗兹的脸上布满黑斑,那是当年被挂在岩壁上时,被毒辣的阳光所晒伤。炸毁大佛,成为费罗兹一生中最痛苦的经历。恐惧与贫困的记忆让这个45岁的哈扎拉人衰老很快,他看上去更像70岁的老人。
6月6日晚,费罗兹小心坐在木凳上,眼睛一直望向大佛,如同参加一场盛大的聚会。大佛重新浮现的一刹那,他没有说任何话,只是一直笑着竖起大拇指。
“我不认为他是恶人,他只是普通人。”那一天,张昕宇的妻子梁红看着费罗兹从傍晚一直坐到深夜,“亮起大佛,只是希望照亮这里的人。这些已经或者正被战争无辜牵连的人,希望能给他们一点安慰。”
侣行团队将投影机及发电机等整套设备,送给巴米扬省政府,这是中国人送给巴米扬的礼物。这就是侣行的意义了。“我们站在战火中,却一直不要忘记去找黑暗里的好消息。在战火遍地的阿富汗,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少,我们也知道光影永远无法取代真实。我们只希望微弱的一束光,能照亮不该被遗忘的巴米扬。”
文章来自:龙牙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