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梅

这是老年人的回忆,往事历历在目,让人了解过去也充满信心走向未来。
个人资料
bobby4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是钱多人傻?

(2014-04-11 07:26:38) 下一个

 

是钱多人傻?

“天价”《功甫帖》真伪之争想到的

    2013年秋,上海著名藏家刘益谦以5000多万元从海外竞得苏轼《功甫帖》。民间藏家力促“国宝”回流的掌声尚未散去,上海博物馆三位研究员年末突然发声,质疑这件书帖为伪作。

  目前,真假之争仍在持续发酵。上博专家关于《功甫帖》的逾万字研究报告称之为假;苏富比发布声明,坚称《功甫帖》为苏轼真迹。

  刘益谦出手竞拍之时,苏轼《功甫帖》被认为是海内名帖、流传有序,且是苏轼书法流散在民间的“孤品”。

  苏富比介绍称,该书帖是许汉卿旧藏。《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都曾提及苏轼《功甫帖》,尤其徐邦达以“神采飞扬”为这件书法定论,评价很高。

   “收藏书法的藏家都知道,宋字苏黄米蔡随便一家都是泰山北斗。这些年米芾的《研山铭》、黄庭坚的《砥柱铭》以及这次苏轼的《功甫帖》,每次出现都是轩然 大波。”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认为,苏东坡真迹大多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中,这件《功甫帖》如果是真,就是尚在民间的“孤品”,5000多万元的拍价并不算贵。

  但上海博物馆三位专家单国霖、钟银兰、凌利中发表的两篇学术文章,则几乎全面推翻了这一名帖“流传有序”“神采飞扬”的说法。

  单国霖提出,该帖疑窦重重,首先是书法气韵不畅,其次翁方纲题跋疑似为假。而张葱玉、徐邦达等老一辈鉴定专家之所以高度评价《功甫帖》,很可能是因为当时只见到印刷不佳的影本,而非亲眼看见原迹。

  钟银兰、凌利中研究员认为,《功甫帖》墨迹本是以“双钩廓墨”方式造假的伪本,而且“用墨不精”,像小孩子描字帖的水平。 

  苏富比拍卖公司对上博专家的学术报告做出回应,措词激烈地表示不同意文章中的观点,坚决认为《功甫帖》为苏东坡真迹。可以想见,双方将展开实质性的学术交锋。

  一位资深拍卖界人士对记者表示,“要判别《功甫帖》真伪,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鉴定中国古代书画从来就非易事。”因为,越是年代久远的名人书画,存世量越是稀少,因此可以用作学术鉴定“参照”的坐标也就越不清楚,给真假鉴定带来很多挑战。

  但更多文化界人士认为,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文物打着“国宝”旗号自我包装炒作、以求行销于市场之时,公立博物馆理应打破沉默,承担文化责任。

    耗资数千万“回流”的苏轼《功甫帖》如今疑云重重,其中折射出的“海外淘宝”风险之大,已足以给中国民间藏家、企业家带来警示。

  《功甫帖》事件发生正当其时,因为苏富比、佳士得等海外拍场,如今已成为中国文物回流的一个重要渠道。

  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通过拍卖业回流中国的文物高达10多万件。海外回流文物成交率高,价格也高。而在海外回流文物中,中国书画又占“大头”。

   毋庸置疑,这其中既有国之瑰宝,也有欺世盗名的假货。2009年圆明园兽首拍卖轰动全球,在“国宝”光环和民族感情的激励下,仅两个鼠首、兔首就拍出了 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对此,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生前曾经直言圆明园兽首难称国宝,“其实只是一个建筑构件,最多价值十多万元。”

  也有一位资深藏家对记者感慨,“现在去海外买‘冤大头’东西的情况,比比皆是。有些号称上亿元的‘国宝’,也假得不能再假。”

  无论如何,中国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高调冲向海外“淘宝”的土豪姿态,确实已引起了全球收藏界的连锁反应。无论这个《功甫帖》是真是伪,它都将在中国收藏史上留下一个坐标,提醒人们: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泱泱大国需要有文化鉴别力和优雅的姿态,需要显示自己的眼光和眼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