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2016-06-07 23:13:08) 下一个

最近和家里姐姐弟弟们讨论起孩子的教育问题,觉得这是个很大的课题。孩子的身心健康,关乎着家庭的发展(弟弟语)。 所以打算专门开这个文章,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作为父母,我才算刚刚幼儿园水平,道路很长。

一 出身篇

从哪里写起呢? 就从我们自己在原生家庭里受到的教育说起吧。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父母还比较开明,没有明显的重男轻女,反正就算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举债也把我们姐妹三都供了出来上大学或者大专,直至都能自谋生路。 反倒是父母最疼爱的弟弟,由于不爱学习,初中毕业就不愿意上学,在工厂上了几年班,又跑到上海打了一年工,回来就去中专读了三年,又读了在职本科,光荣的去了中专学校做老师。家里爸爸工作,妈妈原先在农村种地,后来我们姐妹考上大学后,妈妈就把农村的地退了,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姐姐弟弟们的孩子出生后,就帮忙各家带孩子。总之家境极其一般甚至可以说艰难,能在这样的条件下让我们都有很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得不说父母亲的教育很有一套,他们自己也以身作则地给我们演示了如何在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勤劳工作中,改善生活,改善自己的命运,一家人健健康康地生活和发展。

父母现在老了,非常知足。整天乐呵呵的。老两口自己住,不用看谁的眼色,有自己的生活规律。退休工资用不完,常常说比较以前没有钱的日子,现在真是太幸福了。他们也不浪费,妈妈自己还种菜,一有空就去侍弄她的那些菜瓜豆,姐姐弟弟们在国内,妈妈种的菜就够他们几家吃的,纯有机蔬菜,吃着放心。妈妈是种菜能手,经她侍弄的菜高产又好看,还没有农药杀虫剂什么的。吃不完还要拿到菜市场去卖,买过她菜的人都回头再找她买菜。话说回来,妈妈虽然只受过小学教育,但是人非常聪明, 会总结经验教训,也非常能吃苦耐劳。说实话,有时候我很好奇她的经验和阅历都从哪里来的。妈妈以前在农村还被推选会生产队长,后来家里孩子多才推了不干了。印象深刻的一次就是以前在农村种水稻,新的水稻品种,妈妈第一年种的有些密,结果有病虫害,倒伏,收成不好。第二年她果断在一个田里试着种的稀稀的,别人都说她种的太稀了,收成不好,她也不辩解,照旧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结果不出她所料,那年种的稀的水稻丰收,其他田里的水稻欠收,而村子上其他人的水稻都不如我们家水稻的成色和产量。到了第三年,邻居还是一如既往地种地,妈妈把所有的田都种的稀稀的,并且建议邻居们都种稀点,但是没有人听她的。结果我们家每年的水稻收成都不错,这些水稻后来在妈妈不种地以后4年我们一大家子人才吃完。

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放养,但是重要的事情会抓的严。印象中,妈妈没有打过我们什么,但是我们都很听话,不会和父母顶嘴,也很能体谅父母养我们四个小孩的艰辛,一家人很是和睦。 弟弟在青春期比较叛逆,经常不回家, 在外面和一些小青年混,妈妈和姐姐在那段时间里面几乎天天跟他后面跑, 找到了也不打骂,只是和颜悦色地劝回家。后来到工厂上班,妈妈和姐姐才松了口气。 再后来弟弟和亲戚去外面打工, 一年回来,完全变了个人,一下子成熟稳重起来,妈妈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再后来弟弟就结婚生子,弟妹在家里很是闹了一段时间,嫌东嫌西,和妈妈吵架,嫌家里条件不好。后来爸爸妈妈赞助他们买了房子,让他们搬了出去住,才算消停了。妈妈现在经常讲,他们现在都这么大了,我们不用管了。其实之前的那些年,妈妈被他们烦的可不轻,但是妈妈和爸爸也都举重若轻的处理好这些矛盾, 生气归生气,但也没有建议他们离婚等等(尽管当初他们结婚时爸爸妈妈都强烈反对,但是成了家,有了孩子,妈妈和爸爸还是坚持了一个宗旨:劝和不劝离)。所以现在弟弟、弟妹还是很尊重爸爸妈妈。我那侄子才有个完整的家。

爸爸是文革前大学生,专业是临床医学。之后分配工作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班,体谅妈妈和奶奶在家种地辛苦,把两个姐姐和弟弟都带在身边,姐姐们上学,弟弟就带在医院。也是很辛苦。我没有到上学年龄,也可能比较乖,就和妈妈奶奶在农村,独享了几年妈妈和奶奶的疼爱和关注。当时爸爸和小叔会带一些点心给奶奶,奶奶舍不得吃,都进了我的肚子。后来我在农村上一年级,那些点心是我上学的动力,现在回想起来在农村上学的那一年都是满满的开心。 爸爸非常认真负责,也很好学。在单位里面是技术方面的专家。对我们几个小孩的学习非常上心。他自己的生活很有规律,晚上九点半准时入睡,早上五点半起床做早饭给我们吃。保证我们上学精力充沛,尤其是冬天早晨,吃得暖暖的上学,一上午都能集中精力学习。 印象中上小学,有一次我到一个同学家约她一起上学,看她在自己做早饭,做的早饭又热,我都担心会迟到,她也是吃的匆匆忙忙,我们差点迟到,而她的爸爸妈妈在床上睡觉,不管她的这些匆忙。当时我就体会到自己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学习的支持和付出的辛苦。唯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父母付出的辛苦。这些事情,爸爸妈妈从来不会说,从来也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考多少分什么的,用爸爸妈妈的话说,我们尽我们所能为你们提供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不好就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好在我们几个都还算比较有良心,都考上学校,在90年代那个通过高考还是可以改变个人命运的岁月里,父母亲还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让自己的子女都顺利的改变了生活道路和轨迹。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也没有落到下岗失业的境遇,各安天命,家境平顺,小富既安。用妈妈的话说,如果现在你们谁家日子过不好,那我和你爸爸也就没有这么舒心了。所幸你们现在家家都还过得去,我们就享福喽。父母一生为子女贡献的这种精神,是我们作为子女的福分,我们也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给我们的子女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能够顺利发展。

如果纵观这四十年左右我们家的变迁,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投资(金钱,时间)是有回报的。我们同时在一个村子上的小伙伴,由于父母要求回家帮忙务农,做饭,带弟弟妹妹,或者因为看不到希望而中途辍学,现在都过的不是非常好。有些抓住一些机会发了财的,也是整天惴惴不安,没有目标,不知未来在哪里。或者家庭不和睦,病痛缠身,幸福指数不高。

二、子女教育篇

我也是经常会考虑些有关人生的问题,比如境遇、成功、名利、机会等等。但是看的越多,越觉得这是非常大的课题,不是容易解决的。自己尚还在苦苦挣扎。只是模糊朦胧中觉得有些事情是比较重要。

(1)读书和写作。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死读书,是要学以致用,用眼下自媒体行话表达:读书是‘输入’,而表达出来,为别人提供信息,娱乐或心灵慰藉,即为‘输出’。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说出别人说不出的话,怎样获得读者的信任。 一个会使用语言的人,一个能够准确掌握大量词汇的人, 就有能力说出别人说不出来的话。 这样的能力,会让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掌握很多的主动权。这个表达,就是写作。写作是一个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习惯和爱好,要在家庭中推广和发扬。

(2)健身和养生。不能怕吃苦。也不能不养生。用农村邻居评价我们家的话说“他们家茶饭均匀, 孩子个个都长的水色好”。茶饭均匀,就是三餐准时,营养均衡,不暴饮暴食,也不大鱼大肉。父母都是勤劳之人,不怕吃苦,不怕辛劳。不会日睡三竿不起。农村的冬天无所事事,别人都是赌博、打牌、睡大觉度日。妈妈总是会利用这些时间给我们做鞋,织毛衣,做咸菜、腊肉,从来舍不得大白天在家蒙头睡大觉,总会要把家里安排的有条不紊。关于养生,坚信食补和锻炼是最好的药,从不追求保健营养品。不迷信,不偏执。思想开放,头脑灵活,关注各种新闻,并从中学习不少新鲜事物,及时跟进。爸爸退休后,更是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步行两个多小时,每天不间断,身体是越来越好,原来的将军肚也瘦削下去。

(3)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父母都是能吃亏,与人为善之人。与亲戚朋友都友善,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想占别人的便宜,所以亲戚关系、邻里关系都很融洽。也不会对别人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看破却不说破,对后辈多鼓励为主,让这些后辈既佩服又敬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