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

且步陶公韵,融日可负暄
正文

《一川的故事》付梓

(2022-02-05 22:24:34) 下一个

 

 

自序

 

    1964年我出生在山东青岛,父母都是军人。父亲祖籍天津,但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是青岛人,因为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居短住。姥姥和姨都是性格温柔的人,她们是那样的爱我。

    从小随军,北京、山西、四川,四海为家。一方面,流动的生活、不同地域的山川风物文化滋养了我的性情,尽管父母转业到天津时我才上五年级,随后有过多年城市生活,但山野中的童年生活经历一直成为我生活的底色,爱山爱水爱自然,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在山溪中抓鱼逮蝌蚪、攀在山崖上摘野百合、从向日葵背面扑蝴蝶的小姑娘。另一方面,军队大院的成长环境与家庭教育养成我思想行事简单直接、认真并循规蹈矩的性格。

成人后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方式与生长环境对自己性格养成的影响之大,便下决心,如果自己有了家,有了孩子,一定要给这个孩子一个自由、温暖、充满爱意的家,给他一个多元、开放、亲近自然的生长环境。这个孩子就是一川。

    一川,1993年出生,2001年随父母移民加拿大温哥华,作为一代半移民在异国他乡长大。书中讲述了一川的一些小故事,也穿插了少量他的文字。故事让一个古怪精灵的小不点儿跃然纸上,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向我们走来。

    2011年一川离家读书,空巢生活让我突然有了很多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我开始写一些孩子儿时的故事,将情感与思考内嵌于故事中,四年里陆续积累了近十万文字。书中截取的大多是养育他的十几年间那些美好、灵动、让人忍俊不禁的回忆,其间的冲突、无奈与焦虑犹如菠萝撒盐,反倒使香甜愈发浓郁。

   《一川的故事》只是一个妈妈养育孩子的实录,并非教育手册。记得几年前故事成稿后,一川的爷爷曾说这些文字应该出版,因为书中所述故事既有独特性,也有普遍性,会对年轻父母有所启发。我以为,当初创作时我试图让这些纪实文字停留在感知层面,尽量不总结拔高到观念,即使有一些观念,也只是个人观点。若果真能如爷爷所言,有心人阅读时会有自己的领会与感悟,我虽是无心插柳,亦会倍感欣慰。十年后的今天将书稿付梓,是为移民加拿大二十周年纪念,也是送给儿子的一份特殊礼物。

        笔名存诚,取自陶公《闲情赋》,坦万虑以存诚。多年写作,坦言自己的所思所感,且心存赤诚,一直为我所追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负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谢谢格利。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祝贺祝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