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古以来就主动或被动地迁徙。主动迁徙包括开疆拓土,征服外邦的土地;被动迁徙包括并非出自自由意志的流放,充军,有组织的为了改变某地区人口组成而进行的移民。
在华夏历史上,曾经有过“编户齐民”的说法。根据维基百科:
**********
编户齐民,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指国君将国民纳入纪录,以户为单位来掌握人民,是谓“编户”。同时废除过去封建体制下地方上原有的贵族、长老、族长等地方领袖,所有人通通都是国君的臣民,是谓“齐民”;所以总称“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制度,始于秦国,通行于秦汉,由于国家为有效掌握人民及相关资源,因此需要严密掌握国内户口资料,对于人民的赋税或徭役的征调才能有效执行。
**********
编户齐民应该是历史上早期的户口管理制度。所以,户口制并非近代的创新。这印证了《圣经》中的话:日光之下无新事。
当年本豹曾短期在陕西宝鸡借读,记得班里同学说河南话的比操陕西关中口音的还多,绝对的大多数。 究其原因,是历史上河南自然灾害不断,不是旱就是涝。电影《1942》就是讲述河南的天灾。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求生,历年很多河南人背井离乡西出潼关,进入陕西,也就移民扎根了。
当代在广东福建的客家人,也是源自中原,后来才移居沿海省份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华人下南洋;清教徒移居美洲大陆;华工移民美国修铁路。
到了20世纪,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自由迁徙是人类的基本人权。总之,几十年前的大环境对于移民和迁徙是很友好的。
曾经听过一个政治笑话,说是前总统卡特对邓小平说,中国应该开放移民,让人可以自由移民来美国。邓小平回答说,你要几亿人?。。。就这样天就给聊死了。
从20世纪二战结束后,大量的移民在很低的门槛下就可以移居西方国家。那时世界经济属于黄金增长期,移民为新的国家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来美国的新移民中前几位的是墨西哥,印度,中国,菲律宾。到了2023-2024年,来自各国的人从中南美洲走线进入美国南方边境。当时一旦进入边境就被边境巡逻人员登记收容,接着发送到各州/各城市。
进入2025年,随着新总统上任,边境安全成为重中之重。美国边境严查严打,非法入境的被遣返。现在几乎看不到有什么走线的报道了。
不仅仅美国政策向右转,不少传统上移民友好的国家也提高接纳移民的门槛,让事实上的移民过程变得比从前难。诸如:
总之,在“自由迁徙是人类基本人权”盛行了几十年后,各国终究回到了常识:地主家没有余粮了。各国都把自己国民或公民的权益放在继续接受新移民之上。虽然很多人对这样的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这就是老移民自己上了公交车,却嚷着要关车门开车。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是常识。假如把每个国家当成一条船,当已经满员后,是继续大量接纳新人登船,还是拒绝,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对于多数在船上的人来说,不让船过载沉没是最要紧的。
所以,世界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各国会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而非博爱。
很重要的一点是,每一条船的选择应该由该船上的乘客决定,而不是船外的人决定。
回到本文的主题:编户齐民不仅仅是古代的操作。也是今天世界的现实。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的自由迁徙。比如申请人需要提供详尽的背景资料,越来越高的签证费,越来越严格的法规。在技术上让一件事情变为很难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就成为高成本,从而成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除了具有象征性意义,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
编户齐民同时准确地写照了世界上的国家对于所辖的民众的严密管控。在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开始搜集海量信息的今天,有谁还能说自己不是编户齐民?
曾经一位国内游客,开着车在北美大地上驰骋。性起时,他高呼我脚踏着自由的土地,完全没有人迹。他高呼可以在这里撒欢,建木屋。
他这话不全对,至少在美国,脚下的土地要么是属于联邦的,要么是属于县的,要么就是属于某家私人的。无论哪一种都受到各种法律法规的约束。
这场景好似电视剧《黄石》里的桥段。
原来编户齐民一直都在,从未曾离开。
豹子土狼 2025劳工节前, 写于世界某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