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鸣

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纪实性作品,也有社会评论。
个人资料
潘文鸣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向当代秦始皇亮剑的男儿(中)

(2024-05-31 05:29:37) 下一个

(二)恋爱中的林立果

      林立果平日沉默寡言,但在他离世前谈的一场恋爱中,则表露了他内心深处的一些真实思想,也显示出他的人品。根据他的未婚妻张宁的后来回忆,林立果的母亲叶群凭借林彪和她的特殊地位,为林立果在全国范围内大选美女,使林立果可以接触到不少年轻貌美的女子。但林立果对待恋爱婚姻的态度却十分严肃,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就介绍给自己的战友兄弟,绝不随便拈花惹草和胡作非为。最后他看中南京军区歌舞团舞蹈女演员张宁,就小心翼翼接近张宁,对张宁百般迁就,努力取得张宁的好感。本来林彪一家四口对张宁都很看好,但林彪之妻叶群却中途生变,对张宁不太满意,而林立果却对张宁十分痴情,坚持打消张宁的种种顾虑,决心和张宁成婚。说明林立果绝不是一个花花公子和纨绔子弟,对恋爱十分严肃认真,

      在林立果与张宁的交谈中,曾经几次涉及到政治方面的问题。据张宁在回忆录中记述,一次是在车上放摇滚乐,张宁非常惊奇,以为耳朵听错,张宁写道:“在当时红透天的文化革命中,听这种音乐即是反动,在基层准被政治收审。”林立果却不顾这些,并且问她:你喜欢吗?张宁点点头。林立果更加得意地说:“那个‘旗手’是‘下里巴人’,懂什么艺术?总有一天,我会让中国人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音乐。”林立果在得意忘形中,对当时的所谓文艺革命旗手江青说出大不敬的话,让正在开车的周宇驰非常紧张,赶忙提醒他“莫谈国事”。林立果马上意识到,张宁是从基层上来的女兵,肯定已经被彻底洗脑,才没有进一步发挥。但从他不小心说出的这几句中,我们不难看出,林立果外表腼腆,但内心却桀骜不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对江青搞的那一套是看不上眼的,对她的艺术审美追求,更不以为然,而且透露出决心要改变当时中国的文艺状况的雄心。

      另外一次是张宁问林立果关于清查‘五•一六’的问题,张宁说:“我很认真地问林立果:基层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我团二百多号人有近二百人是‘五•一六’,这也太玄了。”林立果不假思索地道:“我不相信有‘五•一六’”。张宁听了十分不解,说“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是毛主席下的指示,你爸爸也说过。你怎么这样说?”林立果只能这样讲:“你刚上来,很多事不懂,以后你就知道。怎么给你解释呢,你知道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名言吗?他说政治斗争是最肮脏的,无实话可言。”

     当时张宁说:“我傻愣着,思路完全转不过弯,我再次强烈感到他与很多高干子弟不同,他的思想与我们这一代受着同一教育模式的青年人不同。”看来,张宁凭着年轻女孩的直觉,已经敏锐地感觉到林立果的超凡脱俗和内心的叛逆。接着林立果又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教育正规,潜力很大,却失去自我,没有出息。”(以上见张宁《自己写自己》中“我在林彪家里的日子”一节)显然,林立果作为一个对高层政治斗争情况十分熟悉,并且能够看透毛的统治手法的先知先觉者,他对当时闭关锁国中的年轻人也看得很透,他所谓“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没有出息”,应该是指当时中国年轻人普遍被成功洗脑,对西方社会缺乏了解,许多人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像当年义和团那些群氓一样没头没脑,一味地盲从和崇拜独裁者。但他不能直截了当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能用张宁能够理解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 ‘五•一六’就是最好的例子。”林立果意识到自己和眼前的女友张宁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太大,便赶忙结束谈话:“好啦,我看你对我的观点一时不会理解,不说这些了,谈点别的吧。”张宁说:“他的观点我想都不敢想,在基层他应该是进政治大牢的人”,又说“怪不得他父母常说他‘邪端异说’、‘标新立异’……”这说明林立果在林彪和叶群面前,也常常发表一些不同观点,所谓标新立异的‘邪端异说’。

(三)《五七一工程纪要》的产生

      如果没有1970年夏末的庐山会议,没有毛泽东和林彪在这次会议上的翻脸,可以预见的是,林立果会在空军部队继续干下去,并且前途无量。

     庐山会议上,由于林彪一伙继续强调“天才论”和主张设立国家主席,对“四人帮”一伙中的张春桥进行猛攻,结果违背毛的意志,毛再次发难,写出《我的一点意见》,先是抛出陈伯达,开展“批陈整风”运动,然后毛把斗争矛头对准林彪一伙,让黄永盛、叶群、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不断写检查;同时又在组织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所谓“抛石头”(敲打林彪一伙),“掺沙子”(派心腹进军委办事组)和“挖墙脚”(改组北京军区)。在这种情况下,林彪夫妇和林立果感到毛已经开始动手宰割林彪,林立果和叶群为了不像当年高岗、彭德怀和刘少奇那样坐以待毙,便开始谋划寻找出路。于是,林立果在1971年3月份,伙同周宇驰(1935——1971)、于新野(?——1971)和李伟信(1934——)四人,共同研究制定了《紀要》。

      说来让人难以置信,参加制定《纪要》的几个年轻军官,都是所谓根正苗红的红二代:周宇驰是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从祖父到父亲,三代都是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他本人曾经是原空军司令刘亚楼的秘书,并且为党刊《红旗》杂志写过社论;而于新野的父亲曾任苏北某县县委书记,后到上海电视台任第二台台长职务,据说于新野七八岁就当共产党的地下交通员。于新野1947年参军入伍,擅长写作,在部队搞宣传工作,后任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林立果升任副部长以后,任林的秘书;李伟信15岁初中毕业后参军,担任空四军政治部秘书,林立果在上海读小学期间,李被选为其生活秘书,李陪伴林立果20多年,并升任空4军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以上四个人多次在上海集会密谋,制定了《纪要》。其内容为:

      首先,《纪要》把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展现在国人面前:“十多年來,國民經濟停滯不前,群眾和基層幹部、部隊中下(层)幹部實際生活水準下降,不滿情緒日益增長。(人们)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凡经历过文革年代的人都记得,当时报刊广播的宣传是形势大好,而且是越来越好;但实际情况是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粮食猪肉食用油这些生活基本需要物品,都是定量供应,牛奶白糖鸡蛋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这些家庭用品样样要票;农村里的情况更糟,在贫困地区,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过着原始人一样的日子……因此,尽管《纪要》透露出的真实情况仅仅是冰山一角,但也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

       另外,《纪要》中还具体指出:“青年知識分子上山下鄉,等於變相勞改。紅衛兵初期受騙被利用,充當炮灰,後期被壓制變成了替罪羔羊。機關幹部被精簡,上五七幹校等於變相失業,工人(特別是青年工人)工資凍結,等於變相受剝削”……当年,无论是上山下乡,进五七干校,工资长期冻结,大家心里有苦说不出,心中疑虑说不清,经《纪要》这么一点拨,人们一下子醒悟过来,认识到事情原来如此!而有反思能力的人,则开始认识到,自己一直是在被愚弄和欺骗。

      还有,《纪要》里谈到当时的政治形势:“筆桿子托派集團正在任意纂改、歪曲馬列主義,為他們私利服務。他們用假革命的詞藻代替馬列主義,用來欺騙和蒙蔽中國人民的思想;當前他們的繼續革命論實質是托洛茨基的不斷革命論,他們的革命對象實際是中國人民,而首當其衝的是軍隊和與他們持不同意見的人。”还说“統治集團內部上層很腐敗、昏庸無能,眾叛親離。”“一場政治危機正在醞釀。”…… 

      文中所谓“筆桿子托派集團”,是指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庐山会议后,江青张春桥一伙,受到毛的支持,于是《纪要》提出:“我們要以暴力革命的突變來阻止和平演變式的反革命漸變。”就是说,林立果等明确提出,要搞武装政变。

     《纪要》第二个重点是对毛主义的讨伐。60年代,由林彪掀起的对毛的个人崇拜,在文革初期已经达到疯狂的程度,毛再次登上神坛。而《纪要》告诉国人:“我們不否定他在統一中國的歷史作用,正因為如此,我們革命者在歷史上曾給過他應有的地位和支援。但是現在他濫用中國人民給其信任和地位,歷史地走向反面。實際上他已成了當代的秦始皇。”而这个當代的秦始皇,“他利用封建帝王的統治權術,不僅挑動幹部鬥幹部、群眾鬥群眾,而且挑動軍隊鬥軍隊、黨員鬥黨員,是中國武鬥的最大倡導者,他們製造矛盾,製造分裂,以達到他們分而治之、各個擊破,鞏固維持他們的統治地位的目的。” 

      睡梦中的国人,看到这里,心中不免恍然大悟。又说,这个当代秦始皇“今天甜言密(蜜)語那些拉的人,明天就加以莫須有的罪名置於死地;今天是他的座上賓,明天就成了他階下囚。”“他過去的秘書,自殺的自殺、關壓(押)的關壓(押),他為數不多的親密戰友和身邊親信也被他送進大牢,甚至連他的親身兒子也被他逼瘋。”又说,“從幾十年的歷史看,究竟有哪一個人開始被他捧起來的人,不被到後來不曾被判處政治上死刑?有哪一股政治力量能與他共事始終。他是一個懷疑狂、瘧(虐)待狂,他的整人哲學是一不做、二不休。他每整一個人都要把這個人置於死地而方休,一旦得罪就得罪到底、而且把全部壞事嫁禍于別人。”《纪要》还指出:“他不是一個真正的馬列主義者,而是一個行孔孟之道,借馬列主義之皮、執秦始皇之法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

      《纪要》还非常明确地指出毛泽东追求的是:“他們的社會主義實質是社會法西斯主義,他們把中國的國家機器變成一種互相殘殺,互相傾軋的絞肉機”,“把黨內和國家政治生活變成封建專制獨裁式家長制生活。”

      这份《纪要》与其说是一份武装政变计划,不如说是一篇讨毛檄文,而且是建国以来历数毛的罪恶最尖锐最无情的一份檄文。这篇檄文一下子撕破了毛的“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导师、伟大舵手”的画皮,露出一个祸国殃民暴君的真实嘴脸。如果《纪要》制定者知道大饥荒饿死三四千万农民的惨祸,写进《纪要》之中,那么这份讨毛檄文 ,就更加完整有力。

     中共高层看到这篇讨毛檄文以后,周恩来和纪登奎等认为《纪要》有损毛的形象,主张秘而不宣;但毛错估了形势,以为全国人民对他的崇拜无法撼动,执意下发基层,结果看了这篇《纪要》,凡是有点头脑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被这篇檄文所触动,内心有了想法,也就是说,从此毛的威信一落千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高华教授生前曾说过,《571工程纪要》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让中国人一下子看清楚了自己,也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想要说出来的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