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续
(2013-10-16 21:12:12)
下一个
武曌3,英華鮮顥4,詔可催花5 。宜借配魏武帝6,鎖之銅雀臺7上,無使播穢牝晨8。即以淫穢論;宜正配金海陵9,兩雄旗鼓,頗足相當耳。
3 武則天(624-705年),本名武珝或武元華,並州文水人(山西文水)或利州(四川廣元),父為唐開國功臣工部尚書武士彠次女。14歲豆蔻年華美豔絕倫光彩照人而入宮為唐太宗李世民才人,賜號媚娘。唐高宗李治時為昭儀,後封為皇后,664年和高宗臨朝聽政,尊號天后,並稱二聖,後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690年廢睿宗正式稱帝。自號“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自立為武周皇帝,尊號“聖神皇帝”,705年宰相張柬之等發動政變,逼迫退位,讓位給子中宗李顯,複唐國號。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自創意為是日月當空 “曌”字。後世人對其評價多不顧其在打擊門閥世族、發展經濟、穩定邊疆、推動文化諸多方面的貢獻,鞭韃集中在重用酷吏、爭寵奪嫡、奪攘神器和私生活上的穢褻皇居。武則天頗具文采,舉例如下:
詩詞
《全唐詩》載武則天有詩46首,《武后享清廟樂章》10首,共56首。
之一:《如意娘》 (《樂苑》曰:《如意娘》,商調曲,唐則天皇後所作也。”)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該詩是武則天在感業寺當尼姑時所作,感業寺的4年是最失意、苦悶,思念李治的歲月。“看朱成碧思紛紛”賦比興兼具,有多重含意,一則明寫抒情主人公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梁王僧孺詩“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諸賓》)為此句所本。正是心亂眼花使這位癡情女子五色不辨。二則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見花紅褪盡,枝頭只剩下綠葉。三則借喻自己隻身獨處,花紅葉綠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紅顏薄命,由昔日歡聚的幸福墜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朱”、“碧”兩種反差極大的顏色,構成了強烈的感情的冷暖對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綠觸目傷懷,引起思慮萬千。
“憔悴支離為憶君”直抒胸臆。從外表寫入內心,盡言思婦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輾轉寫的是淒切、寂寞和深深地哀怨。
接之筆鋒一轉,打破一二句的和絃,以全新的節奏和韻律再現詩的主題:“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意謂:那就開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執著、決然、不掩飾、不造作的獨特形象躍然紙上,李白的《長相思》寫“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去明鏡前”與此句構思相似。這兩句是全詩的高潮,它豐富了詩歌的情緒構成。“不信”句訴說著“斷腸”的相思,也隱含著相思的無可奈何,相思的難以喻說。
之二: 《石淙》
三山十洞光玄籙,玉嶠金巒鎮紫微。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
萬仞高岩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此詩作于久視元年(西元700年)。時為登皇帝寶座的第11年。經歷各方面的鬥爭,政權基本穩定,國泰民安局面隨之出現,是遊覽嵩山名勝時寓情于景的七言律詩。石淙:地名,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三十裡嵩山明勝之一,即平樂澗。三山十洞,泛指嵩山的奇峰異洞。玄籙([lù],帝王自稱其所謂天賜的符命之書,作為禦制天下的憑證;簿籍:道教記載上天神名的書。):乃道家的經典。光:廣也,大也。意為嵩山的奇峰異洞比道家經典中所描寫的仙境還要優美秀麗。玉嶠([jiào],山道;山尖而高)金巒指嵩山的諸峰非常挺拔、秀麗、嬌健,如金峙玉立。鎮:守衛。紫微:指當時洛陽宮城紫微城。說秀麗挺拔的嵩山諸峰,像是忠誠的衛士一樣守衛著洛陽宮城。均露均霜:指均田制度和朝廷的政策。標:制度、表現。勝壤:指富饒國土。由於實行了均田制度和國家的開明政策,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交風交雨:風調雨順。列:散佈。皇畿([jī],近國都的地方:門限,門檻。):指全國各地。實行了均田制和富民政策,全國各地風調雨順,呈現一派繁榮昌盛局面。仞:古時以四尺、七尺、八尺等為一仞。藏:遮。日色:陽光。高聳出霄雲的山峰把陽光遮蔽。尋:古八尺為一尋。幽澗:幽靜的深澗。浴:洗。雲衣:彩雲的水中倒影。在深深的山洞水中倒映的雲影像是在洗的華麗衣服一樣。且駐:暫停。歡筳:歌舞的盛宴。賞:欣賞。仁智:《論語•雍也第六》:“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此處是將“仁智”化作“山水”。歌舞的盛宴暫停來欣賞秀美的山水。琱鞍:刻有花的馬鞍,指她和大臣們所乘坐的車馬。薄晚:傍晚。雜塵飛:前簇後擁的車馬所揚起的塵土。遊覽到傍晚的時候,才乘坐著宮廷車馬由大臣們擁簇著回去。
文章一:《臣軌》
夫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謀慮機權,不可以不密。憂患生於所忽,禍害興於細微。人不慎密者,多有終身之悔。故言易泄者,召禍之媒也。事不慎者,取敗之道也。明者視於無形,聰者聽於無聲,謀者謀于未成。不困在於早慮,不窮在於早豫。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為勿為,以避其危。
文字與書法
自創十九個漢字和精于飛白書和行草書。
武周聖曆二年(699年),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於緱山升仙太子廟,一時觸景生情而撰寫碑文,並親為書丹。碑文記述周靈王太子晉升仙故事。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文中“乾坤交泰,陰陽和而風雨調;遠肅邇安,兵戈戢([jí],收藏)而爟([guan],報警的烽火)烽靜’詞句,展現了大周盛世的燦爛壯麗,更凸顯一代女皇的恢弘氣勢。抒發武周皇朝疆域遼闊、國富民強的感歎。
4 顥[hào],白色;白貌;浩大;光明。
5 691年臘月,為在神都即皇帝位的第二年。武則天同太平公主在暖閣飲酒賞雪,忽覺陣陣清香撲鼻,原來梅花開了。武則天高興,吩咐到群芳圃、上林苑賞花。到群芳圃,除臘梅、水仙、天竺、迎春之外,盡是一派枯枝,要去上林苑,卻有小太監奏知,與群芳圃相同。於是武則天寫下《臘月宣詔幸上苑》:
明朝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寫畢讓太監去上林苑張掛以報知花神。次晨果然兩處百花齊放。武則天大喜,並一一賞花。武則天素愛牡丹,平日尤加愛護,今日惟獨牡丹無花。大怒,遂吩咐將牡丹連根拔起,即刻燒毀,又下旨將4000株牡丹貶去洛陽。自此,天下牡丹惟洛陽最盛。
傳說:女皇武則天令百花盛開為之祝壽,唯牡丹敢違天命,武則天一怒之下將牡丹貶出長安,一些誓死不離故土的牡丹被武則天縱火焚之。第二年,這些牡丹,竟神奇的開出了黑裡透紅的花。
6 曹操,字孟德(155-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安徽亳州)人。三國曹魏政權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為魏武帝。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書法方面尤工章草,史上見過之人,贊其書作 “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筆墨雄渾,雄逸絕論。”軍事著作有《兵書接要》、注《孫武兵法》十三篇,《通典•兵典》中收錄《魏武軍令》、《魏武船戰令》、《魏武步戰令》等。詩歌存少,均樂府詩體。內容關涉時事,表述理想和遊仙,風格樸實無華、不尚藻飾;情調慷慨悲涼。
詩詞:
度關山
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車轍馬跡,經緯四極。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鑠賢聖,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有燔丹書,無普赦贖。皋陶甫侯,何有失職?嗟哉後世,改制易律。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不及唐堯,采椽不斫。世歎伯夷,欲以厲俗。侈惡之大,儉為共德。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鹹禮讓,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倉穀滿盈。
斑白不負載。雨澤如此,百谷用成。卻走馬,以糞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鹹愛其民,以黜陟幽明。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路無拾遺之私。囹圄空虛,冬節不斷。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蒿裡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短歌行(二首)其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隆。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後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車。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歎,並稱夷吾,民受其恩。賜與廟胙,命無下拜。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賜圭瓚,秬鬯彤弓,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八方聞之,名亞齊桓。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秋胡行(二首)其一
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牛頓不起,車墮穀間。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
作為清角韻,意中迷煩。歌以言志,晨上散關山。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負揜被裘,似非恒人。謂卿雲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來到此間?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道深有可得。
名山曆觀,遨遊八極,枕石漱流飲泉。沈吟不決,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昆侖山。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正而不譎,辭賦依因。
經傳所過,西來所傳。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其二
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遊。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遊。經歷昆侖山,到蓬萊。飄遙八極,與神人俱。思得神藥,萬歲為期。
歌以言志,願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陽,殊不知老;赤松王喬,亦雲得道。得之未聞,庶以壽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儀合聖化,貴者獨人不?萬國率土,莫非王臣。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關。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大人先天而天弗違。不戚年往,憂世不治。存亡有命,慮之為蚩。
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壯盛智愚,殊不再來。愛時進趣,將以惠誰?泛泛放逸,亦同何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善哉行(三首)其一
古公亶甫,積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於豳。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斷髮文身。伯夷叔齊,古之遺賢。讓國不用,餓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聖賢。齊桓之霸,賴得仲父。後任豎刁,蟲流出戶。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與世沈德,未必思命。仲尼之世,主國為君。隨制飲酒,揚波使官。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
守窮者貧賤,惋歎淚如雨。泣涕於悲夫,乞活安能睹?我願於天窮,琅邪傾側左。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
快人由為歎,抱情不得敘。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我願何時隨?此歎亦難處。今我將何照於光曜?釋銜不如雨。
其三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悲弦激新聲,長笛吹清氣。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
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雲漢,羅者安所羈?沖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穀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歎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餘裡,行止自成行。冬節食南稻,春日複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步出夏門行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複何苦,入亦複何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陌上桑
駕虹霓,乘赤雲,登彼九疑曆玉門。濟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絕人事,遊渾元,若疾風遊歘翩翩。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7 銅雀台位於始建於春秋齊桓公時的古稱鄴之河北臨漳縣。曹操擊敗袁紹夜宿鄴城,見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銅雀一隻,荀攸言昔舜母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營建鄴都,修建銅雀、金虎、冰井三台,即史書中之“鄴三台”。史載銅雀台原高十丈,殿宇百餘間。台成,曹操命子曹丕登臺作賦,有“飛間崛其特起,層樓儼以承天”之語。子曹植寫《登臺賦》,其略曰:“見天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新營。建高殿之嗟峨兮,浮雙閥乎太清。立沖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川之長流兮。望眾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當時是鄴下文人創作的樂園。王粲、劉幀、陳琳、徐幹、蔡文姬、邯鄲淳等常聚集於此,抒發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和憫時悼亂。
8 語出《尚書•牧誓》:“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牝:雌;索:盡。意為母雞鳴晨,家庭破敗。喻女性掌權,顛倒陰陽,導致家破國亡。
9 完顏亮(1122-1161年),字元功,本名迪古乃。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庶長孫,完顏宗幹次子,1149年殺熙宗自立為金第四代皇帝。1161年攻宋在採石為宋軍擊敗。東至瓜州時被部將完顏元宣與其子王詳砍傷勒死。封為海陵郡王,諡號“煬”。志向之一有得天下絕色而妻之。《金史》評價:“海陵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欲為君則弑其君,欲伐國則弑其母,欲奪人之妻則使之殺其夫。……至於屠滅宗族,剪刈忠良,婦姑姊妹盡入嬪禦。方以三十二總管之兵圖一天下,卒之戾氣感召,身由惡終,使天下後世稱無道主以海陵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