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满室

以文会友,笑谈古今,坐而论道,怡情益智。
个人资料
正文

北朝风云 第八十章 决战河阴(八)

(2014-05-15 17:01:13) 下一个


高敖曹挥刀自刎。李辰和华部军将士目睹英雄的悲壮结局,不禁心潮难平,全都垂首无言。一时间,天地寂然,只有轻风流水之声,宛若呜咽。
突然,人群中窜出一人,他奔到高敖曹的尸体旁,挥刀砍下他的首级,抓在手中哈哈大笑,
“开国公和万段绢帛是我的了!”
大家不禁愕然,全都对他怒目而视。原来此人不是华部军,而是达奚武手下的一员督将。他在战场上见李辰带了华部军骑兵往河阳城而来,心中一动,就跟了过来。没想到真的找到了高敖曹。他见高敖曹自杀,一时利欲熏心,便抢先冲过来取了高敖曹的首级。他首级在手,似乎已经拿着满天富贵,不禁乐得哈哈大笑。
就在此时,一支利箭呼啸而至,直从他大笑的口中射入,透脑而出。笑声戛然而止,那人重重地扑倒在地。
李辰回首,就见贺兰仁冷冷地将手里的弓收入弓囊中。这时李辰发现,他的队伍里参杂了不少非华部军的西魏军士卒,想必都是见到华部军之后跟过来的,想要分一杯羹。
李辰眉头紧皱,他倒不是怕这些人分润了自己的功劳。而是他刚才对高敖曹说的那番话,如果被流传出去,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想到这里,他不动声色地对自己的手下做了个手势。
李辰手下的费也头护卫和鹰洋营的骑兵见了,突起发难,立刻将那些混进来的西魏军杀了个干干净净。
待得清理完毕,贺兰仁大步来到刚才被他一箭射死的督将的尸体前,从他怀中取过高敖曹鲜血淋漓的首级。然后转身来到李辰的马前,单膝下跪,双手将首级高高举起,满心崇敬地道,
“这是属于您的荣耀!”
李辰翻身下马,双手将贺兰仁扶起。他高举首级转身对华部军将士大声道,
“这是属于全体华部军的荣耀!”
“我华部军万胜!”
华部军将士们激动的脸色绯红,高举手中的兵器,声嘶力竭地高呼。
李辰转身将首级交还给贺兰仁,
“持此首级向大丞相报捷:我华部军阵斩高敖曹!”
“遵命!”
贺兰仁大声答应道。
李辰停了停又道,
“请上禀大丞相,我华部军历经血战,伤亡殆尽,请求退往阵后休整。”
……


高敖曹的死,几乎代表了东魏汉军的终结。在整个东魏
-北齐的朝堂上,再也没有出现象他这样有崇高威望并且所部全都是汉人的汉族高级将领。自他死后,汉军逐渐淡出了东魏-北齐的历史。
高敖曹手下的汉族将领们经此一战,也飘零星散。除了呼延族、刘贵珍、刘长秋、卢武等战死外,刘桃棒当时因病留在渤海,没有随军出征。一天夜里,他梦见高敖曹的苍头京兆来找他诉冤。说被高敖曹枉杀,他要把高敖曹交给西魏军报仇。刘桃棒惊醒后越想越怕,最后忍不住千里飞马来寻高敖曹报警。但行至半途,就得到高敖曹的死讯,刘桃棒大哭而亡。其余李希光、东方老、裴英起、王敬宝等将虽然逃过此劫,但他们在其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奉命南征,顿兵于丹阳城下。其时连降大雨五十余日,又诸将不和。结果被陈武帝陈霸先击败,最终全军覆灭,共四十六将被擒斩。东魏-北齐的这支汉军最终烟消云散。
高欢得知高敖曹战死的消息,如丧肝胆。但最终也只是将高永乐抓起来打了二百杖了事。这些都是后话。


却说当贺兰仁赶到中军想宇文泰报捷的时候,宇文泰则在河南主战场上调兵遣将,准备对河南战场上硕果仅存的东魏左军万俟受落干部发起最后的攻击。
宇文泰方在向众将布置军机,就听得三军突然一起鼓噪起来。那喊声越来越大,最后汇成了一个声音,响彻天地,
“华部军斩了高敖曹!”
宇文泰闻听不禁又惊又喜,而他周围众将一片哗然。西魏军这么多勇将名臣,这么多轻重甲骑,却不料竟然让李辰这个以步军为主的外藩将领拔得头筹,立下如此奇功!要知道,宇文泰当初开的赏格是擒斩高敖曹者,世开国公,赏绢万段。如今李辰立下此功,万段丝绢不必说了,甚至他和宇文迦罗还没有影子的儿子,都已经有了开国公的爵位可以继承了。
众将相对苦笑,心中滋味不一而足,不外乎羡慕嫉妒恨。达奚武涨红了脸,不禁脱口而出道,
“这小子,真好运道!”
这时,贺兰仁来到中军,将高敖曹的首级进献给宇文泰。宇文泰验过无误,下令将首级传示三军。高敖曹为绝世名将,他的授首极大地鼓舞了西魏军的士气。西魏军一时欢声雷动。
贺兰仁又向宇文泰转述了李辰后撤休整的请求。宇文泰在阵上亲眼目睹华部军与高敖曹当面血战,知道他们损失惨重。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李辰的请求。贺兰仁拜谢了宇文泰,飞马赶回李辰面前通报。李辰受命召集华部军,脱离战场,退往后阵。



就在此时,河北岸出现了大队东魏军的身影,侯景亲率的东魏军主力逐渐显出狰狞的面目,不断向河桥逼近。对岸东魏军阵容雄壮,也不知有多少人马,只见旌旗遮天蔽日。宇文泰与西魏军众将不禁齐齐色变。
西魏军今天从凌晨起,先是长途奔袭,再又经历连场血战。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此时全军都已经感到疲惫不堪。不想东魏军实力如此强大,打到现在居然还有这么多的主力部队未动。
面对严峻的形势,宇文泰迅速作出决断。现在唯有以重兵压迫东魏军在河南仅存的万俟受落干部,逼其退兵河北。这样,只要守住河桥,今日的胜果就可以保住。等到后军赶到,前军再休息一夜,恢复体力,明日仍可与侯景主力决战。
宇文泰立即命令贺拔胜、若干惠率军押解俘虏转往后方。而自己则指挥西魏军合攻万俟受落干,意图迅速解决战斗。在今天的战斗中,万俟受落干的左军始终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似乎纯粹就是来打酱油的。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己方的右军和中军先后溃败,似乎无动于衷,也没有采取任何主动行动。所以虽然万俟受落干本人威名远播,但西魏军将士似乎都对左军有些轻视。西魏军的铁骑如潮水一般向万俟受落干部压来,想要一举打跨东魏军的抵抗,将他们赶过河去。但今天一直被忽略的万俟受落干部,此时却突然发威,拼死抵抗。西魏军如同是踢到了一块铁板一样被重重地弹了回去。


万俟受落干为费也头酋长,世居河西。西魏大统二年,他与父亲秦州刺史万俟普、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出降东魏。当时高欢亲自到城外迎接,极被尊崇。因万俟普年迈,高欢甚至亲自扶他上马。万俟受落干深受感动,他对高欢免冠稽首道,

“愿出死力以报深恩!”


万俟受落干今天牢记侯景的嘱咐,以守住河桥为第一要务。所以虽然刚才右军和中军杀得热闹非凡,他却始终没有动作。如今见西魏军围攻自己,他立时怒气勃发。万俟受落干今天全身金色明光铠,头盔顶插白色雉羽,坐下枣红色骏马,手中一杆朱彤漆槊,槊锋之后以白色牦牛尾为饰。人马一体,威风凛凛,如同金甲天神一般。


万俟受落干于阵前横槊大呼,


“万俟受落干在此,不怕死的就上来一战!”


万俟受落干勇冠三军,素有威名。西魏军曾和他打过多年的交道,深知于此。一时间竟无人敢当其面。万俟受落干来往冲突,锐不可当。而西魏军本身就已经疲惫不堪,连续进攻几次,竟是无法冲开万俟受落干的阵列。

战前没有被大家重视的万俟受落干,最终牢牢守住了河南的桥头堡,成为东魏军此战最终反转的关键。战后,高欢为嘉奖万俟受落干的英勇和在他这场大战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将他驻守的营地命名为回洛城。

西魏军连续进攻万俟受落干未果,而此时侯景的大军也已经逼近河桥。宇文泰只得命令杨忠率一千精骑绕过万俟受落干部去夺取河桥。只要守住河桥,不让侯景的主力过河,此战获胜就还有希望。
杨忠领命而去。西魏军则在宇文泰的指挥下,再次发起了凶猛的进攻。西魏的甲骑们此时浑身上下都已经被汗水浸透,手心也全是汗水,连槊都拿不住。他们坐下战马也是四腿颤抖,响鼻不断,勉力支撑。当他们狠心再次催动战马开始冲锋的时候,他们心中也明白,无论成功与否,这都是最后一次了。
当西魏军的甲骑发起最后的冲击的时候,杨忠率领一千精骑绕过敌军的正面,直扑河桥而来。杨忠手舞长槊,勇不可挡。东魏军被他猝不及防,一下子就冲进阵来。只见杨忠手中长槊上下翻飞,槊首的红缨若同织梭般前后左右闪动,疾如流星。突然他的战马中箭倒地,杨忠一个鹞子翻身,从马上凌空翻下,手中长槊却左右横扫,毫不停顿。杨忠双脚落地,大踏步直向桥头杀去,他手下的将士紧随其后。杨忠一行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深深刺入东魏军的阵营,刀尖直指河桥。
杨忠经过血战,终于杀到了桥头。他一槊将一员东魏的督将挑飞桥下,“扑通”一声跌入河中,一只脚已经踏上了木质的桥面……
可就在此时,桥面突然剧烈地抖动了起来,迎面声如巨雷。杨忠抬头一看,侯景的主力大军已经登桥。当面数不清的具装甲骑,正排着整齐的队列,快速从桥上飞奔过来。他们就如同是移动的一堵铁墙一样,以不可阻挡之势,横扫桥面。桥面上原本混战的人马,不管是东魏军还是西魏军,纷纷躲避不迭。有那一时闪避不及的,被高速冲来的铁骑一挤,纷纷跌下河去。
侯景的具装甲骑如旋风般扫过河桥,当在面前不论敌军友军,皆一扫而空。杨忠虽勇,但也无法与如同雷霆万钧般冲至的敌军铁骑相抗衡,只得后退一步,跳下桥来避让。侯景的大军若同钢铁洪流般从河桥上源源不断地冲过来。杨忠力战良久,见夺桥无望,只得抢了一匹马,溃围而出。他所率一千精骑,此时仅余五名壮士相随。
这边西魏军对万俟受落干最后的攻势也告失败。见到大批援军过河,东魏军勇气倍增,顽强地挡住了西魏军已是强弩之末的攻势。
杨忠夺桥失败,侯景大军畅通无阻地到达河南参战,此战大局已定。


西魏军此时都已是疲惫已极,却不得不与养精蓄锐的侯景主力再次决战。
此时天色将晚,云层变得更加浓厚阴沉。一阵冷风吹来,雾气渐起。渐渐地,雾气转密。只见大团大团的白色浓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对面几不可视物。
浓雾将正在殊死拼杀的两军笼罩,天色暗如长夜。东西魏两军十多万人不得不高举火把血战,只见浓雾中火把星星点点,朦胧凄迷。时聚时合的雾气中呐喊声、马嘶声、奔跑声、武器的撞击声响成一片。这种天气对双方来说都极具挑战。但是这是事关国运的一战,双方的谁都不愿意放弃。双方勇士们都在竭尽全力战斗,等待对方坚持不住的那一刻。
最终,疲惫的西魏军无法招架东魏军的猛烈攻势,左翼最先被东魏军突破。左军主将赵贵、怡峰见势不妙,弃军而走。西魏军左军失去指挥,立刻溃散。接着右军也被突破,右军主将独孤如愿、李远败走。右军也纷纷溃败。侯景见状,立即指挥东魏军骑兵迂回穿插,左右横击西魏中军,西魏军中军顿时大乱。
宇文泰见大势已去,不由长叹一声。他留蔡佑断后,自率众将往南退往邙山而去。
这场决战至此,西魏军已全面崩溃。

 
 

本人保留对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和复制本作品,以及禁止其他所有损害本人著作权的行为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书香满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汉唐' 的评论 :
侯景大约有十万兵力。西魏当时国力还较弱,虽然举国前来,但我估计不会超过五万人。

侯景在沙苑大战之前就曾经建议高欢将大军分为前后两部,如果前军失利,后军还可乘之。

所以我设想了这次侯景仍然采用了相同的做法。他分一半军队和西魏军交战。而自己率另一半隐蔽于河北。当西魏军杀得精疲力竭时,再挥军参战。即使是一半的人马,仍然有五万人,基本和西魏军的人数相当。自己养精蓄锐,而对方已是强弩之末,所以获胜没有悬念。

以上只是个人的看法,欢迎探讨。
大汉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书香满室' 的评论 :
谢谢!是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但若以侯景偏师即可击败西魏主力,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书香满室 回复 悄悄话 首先谢谢你的认真。

我们先来看一下《北史》北齐书有关高欢的记载:

“……七月壬午,行台侯景、司徒高昂围西魏将独孤信于金墉。西魏帝及周文并来赴救。大都督库狄干帅诸将前驱,神武(高欢)总众继进。八月辛卯,战于河阴,大破西魏军,俘获数万。司徒高昂、大都督李猛、宗显死之。西师之败,独孤信先入关,周文留其都督长孙子彦守金墉,遂烧营以遁。神武遣兵追奔至崤,不及而还。初,神武知西师来侵,自晋阳率众驰赴。至孟津,未济,而军有胜负。”

《北齐书》中的记载大体相似。根据这段描述,此战高欢他听说西魏军前来,亲自从晋阳来援,但到了孟津,还没有渡河,前面就已经分出了胜负。所以高欢实际上并没有参加河阴之战。

历史上有关这场大战的记载颇多矛盾之处。《北周书》的记载是这样的,

”……是夕,魏帝幸太祖营,於是景等夜解围去。及旦,太祖率轻骑追之,至於河上。景等北据河桥,南属邙山为阵,与诸军合战。太祖马中流矢,惊逸,遂失所之,因此军中扰乱。都督李穆下马授太祖,军以复振,於是大捷。斩高敖曹及其仪同李猛、西兖州刺史宋显等,虏其甲士一万五千,赴河死者以万数。
  是日置阵既大,首尾悬远,从旦至未,战数十合,氛雾四塞,莫能相知。独孤信、李远居右,赵贵、怡峰居左,战并不利,又未知魏帝及太祖所在,皆弃其卒先归。开府李虎、念贤等为后军。遇信等退,即与俱还。由是乃班师,洛阳亦失守。……“

而在《北齐书 》万俟受洛干的传记记载为,“及河阴之战,诸军北度桥,洛以一军不动,谓西人曰“万俟受洛干在此,能来可来也”西人畏而去之。神武名其所营地为回洛。”

而《北周书》杨忠传记载,“河桥之役,忠与壮士五人力战守桥,敌人遂不敢进。”

既然东魏军除万俟受洛干一军以外,全部都败退到了河北岸。杨忠又和五壮士守住了河桥。那么“置阵既大,首尾悬远”的将西魏军最终打败的东魏军从哪里来的?真的是来自晋阳的援军最后起了作用?

但是前面《北史》中说“大都督库狄干帅诸将前驱,神武(高欢)总众继进。八月辛卯,战于河阴,大破西魏军,俘获数万。”

但是同样《北史》中有关库狄干的记载却说,“河阴之役,诸将大捷,唯干兵退。”

自相矛盾的地方实在太多。所以我只能通过自己的想像对这场大战的最后的过程进行了演绎。

希望能和你进一步的探讨。




大汉唐 回复 悄悄话 但貌似宇文泰大军在河桥是被侯景+后至的高欢一起大败的。
书香满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汉唐' 的评论 :
大的基本脉络是一致的。如侯景退军至河桥与西魏军决战。宇文泰单骑被困,被李穆解救。高敖曹部被歼灭,他本人逃至河阳城,因高永乐不纳而被斩等等都与史实相符。其他的一些情节人物做了演绎。这毕竟是一本小说,没法完全同史实相同。
大汉唐 回复 悄悄话 这段与史载的河桥邙山之战似乎有点出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