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满室

以文会友,笑谈古今,坐而论道,怡情益智。
个人资料
正文

北朝风云 第四十八章 回家(四)

(2014-01-30 16:44:05) 下一个

几天以后,在兰州城外南山一块向阳的山坡上,华部军为此次出征中阵亡的将士举行了葬礼。
这一切都是源于李辰的想法。现在华部草创,很多制度还在探索当中。李辰知道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历史时代,大战连绵不绝,华部不可能置身于局外。由于华部军兵员较少,即使是人数很少的伤亡,也会对军队士气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李辰有意策划了这样一场隆重的葬礼,以激励士气。并希望华部的将士们能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道理。
经过纪辉的堪舆,李辰选定了这块面北向阳,可以俯瞰金城的风水宝地作为军人墓地,并规划在这里建立永久性的英烈祠作为祭奠之所。

三月的阳光和煦温暖,但是在山林茂密的半山坡上,微风吹在脸上仍有些许寒意。在选定的墓地旁的平地上,李辰率兰州众文武官员及华部军将士列队肃立。远方大河如带,雄关铁壁,近看则白云低垂,青松环绕,天地一片肃穆。
在地面上,数十个方形的墓穴已经挖好,每个墓穴旁都有两名华部军士卒整装肃立。在墓穴对面的空地上,阵亡将士的遗属按顺序落座。他们人人都按照尊卑亲疏服了不同的孝,面容悲戚。
一乘牛车缓缓驶进墓地,黑色的车身饰以白花。车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几十个陶瓮,每个陶瓮上都覆盖着一面小号的华部旗。这时,军中号角长鸣,呜咽回旋。
“立正—敬礼!”
当牛车经过华部军的队列时,随着赞礼官的一声令下,全体华部军以李辰为首,一齐向牛车行军礼 。众将士齐齐双脚并拢直立,左手下垂,右手并拢五指,指尖指向帽檐。这军礼也是李辰照搬现代的东西。而蒋宏为首的文官,则双手交合胸前,微微颔首。待牛车缓缓经过军阵,停在墓穴旁,赞礼官再高喝一声,
“礼毕!”
众人才将手放下,重回 肃立的状态。这时,一队士卒上前,两人一组,小心翼翼地抬起陶瓮,将它们一一放在相应的墓穴旁。
接着,三名军官排众而出,迈步来到场地正中的旗杆前,当先的一名军官,双手捧着着华部旗。就见他将华部旗系上旗杆上的绳索。
就听见赞礼管高声喝道,
“升旗—奏乐!”
那升旗的军官开始拉动绳索,红底白花的华部旗缓缓升起 。一旁早已准备就绪的一部吹鼓开始奏《华部之乐》。如果一个现代人来到现场,他一定听得出《华部之乐》用的是电影《征服天堂》的曲调。不用说,这也是李辰这个穿越者的大作。当李辰第一次给大家哼出这个曲调,所有人都听目瞪口呆,半响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贺兰仁眨着眼睛说,“好听是好听,就是听着想哭。” ……
这时全体华部军立正,向华部旗敬礼,并和着乐曲,放声齐唱,
“大河奔流,山川壮丽,苍天之下,是吾故乡。
男耕女织,仕农工商,人无贵贱,众生而一。
刃霜似雪,矛槊如林,众志成城,气势如虹 。
列祖列宗,吾土吾民,长命无绝,永生不息!”

当初李辰哼出了曲调,并请裴萱来填词。裴萱用心听了几遍,然后一挥而就,将一篇华丽的韵文交到李辰的手中。李辰接过来一看,
“……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李辰想了想对裴萱道,“你这篇辞,格调高华,美则美矣。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咱们华部军的士卒们大多不识字,你这样的辞藻华丽,寓意深刻,就怕他们根本就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这首《华部之乐》既然是要大家传唱的,所以还是要文字浅显一些的好。”最后还是李辰自己填了现在的词,直白好记。
当全体华部军唱出最后一个音节的时候,那面巨大的华部旗将将升到旗杆的顶端。乐曲戛然而止,全体将士收礼。那升旗的军官将旗再缓缓降至旗杆一半的位置,然后将绳打结固定。

赞礼官大喝道,“请都督训示!”

李辰迈步走出队列,然后转身,向众人敬礼,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公开演讲。

“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这个仪式,是为了让为国捐躯的勇士们安息故土;也是为了荣耀他们的勇气和牺牲。

一年多以前,我们建立了华部。为了生存求活,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粮食,为了对抗强权暴政,我们约为部落。我们约定从此众生平等,无有高下贵贱;我们约定一切权力来源于院会并止于院会;我们约定一旦接受华部之约,则约定面前人人平等。

今天安葬在这里的勇士们,无愧于自己的荣誉之名。面对强敌,他们英勇战斗,直至牺牲,未曾退却一步。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生命捍卫了华部,也捍卫了众生平等的理想。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我们得以继续为实现这样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奋斗,我们得以继续在这场前所未遇 的大灾难中幸存下去;我们可以继续让华部所有的人都有屋可避寒;我们可以继续让华部的孩子都有学上;我们可以继续让华部所有的老人都得到供养。我们今天所能做的一切,都仰赖于他们的勇气和牺牲。

也许多年以后,不会有人记得我们曾说过什么,但是勇士们的英名和壮举将会被永远铭记!那个他们为之战斗和牺牲的伟大理想,将万世长存!”

言罢,李辰双脚一并,向大家敬了个军礼,然后大步回到队列中。
接下来,赞礼官大喝道,“下葬—敬礼!”
全体华部军再一次敬礼,向自己的战友告别。站在每个墓穴前的四名士卒中,两人轻轻揭起了覆盖在陶瓮上的华部旗,仔细地折叠整齐。另外两名士卒则轻手轻脚地抬起陶瓮,放入墓穴中。然后开始向墓穴中填土。对面的遗属们顿时哭声四起。
这时,全体华部军开始诵唱《诗经•无衣》中的诗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老秦人的歌谣,唱的是从军战友的之间的情义,已经在关陇传唱了上千年。

负责填土的士卒将墓穴填满,竖起一块小小的石碑,上面镌刻着阵亡将士的姓名和阵亡的时间地点。而手捧折叠整齐华部旗的士卒,则来到相应遗属的前面立定。这时,从金城各寺庙请来的数十名沙弥则开始为阵亡将士诵经超度。当时的社会,人们笃信佛教,李辰并不愿以自己的好恶来影响别人的宗教信仰,所以他听从大家的建议,在葬礼上加上了诵经超度的环节。

李辰带领手下几名文武高官来到遗属们的面前 。贺兰仁引李辰走到序列第一的那户人面前,这是一个身披重孝的妇人,还有两个同样重孝在身的娃娃。那妇人两只眼睛都哭得肿得像两只桃子般,正搂了两个孩子哀伤悲泣。贺兰仁在李辰身边道,

“金城营甲都丑队队主马祥,这是他的婆娘还有两个娃娃。”
李辰沉重地点点头,马祥这个人他知道,这还是和他一起从桃花坞出来的老人,平日里很是沉默寡言,也是这次阵亡将士中官职最高的一个。李辰转身从旁边肃立的士卒手中接过那面曾覆盖在马祥骨灰坛上的华部旗,单膝跪下,将旗交到马氏的手中并道,
“请接受这面尊夫为之英勇战斗并誓死捍卫的旗帜,这是他应得的荣耀。”
马氏一面呜咽,一面从李辰手中接过了旗帜。
李辰又将一枚錾刻了华部桃花图样,系了五彩丝带的铜牌交给马氏。
“我以华部军都督的名义授予马祥一级英勇奖章,以表彰他无以伦比的勇气和战斗精神。”
待马氏接过奖章,李辰道,“马兄弟是和我一起从桃花坞出来的老兄弟,当年我们第一仗在桃花坞外迎战郡兵,马兄弟就站在我身边。在这次战斗中,马兄弟始终冲杀在前,直至壮烈牺牲,他无愧于英勇之名!”
马氏闻言,更是泣不成声。李辰又道,
“马兄弟是队主,按律可得三十亩上田,五十年内免赋。令郎也将由华部供养他们至成人。另外,华部也将供养嫂子终身,除非嫂子另嫁。还请嫂子节哀顺便,好好把娃娃们抚养成人,告诉他们,自己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位英雄,提醒他们,莫要堕了英烈的门风。”
说罢,李辰起身后退一步,向马氏立正敬礼,跟在李辰身后的众将也一齐行礼。马氏带了两个娃娃,含泪拜谢。


李辰又来到顺序第二的遗属面前,这是一对老人,还有个半大的孩子。贺兰仁道,

“金城营甲都丑队伍长刘平,这是他的爷娘和兄弟。”
李辰接过属于刘平的华部旗,再次单膝跪下,
“请接受这面令郎为之英勇战斗和牺牲的旗帜,这是他的荣耀。”
两位老人连忙拜倒还礼,连连口称“使不得”
李辰再将一枚二级英勇奖章授予刘平。他对老人道,
“令郎象一个勇士那样战斗并英勇牺牲,他是你们的骄傲,也是华部的骄傲。今后,华部将负责为二老养老送终。请你们毋庸担心。令郎另得授上田二十亩,五十年免赋。英雄应该得到与他名称相称的荣誉和褒奖。”
李辰言罢,起身行礼。两位老人连忙还礼不迭。
李辰正要离开,这时,那个半大的小子突然道,

“都督,我也要从军!”

“喔?你多大了?为什么想要从军?”李辰饶有兴味地问道。

刘平的弟弟楞头楞脑地说,

“我十四了,我也要像我哥那样当个英雄!”

李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我相信你今后一定可以成为一个英雄。但是你现在年纪还太小了,先呆在家好好长身体,记得多孝敬一下你爷娘。”

李辰又来到下一户。
“金城营乙都子队伍长郑文。这是 他母亲和婆娘”
“请接受一个勇士,同时也是一个儿子和丈夫用鲜血保卫的旗帜,这是他应得的荣耀。”
……
“金城营乙都子队尉迟通。这是……”
“请接受……”
……
“金城营丙都寅队何义。……”
……
“金城营丙都卯队赵二郎。……”
……

李辰坚持慰问了每一个阵亡将士的遗属,并亲手将代表至高荣誉的华部旗送到每一个阵亡者家庭,并为他们授勋。每到一处,他必单膝下跪,见者无不动容。因为在当时,普通士兵的地位很低,一般由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充役。从来没有人刻意关心过他们的生死。李辰这一番举动,极大地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侯小虎站在队列中,不觉已是热泪盈眶,一股杀身成仁的壮志豪情填塞满胸。许多和他一样新从军的士卒,已是泪流满面,纷纷发誓为华部效死。

贺兰盛见状感叹道,

“昔日吴起之为将,亲为士卒吮疽。卒母闻而哭之。谓之卒必战不旋踵,不知其死所矣。今日都督所为,不亚吴起之吮疽,尽得士卒之心,人人咸欲效死,真乃孙、吴再世,我兄弟可谓得人矣!”

贺兰武也叹道,“既军纪严明,又厚恤士卒,推己由人,与士卒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诚大将之风也。假以时日,我华部军天下谁人可敌?”

贺兰仁道,“反正下一次我是说什么也不留守了,回头我就去找都督说去,让他下一次出征一定带上我!”
……

因山上有五眼清泉,泉水清澈甘甜,李辰将这座山命名为五泉山,并勒石为记。从此这座松柏长青,林木茂密的山冈,成为华部军人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所在。华部军将士人人都以战死疆场,然后礼葬五泉山为荣。此后,华部军每遇大战,在需要力战克敌,殊死拼杀之际,都会高呼“五泉山!”以明死战之心。


在李辰回到金城,忙于内政的同时,外间依然风云激荡。高欢不甘小关之败,在距离关中咽喉门户潼关最近的弘农集结重兵,并囤积大量的粮草军械。欲以弘农为前进基地,随时寻机再攻西魏。而宇文泰也不甘示弱,积极筹划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东西魏之间新的大战一触即发。北朝双雄之间的新一轮较量即将登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大汉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asycity' 的评论 :
有点纠缠不清啊,转篇妙文吧.


穷人怕遇见现实主义者,富人怕遇见理想主义者


这世界充满了穷人和富人,当然,还有不穷不富的人,这里,我们姑且只论这些穷人和富人。

据说这世界又是由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组成的,人们要么倾向与理想主义,要么倾向于现实主义,当然,在这里我们说的是较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和较为极端的现实主义者。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大概每天都要同他人打交道,而面对的人,免不了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

先说穷人,俗话说人穷志短,那是不对的。穷人固然要为衣食操心,但穷人自有穷人的志向。如果穷人没有志向,哪来的那么多富人?但穷人的第一件事,还是要操劳衣食问题,即便是安贫乐道者,也不能不吃饭不是。于是,穷人就得不得不面对他人了。在遇到的诸人中,大概令穷人最高兴的是遇到了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大半不看你的穿着有多么寒酸,职位有多么低微,理想主义者看的是你的思想或想法与他的投机程度。如果哥儿俩都恰是曼联的铁杆球迷,那热乎劲就甭提了,老总和下岗者以兄弟相称,几杯酒下肚管他谁是谁。如果想法不投机,那也没关系,不是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嘛,谁也不找谁麻烦就是了。让穷人头痛的是现实主义者,偏偏穷人要打交道的人中现实主义者还特多。走个亲戚,如果那亲戚是现实主义者,看那眼神就不对劲,心里在琢磨:你来干什么来了?要从我这里弄到什么好处?到哪里办个事儿,现实主义者办事员一看你那身打扮,头都不抬,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就能把你给打发掉。走在大街上,得时时提醒自己别忘带了身份证工作证暂住证,被那些带箍拿棍的逮了去,得拿好几个月的伙食费赎人呢。好不容易来到干活的地方,同现实主义者迎面擦肩而过,你那么大个人人家愣没看见你,谁让你不是经理呢。那读大学的,几年好轻松,可到找工作时就犯愁。那招工的绝对现实哟,你看,人家那长得水灵漂亮的(谁说美丽不是财富?),人家那智商一百八的(那也是财富,不是吗?),都早早有了着落,而你的失望却“与时俱进”。怎么办?花银子花时间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富人(知识,智慧,容貌,简历),然后回家祈祷吧。

再说富人,俗话说富人只在物质上穷奢极欲,那也不尽然。不是有句话叫做饱暖思什么欲嘛,当然,那句话太狭义,富有了,谁不还想要精神上的满足?于是,富人也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了。让富人最愉快的自然是现实主义者。处在现实主义者中,富人总能感觉到四周让人舒适的羡慕的眼光。那穷在闹市的没人问,可富人即便在深山远亲也可多呢。富人那一身的行头,走在大街上,只要不杀人,现实主义拎棍的是不敢来抓的。在现实主义者那里办点什么事富人是不用自己亲自去的。如果亲自去,一定会让把那穷人刚打发走的办事员马上起立外加点头哈腰。富人在公司里跟本就没有同现实主义者擦肩的机会,现实主义者老早就满面笑容地九十度鞠躬让在一边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现实主义者都一定会让富人愉快,钢门重锁外加雇保安,就是对付喜欢走捷径的现实主义的。虽然现实主义者中也有个别让人伤脑筋的,但在日常中令富人不如意的还是要数理想主义者。现实的财富才是硬道理,不是吗?理想主义者对财富的轻视连带到对财富拥有者也不重视,让人头痛。富人这么多财富,理想主义者居然把富人和穷人平等相看。办点什么事,让富人同那穷小子一般待遇,岂不让富人闭气。财富带来的荣耀在理想主义面前一点也显示不出来。还有更严重的,走到什么地方,富人可能会见到一些理想主义者投来的冷眼。人说富人为富不仁,可你一定有我不仁的证据吗?让人不舒服那是一定是仇富,看我提案要求重视仇富问题,让你们努力向现实主义者看齐。

天黑了,穷人回到了家,在梦中,来到了一个人人有工作,人人地位平等,不以财富论人的社会。在那里,穷人再也不用见到以财富和势力看人的现实主义者。富人也回到了家,在梦中,来到了一个完全以财富划分地位,以金钱为衡量准绳的社会。在那里,富人再也不用面对不看重金钱的理想主义者。於是,穷人和富人在梦中都露出了微笑。


后记:曾有人说,
现实主义又可称为实用主义,被认为是脚踏实地。理想主义则常常被认为是梦想家,他们把目光放在远处的地平线来思考自己的使命和生命的目的。
easyci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汉唐' 的评论 :
"吾“理想”为“理想主义”之“理想”"

Easycity 回复:
如果'大汉唐'说的“理想主义”是指带有某种殉道者色彩的理想和教条,那么我不得不承认,从古代四大文明,到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土耳其帝国,大英帝国,到现在带领世界文明发展的美国,华夏文明在几千年里,说起宗教色彩,在众多文明中算是非常淡化的,大概只有罗马和美国有这么多的宗教自由。好处我就不多说了,坏处就是在社会转型的时期人心非常混乱,很容易从小毛病发展成大溃败。
我想,现在中东的穆斯林世界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潮流格格不入,是不是因为“坚守”的人太多了呢?
大汉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asycity' 的评论 :
吾“理想”非汝“理想”。吾“理想”为“理想主义”之“理想”,不知今日世界——尤其是华人世界,尚有几人能如楼主般坚守。
easyci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汉唐' 的评论 :
"不由得感慨大陆人口基数大,确也藏龙卧虎,牛人不少, 只是少了几份人性和理想"

Easycity 回复:
这句话好象与我个人的观察不是太符合。
中国人在美国,经济收入不及印度人。家庭平均收入七万对九万。我的印象是,中国大陆新移民中的牛人是出名的不服管,尤其在管理这种没有客观标准的事情上很少随大流,跟上司合不来,就一门心思钻研技术。尤其是男的技术牛人,简直就是古代“学而优则仕”的美国现代版,只不过在异乡的"仕”非常遥远。而印度的技术牛人,技术烂人,绝大部分身段柔软,好的一面就是他们不在乎放弃技术这根“安全绳”,上级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印度人找不到下一份工作而被迫回印度的可是汹涌如潮,经常看到一个公寓楼,原来是印度村,2008年以后就只剩下零零落落几家印度人。最近IT慢慢回升,年轻的印度人才慢慢又多了起来。但是没有见到年纪大的印度人显著增加。我猜那些人回到印度以后,也能找到好的工作,不需要回美国,他们技术捡不起来,也没法回美国。
再看中国人,被迫回中国的人不少,也是管理层的人居多,但是整个华人社区和新移民人口并没有明显地减少。绝大多数想留在美国的中国人,能够凭着技术留下来,或者凭着技术实力转行留下来。
这世界上就那么几个文明中心能谈得上“理想”。美国人坚持理想是惊人的,看看民主党和共和党的铁杆支持者就知道。中东穆斯林坚持理想同样惊人。我想说,跟他们相比,中国人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程度一点不差,只不过这种不妥协没有其他种族的坚持那么有“爆炸性”,没法上新闻。其实,这种求同存异的包容性,滴水穿石的坚韧性,才是华夏农耕文明在延续和扩展上最大的特点。
中国人有理想,只不过自己和别人都说不准这些理想到底包括那些条款。中国人有坚持,只不过是埋着头的坚持,电视新闻里没法报道。
书香满室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兄弟。也祝你春节快乐,马年吉祥。
这本书只是玩笑之作。不能与大神们相提并论。
本书的许多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这也给了我一个更大的空间,一方面,我希望基本保持历史的主要脉络不变。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展现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另一方面,由于是文学创作而不是正史,所以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探索。就像我曾经说的,我想表现的是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以及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非常感谢你的支持以及分享对人性和历史的思索。写作和与网友的交流的过程使我获益非浅。
这种收益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快乐,也更增加了写作的动力。
春节期间事情较多,下一章要过完节再更了。请见谅。
大汉唐 回复 悄悄话 风云六世纪——南北朝末期的牛人们
大汉唐 回复 悄悄话 因为北朝风云更新太慢,追看起来很不爽, 年前狂翻天涯上的.
细细品审云真人和书香满室之异同,不由得感慨大陆人口基数大,确也藏龙卧虎,牛人不少, 只是少了几份人性和理想————当今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还没有真正地回归到尊重生命的价值体系上来。这并非是某个党派的问题,而是全民族的价值观念问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想我等炎黄子孙满怀各自的梦想,背井离乡,扎根四面八方,仍心念故人故国,不由人一声长叹!哎,不酸啦!
谨祝新年好运,马到功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书香满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数学家' 的评论 :
谢谢厚爱!您的评价实在太高了,对于金庸,我是永远高山仰止。
数学家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博主让我们分享到如此优秀的创作。我个人自从二十多年前阅读金庸小说以后,已经很久没有这种享受的感觉了。祝博主新春大吉!
书香满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得失' 的评论 :
谢谢,你也一样。
得失 回复 悄悄话 祝博主过年快乐!
书香满室 回复 悄悄话 祝大家春节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