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号公路向西挺近。有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及博物馆。
我们旅行一般都是为了看一些美丽的奇观,但这里不是,这是地球在沙漠上的一个丑陋的伤疤。它叫巴杰林陨石坑。
因这个陨石坑,就近办了一个博物馆,用电影、图片和实物告诉人们宇宙之外发生的战争。
我们先看了电影。三维动画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撞击坑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大的流星,小行星或彗星撞向一颗行星或卫星的地质结构。在我们的太阳系所有的内部机构已经由流星体在其整个历史上被严重轰炸过。
大约5万年前,一颗直径40米,重达30万吨的小行星,以每秒25公里的高速冲进地球大气层,留下直径1.2公里,深174米的大坑——著名的巴杰林陨石坑,被称为“全世界第一个被科学家确认的陨石坑”。
她的地貌与美国地下核试验场的地貌惊人的一致。它们的岩石都在高温下溶为玻璃体,两者的岩石都在巨大的冲击下发生了翻转。天文学家苏梅克从这个陨石坑得到启示已成为科学界广泛接受的“天地冲撞”理论模型。
其实,类似的陨石坑在地球上多了去了。在美国,就得到充分重视和研究,可见科学在美国的地位。
为了这个大坑,这位巴杰林先生穷其一生,把自己所有的身家都挥洒在这里。这个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建了博物馆,很多老师和家长带领孩子来此探索宇宙的秘密。
这个大坑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是美国这种重视科学,舍得投资让我感慨。曾记得多年前,北京的天文馆想重建,决定把50年代建的全市唯一的天文馆拆掉。当时我们都决得这个决定很愚蠢。我们从小的启蒙,对世界、对宇宙、对星球有探索欲望就是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天文馆才有的。在全市人民一片反对声中保留了旧的天文馆,又建了一个新的。北京三千万人口,就那么一个小小的天文馆,还差点小命不保,我们国家的天文科学能发展吗?有多少孩子立志去探索宇宙? 说不定连杨利伟小时候都没去过天文馆。我们似乎只有一个紫金山天文台,那还是老早以前就有的。
我们国家富了,有钱了,多投资教育,多投资科学,才能让我们中国更加富强。
清早,天空晴朗。我们出发了。昨天的大雪覆盖了山顶,成了漂亮的雪山。我们一路朝着雪山走,走了好几个小时,雪山原来在旗杆市那里,距离2、300公里远,由于空气的透明度好,居然能看到这么远。难怪从前,在后海就能看到西山了。
沙漠确实望不到边的。
私人养的牛,耳朵上有名片。
雨后天晴,路边是这样的。
大坑可以下去,也可以凭栏眺望。
89A开始都是平坦大道,后来突然变成蜿蜒的山路,在还没有适应状况的时候,突然,像墙一样的红岩石冲入眼帘。不寻常的景色开始了。那巨大的红山墙被雨雪洪水冲刷成川,大约两米远一条川,让我想起山里的红墙古庙,似是古刹残垣,那红石屹立的如雕像一般,气势恢宏,夺人心魄。
红岩石的各种景象不断出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些目不暇接,景色虽好,不能停车,不能全装进镜头,只能尽收眼底,自身感慨回味
沿途景致大约有7英里长,走出山路,豁然开朗,进入了群山围绕中的小城——萨东娜市,因为是旅游城市,非常艳丽而且繁华。
越接近市区,景色越多,一片孤城万仞山,背山面水,壮丽天成,不可方物。翘首一望,激动得直想喊。在崇山峻岭之上,叠堆着巨大的独特的红岩石,一座座山峰,一座座雕像,争奇夺艳。彩色的岩石就像精心设计的千层蛋糕,还有的岩石就像纪念碑一样端庄,让人肃然起敬。不尽人意的摄影技术和设备,山太远,拍不出其雄伟气势和巍峨风貌;山太近只能拍到山脚的纷乱和嘈杂的都市,不能看到其士兵般昂扬的姿态。我只能望景兴叹。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精致的钢架桥架在两座悬崖峭壁之间,下面是百米深的山涧。在壮观的峡谷缝里,一条清澈的溪流,曲曲弯弯地顺着峡谷跳耀着流淌着。只见阳光洒在水面上金灿灿、明亮亮,阳光随着溪水不停地舞动着。一时间,那光芒让我睁不开眼睛。背过身去,四周的景物又慢慢回到视野里:岩石在水面上投下了一个影子,枯黄的落叶飘落在水中顺着水流渐渐远去,鸟儿的叫声在空旷处听来格外清丽。
萨东娜,像深闺美女被藏在深山中。四周尽是峽谷地形,被一片紅色环绕的感觉美极了。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红岩石上,反射出炫丽的深紅,成为令人屏息的美景。在这里看日落,黃昏的光线洒落在峽谷地形上,和谐的依靠在空中,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就这样悠游的出现在眼前。空气中吹來徐徐微风,落日余晖的浪漫,夹带着乡村气息,直叫人沉醉得流连忘返。
萨东娜之美,必须用自己的双眼来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