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也能成城堡
清晨,从煎饼岩附近营地出发,薄雾笼罩,潮湿的空气夹杂着海浪声,多儿靠在房车玻璃窗边,一边喝着热牛奶,一边眺望远处。
俩人决定继续南行到霍基蒂卡峡谷(Hokitika Gorge)之前,先东行到城堡山(Castle Hill )打卡。因为以后经过这里也比较难了。都不是路过,都要另外安排行程。才能去到(Arthur's Pass National Park)亚瑟隘口国家公园和城堡山。
皮儿站在旁边,嘴角带笑:“再过一会儿,我们会看到更壮观的巨石。如果今天的目的地是城堡山(Castle Hill),那里可是自然界的另一种奇迹。”
穿过亚瑟隘口(Arthur’s Pass)
从煎饼岩出发,车子驶入(Arthur’s Pass)亚瑟隘口国家公园,连绵的群山和郁郁葱葱的森林迎面而来。天色依旧阴沉,云层低垂,仿佛伸手就能触碰到。道路两旁时不时能看到溪流穿过岩石奔流而下,水声清脆。
“亚瑟隘口气候变化多端,天气好转的可能性很大。”皮儿安慰着有些遗憾的多儿。
就在这时,俩人在隘口最高处停车,准备好好欣赏一下这个特殊地貌。用好奇的眼神盯一盯近处,远处,高处和低处。
“风也太大了,”皮儿说,“多儿你可要站稳了,千万不要被风吹跑了。”说着就走过来牵多儿的手了。
“呼呼的山口大风像极了恶作剧高手!这个人瞬间飘飘然了”。多儿笑着拿出相机拍下远处隘口的英姿。附近停车的几家不出三分钟纷纷撤离。皮儿也赶集似地说咱也快撤吧。此地不可久留。
初见城堡山
驶出亚瑟隘口(Arthur’s Pass)后,天气渐渐转晴。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大地上,远远望去,一片巨大的石灰岩群如古老的堡垒般矗立在草原之上。城堡山的气势让多儿一时愣住:“这……真的像一座城堡,还是那种沧桑的古城。”
两人下车后,沿着小道走向Kura Tawhiti保护区。脚下的草地柔软,石头间的空隙中还长着零星的野草。多儿快步跑到一块巨石前,抬头仰望:“这块石头简直像个巨人的拳头!”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皮儿解释道,“这些巨石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由石灰岩经长期风化和侵蚀而成。而且它们在毛利文化中有着重要意义,是一种精神象征。”
在石群中漫步
城堡山的巨石群散布在草地上,高低错落,形态各异。有的像古老的石塔,有的像破碎的墙垣,还有的像被风雕琢的抽象雕塑。多儿和皮儿在巨石间穿梭,仿佛进入了一座天然的迷宫。
“这块石头的纹路真特别,”多儿抚摸着一块岩石表面,感受到它粗糙却温暖的质感,“像是画满了地图。” “这些纹路其实是时间的痕迹,几百万年的水和风共同完成了这幅作品。”皮儿站在一旁,耐心地解释。
两人边走边欣赏,偶尔还能听到其他游客的谈笑风声。“这里是新西兰南岛攀岩的圣地,”皮儿说,“但攀岩对我们来说有点太刺激了,我更喜欢像这样散步。”
多儿环顾四周,指着一块形状特别的巨石说:“那块石头像不像一个静坐的僧人?”
皮儿点头笑道:“是啊,你的想象力还真不错。不过这片区域不仅适合想象,还适合冥想。据说很多游客来这里就是为了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中午时分,阳光洒满整片草地,多儿和皮儿在一块巨石旁坐下,拿出随身带的水果野餐。微风轻拂,巨石挡住了强烈的日光,留下大片的阴影,凉爽又舒适。
“这里真是个让人放松的地方,”多儿一边吃一边感慨,“除了石头,还有这种让人心安的宁静。”皮儿望着远方的群山,若有所思地说:“这些石头和群山一起,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故事。它们看似静止,但其实一直在变化。”
吃完后,多儿起身绕着一块特别巨大的石头走了一圈,还试着爬上去,但马上就停下了:“还是欣赏别人攀岩简单。”皮儿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对于我们来说,能爬上来已经是很棒的尝试了。每个人和自然互动的方式不同,你攀岩的时光已经过去了。”
恋恋不舍
中午时分,两人不得不踏上归途。多儿依依不舍地回头望着那片石群:“今天的旅程太精彩了,这些石头让我觉得大自然真的很有艺术感。”“城堡山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皮儿说,“攀岩、拍照、散步,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
车子渐行渐远,阳光下的城堡山如一幅静止的画卷,俩人再度完成一项与时间和空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