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儿看世界

平静地呼吸, 自由地思想, 从容地活着.
正文

晚风呓语

(2005-09-02 00:29:35) 下一个

女权运动

  歌颂伟大母亲的文章大多出于男人之手。伟大的母亲确实更多地惠顾他们。
女权主义者常常高举反对男性沙文主义的口号,心里却存着犹豫和挂虑:在她们
成长的过程中,鄙视女性,压抑女性最甚的往往不是男性,而是她们的同类。

  一个女人很难真正欣赏或赞美另一个女人,除却那些应酬场合的需要。她们
心胸狭窄,感觉敏锐,又遭受排斥,许多家庭抚育女孩看来颇象股票的投资:低
进高出。紧衣缩食地克扣她的生活资料,同时又巴望她穷且益坚,或出人头地,
或攀龙附凤,以便分得一杯羹,正应了俗语里的一句话: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
马儿不吃草。

  女人对女人的手段充满了小阴谋,小刻毒。风起云涌的大手笔与她们是不相
宜的,因为付不起豪赌的本钱。

  细水长流的日子,怨恨与尖锐慢慢地侵入肌肤,深入人心。所以那些年长的
妇人对同性难得有张柔和温情的笑脸,一旦有加以鞭鞑的机会,必是不以余力。
可见女权运动的第一步,面对的困境不是男性,而是女性本身。  

无神论者

  无神论者多少诠释了现代社会的一部份。尽管庙宇里的香火日渐鼎盛,而这
样的佛教大多是一种装点,得益于旅游观光业的发达。虔诚的佛教徒限于白发苍
颜的村婆农妇,她们三步一拜、五步一跪走近佛殿灵山,口中念念有词,侧耳细
听,无非是早赐麟孙,保佑发财之类。

  现世的男女妇孺,在无神论的教化下,大胆放心地活着。做一切想做的事,
谋一切可谋的利益。逃过了法律的疏漏,良心意义上的愧疚与犹豫是不存在的,
因为没有天堂的盼望与地狱的恐惧。既然死后都要化作二氧化炭和水,那只有靠
活着的时候纵情恣意了。所以,在世纪末,看到人们不择手段,人面兽心,罔顾
天良,不要奇怪,他们选择的人生有哲学意义上的凭据

权力图腾

         我们的国家是崇拜权力的国度,所以竟然有人说:“管它是英雄、
枭雄、还是奸雄,只要成雄就是好事。”“雄”是什么呢?男性体格的壮硕。过
了原始社会,它就上升到武装实力的拥有和意识形态的控制。称雄者不管是造福
百姓还是祸国殃民,不但自己享尽荣华富贵,还可荫及子孙。人们崇拜权力并且
怀旧。

  现在不仅有袁姓人士、段姓人士冒出来自称袁世凯某代孙、段祺瑞某代女,
欧阳某某是欧阳修第某某代传人;更有借现代人之名开某家菜菜馆,示某某人菜
谱。虽然政治家不是美食家,当年生灵碳涂的日子也还记忆犹新,然而还是逃不
出现代人的权力图腾。

  一名德国人在中国旅行之后说:不能想象在德国开一家希特勒菜馆,出示希
特勒菜谱会招致怎样的后果。日尔曼民族不苟言笑、格致物理、拘泥细节以致对
这类事情显得大惊小怪,而我们则是有容乃大,要不然,几千年来沧桑变故,天
灾人祸,轮回不止,又如何熬得过去呢?  

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圣经里这样让人相亲相爱,两千年过
去了,人们做不到,爱潮水似地消退,只剩下忍耐在那里苦苦支撑,终于不能恒
久。而英文圣经的原话是:LOVENEVERFAILS。

  以前读俄国的作品,有一段文字:“在血水里泡三遍,在盐水里煮三遍,在
苦水里浸三遍,我们将比崇高更崇高。”读了以后,诚恐诚惶:这样的崇高不见
踪影。看看现实里历劫归来的人,哪一个不是苦海深仇,愤世嫉俗呢?

  没有爱,苦难透支了温情。持着宗教情怀的俄罗斯人,常常在文字的汪洋里,
寻觅灵与爱的岛屿。

  爱不是与生命步步相随的天性,更多是来自于后天的能力。天性不会泯灭,
爱却容易枯竭。仿佛一条湍流的河,源头的雪山溶完了,河床就乾涸。一个有能
力爱的人,也从别的地方汲取爱。

  我们是一个没有宗教的民族,靠人文传统及伦理道德所传递的爱已是有限,
公元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刀光剑血更把它斩得一干二尽,悬浮于爱的真空,人们彼
此戒备,奋力搏杀,竞争不止,太多的人口与太少的资源,又没有灵魂方面的慰
籍和依托,爱成了一种衰退已久的机能。但这时,大街小巷,却处处飘着爱的歌
声:爱的奉献,爱的呼唤,爱的四季;纤夫的爱,祖国的爱,党的爱……实在象
极了饿鬼们在昏懵中大声叫喊着食物的名字。但光凭着叫喊,哪怕是那喊声响彻
了云霄,也是于事无补。

  宗教是替人疗伤的好归宿。该止血的止血,能愈合的愈合。纵然做不到包容,
也让伤痛在音乐声里远去。爱是永不止息----神对人的爱。人的爱终究有限,又
无比脆弱。  

幸灾乐祸

  幸灾乐祸,在人群中已不是传染病,流行一阵,便消声匿迹。它更象大面积
的遗传病,深入人心,延及子孙。

  不要以为幸灾乐祸者是你的敌人和对手,他们更可能是你的至爱亲朋:你比
他们混得好,他们妒忌你;你跟他们差不多,他们算计你;你穷途末路,他们鄙
视你。

  世界非常现实,社会的空间太少,又是机会不均。既然平实的生活如此暗淡,
背负着沉重琐碎的责任,全然没有盼望与惊喜,那么,看到一个潦倒背运之人,
似乎有了一点平衡:“看,别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呀。”尤其是那类智商低下、又
争强好胜之人,他们在这一点上有较旁人多的敏锐与反应。吃苦受累他们是不行
的,坐冷板凳嫌寂寞,清贫又不是所乐之道……当然他们不会全军覆没,偶尔有
几个混出来了:升迁之道是给那些愚蠢的政客当下手。武大郎开店,当然要找更
不入流的属下,有益于政客的自信和健康。

  得势了,他们自然不会到此为止,反而更起劲了:巧言令色,媚上欺下,信
口雌黄,恶语中伤……是非祸端,层出不穷。他们的骨子里是巴望着天下大乱,
以便渔翁得利。功名利禄的台阶下,往往垫着众人的眼泪、血汗乃至生命。世道
清浊,人心鉴察,也是奈其何也---悠久文化,千年文明的结晶之一----踩着倒运
者的骸骨向上爬。  

基督教与共产主义

  教士与牧师在西方是一种古老悠久的职业。在以金钱衡量人们是否成功的社
会里,神职人员过着清贫怡然而受人尊敬的生活。

  牧师是蒙上帝召唤和拣选的人,他们在世界上牧养上帝的羊群。这是一个奉
献与献身的职业,牧师的工资一般仅够支付日常的生活所需,他们本身也要格守
圣经的戒命,过简单洁净的生活。教会的侍奉很可能是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教徒
会众、生老病死,对牧师都会有精神上的依赖与需要;一个懒洋洋的、整天开着
录音电话而找不到人的牧师多半是把教会当作了公司,而他无非是一个应付差使
的职员,微薄的薪金自然提不起他的热忱。

  支持教会运行的是教徒的奉献。受浸以后,基督徒把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教
会。但因着经济的压力、通货膨胀,越来越多的教徒奉献不到十分之一,他们把
对上帝的信心转移到养老金上去了。严厉点的牧师便会出来骂:“这是从上帝的
口袋里偷钱!”于是,教徒们有的悔改,有的离开。离开的教徒到了另一家教会
也许会碰上较宽厚的牧师,他会说:“凭你们对上帝的信心来奉献。”奉献的钱
基于信仰,没有世俗的功利。

  有些人自己不信教,却大力地鼓吹别人信。他们也算熟读圣经,经上说:“
有人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这类人常常铭记此文,予取予求,一旦被拒绝便理直气壮地教训人:“呃!亏你
还是信基督的。”仿佛别人信就是为让他们得私利。

  这种人,他们合适的归宿是入党。党委书记的职位类似牧师,但八小时工作
制,隐性的收入远远超过实际的工资,党员也交党费,大抵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
(2%?)。不过,那有加倍的利润与回收:分房子,加分;提干,加分;福利
待遇,长二级。

  入党也有仪式:宣誓。但他们是无神论者,誓约大概是对着良心。而个人良
心又是不甚可靠的东西,所以偶尔有一个清正廉洁的党员,立刻会上大报小报,
大肆宣扬,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靠着良心的约束,从物欲里挣扎出来的
英雄,不容易的。伟大的理想已经凋零,崇高的主义是皇帝的新装,残留的是人
类的龌龊、自私与奸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周子衡 回复 悄悄话 "公元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刀光剑血",或曰“公元一八四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