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芝麻烂谷子

记些陈年往事,也有旅游看到的.一乐也.
正文

清华记忆点滴-飞毛腿

(2016-11-22 08:47:20) 下一个

清华很大,从清华园的老南门走到二校门没十分钟走不到,到一号楼那片得小二十分钟。从西门也差不多。清华的进门路长归长,但对那时的学生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如不是家在北京,一学期也不一定走一两次。与同学有关的是从宿舍到教室有多远,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有多远。

这些也不近,不管从从西区二号楼那片还是东区九号楼那片,到一教二教都得走七八分钟。从二号楼到西主楼更远一些。如碰上头一节在西主楼三区208下一节在化学馆或连着的两节是一教和高压实验室,课间就是赶场了。前一节还没下课就要准备跑,到教室老师已在等着了。我们上过这样的课。

课间校园的路上和锻炼时间的跑道一样。比锻炼混乱,锻炼一个方向,是顺流。赶课你来我往,是紊流。马约翰教我们你追我赶,教务处要我们逆流而行。突然明白这紊流是教务处和马老“勾结“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要让不愿意运动的同学有点运动量。

有自行车的不少,骑车快点但要有能快能慢在紊流中不撞人的技术。一次看见一个美眉晃晃悠悠地骑过来,连忙单脚点地停下等她过去。不想她到跟前就砸在我的前轮上,这千金小姐用她的万钧之躯一下子就把我的前轮砸成了勺。还能怎么办?认了。另外在一大片自行车中要一眼就找到自己的车也要有点眼力。

没车的同学比较惨,但他们一个个练就了能竞走的飞毛腿,两个教室-再远也能在课间的一刻钟中赶到。比骑车慢不了多少。

在学校上下课上饭厅上自习都靠走。进城,哪怕是挤31路汽车也得走到车站。飞毛腿到哪里都靠自己的腿。到五道口买书到北大访友-走,半小时差不多。到颐和园-走,用不了一小时。进城到新街口,远点,约8公里-走,一个半小时够了。走进城至少可省下四五毛的车票钱-很大一笔钱,平均到天的生活费书本费也就七八毛钱。

走出一双双飞毛腿,国庆游行不累了。游一次行不就是从宿舍走到清华园火车站,从朝阳门火车站走过天安门再到西直门火车站,从清华园火车站走回宿舍。不就这点路吗?天天走路的最大的好处是在缺油少菜时吃下黑硬的“小而黑“的杂面窝头不便秘。

大六的春假学校组织到十三陵春游。火车去的,但还是要走。从八号楼到清华园火车站,到昌平车站到十三陵。挖水库时走过。从火车站到县城不近,十几里。从县城到水库大坝号称八里。从大坝到长陵定陵也不近。这来回足有五六十里,一切就靠我们的飞毛腿。一班人由一团变成一条长蛇变成点划线,最后又汇成一团。大坝,水库,长陵,定陵,地宫,一个不漏。在每个景点都用破相机留下全家福。相片上年轻的笑脸一个个精神抖擞,没有一丝倦意。这全归功于在清华五年练就的飞毛腿。

毕业四十年回去。从主楼走到二校门,到大礼堂,到荷花池,到荒岛,很累了。四年前约同窗遨游校园。雄心勃勃,准备游上一圈。公寓的西角门进,经照澜园,二校门,主楼到九号楼就很累了。在八号楼西的一个饭厅吃饭歇息后再走,看到破旧杂乱的二号楼再也提不起兴致。

看看同窗和自己的腿,真怀疑这就是当年课间穿梭在校园的飞毛腿。哦,当年是骑车的,从来没练成飞毛腿。

庸猫,2016年11月22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