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芝麻烂谷子

记些陈年往事,也有旅游看到的.一乐也.
正文

清华记忆点滴-我的师傅马约翰说要动

(2016-10-30 08:29:54) 下一个

前几年到厦门看同学,在鼓浪屿看见一座雕像,很熟悉,是马约翰,我们的体育老师。

马老,清华的一级教授,体育的。马老1914年到清华,1966年去世,在清华工作了52年。每一个文革前入学的清华学生,不管是早期清华学堂的还是1965年入学的,都是马约翰的弟子。从这一点讲所有的清华长辈大师都是我的同辈师兄。一笑也。

清华大一大二有体育课。给我们上课的就是马老王英杰这些名人。马老最有名的一句话是“要动”。第一节体育课,在西操场体育馆前的百米跑道上,他就对我们说“要动”,然后他自己蹦蹦跳跳。那时他已76岁。当时十分佩服。现在也到那个年龄了,也能像马老那样蹦蹦跳跳,不那么佩服了。

大学时无论哪天到西大操场都可以看见一位穿着半截灯笼裤长筒袜和打领结的老人对正在运动的人说着什么。他就是马约翰老人。奇怪的洋名字,奇怪的洋穿着,相貌也有点洋味。有人说他有点洋人的血液,但无从证实。

给我们上课时他总说自己因为运动,心脏十分好。他说自己的心脏跳得很慢,但很强壮有力。一边说用拳头一捏一捏地比划。说自己能活过一百。他的目标是一百五十岁。他要我们也“动”,要我们响应蒋校长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他对我们宣传的他的马氏洗澡法。他说以前他是洗凉水澡,后来改洗热水澡。再后来他洗澡是先用温水冲,然后凉水,再是烫水,最后又是凉水。这样洗一年四季不生病和感冒。试过,受不了。这哪是洗澡,是淬火。

马老还讲早年清华的体育不受重视,一个新校长来后说体育哪能有教授,就把他的教授头衔摘了。后来他带队出征大获全胜才又当了体育教授。

大概是班级太多,体育课的安排就不那么科学。我们上过早上第一节的体育课。记得一个很冷的早上在第一节上了游泳课。冷,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冷。老师,不是马约翰,赶鸭子一样把我们往下赶下。进了池子还是冷。

大二时全国进入饥荒年代,吃不饱没力气了。体育课也不是跑跑跳跳而是教太极拳和气功。太极拳的那些白鹤亮翅和野马分鬃就是那时学的。那闭着眼半伸半垂着双手和半蹲的站桩气功也是那时学的。我们那时管太极拳站桩叫摸鱼。在困难时期的清晨傍晚河边树下都可看见摸鱼人的身影。

饿归饿,清华下午四点开始的体育锻炼从没停过。喇叭一响,西操场的跑道上顿时人流如潮。至于清华的体育代表队,为了在高校运动会和死对头地质学院磕,更是天天锻炼不息。运动员伙食有补助,比我们吃得饱。班上在举重队的陈同学每逢高校运动会就会因要挤进重量级而填鸭式地吃。那时吃饭是他的负担,为了冠军吃就成了他的政治任务。

马老说自己可以活过一百,但没有。文革开始后不久的十月就去世了。他去世时我们串联去了,回来学校乱哄哄的也没听说。很久以后才知道马老不在了。以为他是因文革而去,一查不是。他是心脏病去世的。想起一个同学,清华男垒的运动员,听了马老的,以为自己的心脏跳得缓慢而强有力是心脏好的象征,很是得意。后来医生讲那也是一种心脏病,住院医治了。马老的心脏大概也是这种病。不知道,没有重视,再加上文革一吓就发病仙游了。

毕业多年了,好几个依了马老的“要动”而拼命锻炼的清华运动员同学还没进入老年就仙逝了。都是过分运动得的病。反而我们这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运动混混还活得上好。看来马老的“要动”也不完全正确,正确的是要"适当地动"。

庸猫。2016年10月30日。

 

在清华时就是一个吃瓜群众,没有和马老聊过天,不知马老的趣事。昨天群里聊起马老,一些校友说起当年的往事,记录如下。

一位当年的运动高手回忆:我跟马老也有个人的交集。我在西大操场训练时,马老主动拿着他的秒表给我计时间,因为我要跑几个400米,马老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每个400米的时间。又一次我们在操场上聊天,马老说起他那次跑400码比赛,因为知道自己的女朋友在篱笆围墙外偷看(那时有不许女子入场的规矩)他自己跑得特别有劲,辫子都平了(我们不想质疑他的说法)。

校友跟帖:1900 年的时候马老18 岁,辫子应该还在,跑400码正当年华,据查马老13岁入私塾读书,活泼好动。18岁时到上海读中学,22岁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预科,两年后升本科学习理科,最后一年学医科。 为该校网球、田径、足球、棒球等项目的主力队员。据说马约翰之约翰是为感恩圣约翰大学而改的。当年辮子平飞是有可能的。幸亏当年你没有质疑老师。老师记得十分生动清析。

维基百科上马老的体育成绩是:

关于马老的出生年月,现通常说法是生于1882年,但美国春田学院保留的马老入学申请上是1888年十月。1919年美国的入境档案也是1882年十月。以后还有两次入境记录也证实了是1888年出生。

关于马老的去世,有帖子称:馬老是被红卫兵吓死的!

有帖子进一步说:记得有一张大字报,说馬老是反共老手,解放前组织学生纠察隊,阻挠“进步学生”游行示威。那时候红卫兵鬧得兇,记得红八月打死多少人嗎? 尽管周下令保馬,但红卫兵还是天天上门胡鬧。馬老八十四岁高龄,硬是吓出了心脏病。当时的报纸能说红卫兵吓死,打死人嗎?

也有帖子不同意,称:马老还是见过世面的,被江卫乒吓死? 有说马老身体心脏不适,当时就医较难 (校医院还行,那个中医是原梅校长的秘书,沈崇刚?)请了体育教研组管器材的工友去按摩。结果按坏了??

也有听说马约翰是在做俯卧撑时一下没起来就去世了。

王维屏教授总结马老的死因:文革开始后的紧张和不安;习惯于英文,中文不好,写检查慢的压力;文革混乱,发病时找不到车,耽搁了:他的心脏病和运动过度有关,有人早就看出他的心脏不好,但他坚信他的脉搏慢就是心脏好的理论。

维基百科的说法是:1966年10月31日凌晨,马约翰因心脏病逝世于北京阜外医院,享年84岁。出处:全国人大代表马约翰逝世. 人民日报. 1966-11-06: 第2版。

关于马老的名字的来源,一个校友说是因为上了圣约翰因感恩而改的。那位和马老聊过天的学长不同意,说是“马老有一个哥哥马保罗。那时教会养大的孩子,都用耶稣门徒的名字或圣经上的名字来命名。如刘希拉的父亲给他们兄弟起名叫希拉和XX(因不属名人,隐去其名)都是圣经的人名。马老的名字应该从小就有了,不是上大学才取的。”。

马老的儿子马启勋说“1900-1904年与哥哥保罗在上海明强中学就读。1904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当时称约翰书院)预料。”。那是在上圣约翰之前。

总之,马约翰之约翰应在上约翰书院之前就有了。

2024年四月26日补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