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芝麻烂谷子

记些陈年往事,也有旅游看到的.一乐也.
正文

母亲点滴-年轻时代

(2015-09-10 11:35:13) 下一个

母亲1930年前后由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經濟系毕业,属那时的洋学生。看见过母親那时的像片。有装模作样读书的,有摆恣势的,也有滑冰的。一沓头发几乎盖住半个脸的短发,白的斜襟小掛配黑裙子和黑皮鞋配白袜子,和现在拍的那个时代的电影里一样。不,是现在的电影里的和那时的母親一样。

母親有一本精致的毕业纪念册,有许多当时的名人提写的祝愿之词。我们小时翻过,记得清楚的有胡适之的题字。好像还有周树人的题字。母親指着一个满是激励之辞的题字告诉说那是个女共产党提的。虽然那时是蒋介石清党之后,在北平大学中不同政见的人还是可以在同一本学生毕业纪念册提字。可惜在文革中这些像片和纪念册全被抄走了。或许那纪念册还正躺在哪个旧档案堆里,毕竟那里面有能证明母親和反动文人胡适有过来往的铁证。

母親出生於光绪末年(光绪驾崩后宣统元年开始的前一天)。那是由封建向新思想转变的混乱年代。南洋公学毕业的外公是新派,很小就把母親送到香山蒙养院去住宿,接受新派的啟蒙教育。查过蒙养院的入院标准,三岁到七岁。蒙养院不乏后来的名人,在六十年代母親就讲过她的同学中有钱学森。新派教育不妨碍母親做些老派的事。母親裹过小脚。当时要女人不裹脚就像要男人剪辫子一样难。可母親说是自己要裹的。没多久又放了,大概是裹脚实在痛苦和外公是新派。母親的脚不是小脚,但有点裹过脚的残迹,小脚趾有点向里窩。

不记得母親讲过她在从蒙养院出来和進女子文理学院之间的那段时间上学时的故事。她讲的是那时家里的趣事。她受外公宠爱,什么都是她第一。吃水果,她先挑。自己不识大小,就由大弟帮她挑。大舅也绝不糊弄她。外婆得伤寒时要母親带着三四岁的小妹睡。阿姨每晚不是要听故事就是要搔背。母親讲那时自已只十三四?,睏劲正大,不胜其烦。一日阿姨要睡外床,母親连忙允诺。只一会儿随着一声哇声阿姨已在床下。母親从此得到解放。虽如此,母親的弟妹至老在她面前也是姐姐长姐姐短。 

在同令人中母亲受到的教育是令人羡慕的。大学毕业后曾是大陸银行的第一个女职员。

父母是1932年在北京结婚。虽不是包办的婚姻,也是外公先先看上父親的。父親比母親大上近十岁,以前结过婚,不魁梧,相貌平平,没有显赫的家世。我至今也不明白母親这洋学生怎么没在大学自由恋爱,而听認外公给找到还没出名的父親。从沒听母親讲过她有过另外的初恋。奇怪呀!也许那时自由恋爱还不流行,母親的同学黃阿姨(一个地质泰斗的夫人)还是我父母给做的媒呢。

母親没讲过外公如何認识父親。现在考证可能与母親的堂兄有关,一个当时与丁文江翁文灏齐名的地质学家。那时父親正在丁翁手下和他们一块编让父親出名的中国地图。

父母是在北平结婚的。看过他们的结婚照。婚礼是西式的,白婚纱高跟鞋,有傧相,有花童。幸好母親的脚放得早,不然在结婚时蹬高跟鞋就成问题了。结婚后母親就成了全职太太。

父母先是住在北平,父親出名也应在那个时候。那时他们的经济条件应相当不错,起碼父親有摩托车。那时他们的床,柜桌等家俱到母親过世时还在。听母親讲父親一次骑摩托撞到城门上头破血流。以后那辆摩托就被我大舅给“研究”掉了。

后来他们到了南京,生活也不错。没听说他们有房子,但住的桃园新村相当不错。看过老像片,是花园洋房,有冰箱浴室。那时家里也有汽车。这是在三十年代。

父母结婚六年没有孩子。想而没有,就認干儿子和干女儿。表姐索苏菲和谢伯伯(一位文革中自杀的地质泰斗)的老五就当过父母的干女儿干儿子。堂姐宝琳也在桃园新村住过很長时间。

在南京那段富裕又无孩子的时间应是母親在一生中最好的时间。看见过父母在一起拍的许多像片。母親头梳发发髻身着得体的旗袍,而父亲有时的平头就显得有些异样。少有笑容的父親也有笑容。记得他们有一张合影,两人都是长杉,都伸着舌头做鬼脸。想不到严肃似的父親也会如此。

母親热心好客,经常客满厅堂。父親经常野外考查,母親在家也不孤单。有一点没搞清父親三十年代中赴美留学时为何没带母親同行。

日本鬼子打到中国。父親卖了汽车捐献给前方,揭起了抗日慕捐的浪潮。名字只掛父親的名字,但没有掌实权的母親的同意也是不可能的。另外父親在那个时段把袓传地产分给佃户,沒有母親的支持也是不能的。由此也可看出母親的大度和爱国情怀。

日冦進攻南京时父親認为这仗打不长,要母親在乡下暂避。母親不允,於是母親开始了逃难之旅。母亲讲逃到长沙时已饿了一天,司机去买来柴米油盐还有活鸡。从没生过炉子的母亲要生炉子杀鸡做饭了。炉子生不着鸡杀不死,母亲后来回忆说当时急得哭。

若以三十岁为年轻和中年的分界,上面就是母亲的年轻时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