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乱弹

看红楼,说感想。谈古事,道今理。
正文

红楼乱弹 — 第六回 重读刘姥姥

(2005-09-02 14:51:09) 下一个

红楼乱弹 —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重读刘姥姥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刚上初中时,完全是看热闹,几章后觉得贾雨村、贾政都挺不错的嘛。这两个人物,作者基本上都是用“正面肯定”的语言来描述的,什么“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贾政最喜读书人, 礼贤下士,济弱扶危”,“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等等。难怪不谙世事,不懂作者“明褒实贬”笔法的我,在第一次读红楼时有那样荒唐的想法。对刘姥姥也基本上没什么印象,只觉得是个粗俗不堪的乡下人罢了。后来看完《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后,对贾雨村和贾政的看法完全改变了,但对刘姥姥的理解还基本停留在原有的认识上,只是发觉她还挺有心计的。

 

今日重读第六回,不得不为刘姥姥身上所体现的那种知恩图报,积极进取,笑对人生的精神所感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 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 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透过这段看似简单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刘姥姥遭受了很多人生苦难,却没被现实所击倒,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念。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珍视别人给她的点滴之恩,一心一意想着回报别人。而不象有些人在碰到一些不如意后,总觉得生活对自己不公,总在怨天尤人,把别人的给予和帮助当作是理所当然的。

 

刘姥姥的知恩图报,不是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而是通过行动来得以实现的。在女婿遇到“快接不开锅盖”的困境时,刘姥姥勇敢地站出来了。她不但提出了一个“伟大”的构想,而且身体力行,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圆满地完成使命,为女婿以后的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刘姥姥不但敢于接受“看门人”会怠慢、欺耍,难以见到主事人等外界不利因素的挑战,而且敢于挑战自我头脑中固有观念的束缚。起初她就说出了“‘侯门深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 他家人又不认得我, 我去了也是白去的。”,可见开始她也是怀疑自己的,被大家都认为正确的观念所迷惑,但她最终还是勇敢地去闯了。我们中的许多人不也是常常有一些好的设想,却因为成见和顾虑,最终没有勇气去付诸实践,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吗?

 

人活在世上,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在碰到困难时,刘姥姥是敢想,敢做;精心地策划,小心地实施。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她一进荣国府的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刘姥姥活在现在的话,相信一定是个“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的领军人物。相对于贫困的平头百姓,富贵的贾家同样在遭受着日渐凋敝的困境。这在前六回从外人、仆人、当家人、“荣宁二灵”等的谈话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面对大厦将倾,贾家的主人们在做些什么呢?

 

贾敬—— “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他名为追寻一种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实为逃避真真切切的现实困境;

 

贾政——“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他采取的是“鸵鸟战术”,忽视困难,似乎问题就会消失;

 

贾珍——“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他醉生梦死,享受最后的狂欢,麻痹内心的恐惧;

 

贾赦、贾琏等其他主要人物的对策在前六回基本没有提及,暂不做评论。

 

对比这些王侯将相之后的表现,刘姥姥笑对人生,知恩图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更显得难能可贵吗?她不正代表了一大批平凡卑微而又乐观顽强地活着的无名英雄吗?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他们构筑了一个民族的血肉!

 

 

 

05/13/200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