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信上朋友单子很短,一般来说只会有那么几个爱刷屏的。
但就这样,也够让人眼花缭乱的了。
不少转贴直接跳过,卖药的,送鸡汤的,或者是讨论养生的,一旦帖子多了,就目不暇接了。
我还是比较爱看原创的,秀秀小孩儿,秀秀吃的,秀秀活动什么的,看看还是不错的。
这年头大家聚聚是越来越难啦。
记得小时候,电话也没有,吃过晚饭以后有时会有客人来访,有时是父母去别家串门,一般来说,大家心照不宣,什么时候什么人该来心里是有数的,偶尔来那么一个生客,一定是有事情的。
一个朋友说过,她最喜欢的就是小时候她看着家里高朋满座,叔叔阿姨们便喝茶边聊天,热热闹闹,小小的她坐在小板凳上特别开心。
再以后家家就有电话了,一般去别人家之前先打个电话知会一声,忽然到访的慢慢少了,渐渐变成连拜年也是电话拜了。
接着开始有网络。我记得九几年那会儿,上网是要用电话线的,接通之后,电流滋滋滋一通叫,连线,爬上网络。一般家里只有一条电话线的,一旦联网电话就打不进去啦!
网络之后,手机开始普及。手机最开始只用来打电话,慢慢智能手机出炉,可以拍照片,可以上网,可以发短信,所有事情在手机上都可以做了。
我开始特别抗拒在手机上发短信,那么小的屏幕,就那么几个键,每每都按错,有那个时间,打一个电话,一分钟后就说完了。
以至于有一次大老板问我你怎么可以不会发短信,我笑着看他:我生于七十年代,老古董了,发短信干嘛?
即便是抗拒,慢慢也习惯发短信了,打字速度没有电脑键盘快,但一般说个事情也足够了。
也开始发现发短信的好处来,不用面对面,不用听声音,有话就说,有时还可以没话找话,有些当面不好意思说的话,一个短信就过去了。
苹果机的发明,真是划时代性的。
我们家虽然算不得果粉,但也有了两个爱拍,两部手机了(旧的不算)。儿子目前还在用三星,据说这个淘汰了,他也会开始使用苹果机。
在家基本靠爱拍看书,看电影,有时甚至还帮接接电话。
出门在外,手机一定要攥在手里。
昨天跟儿子出去吃饭没带手机,立刻觉得象缺了点什么似的。好在跟儿子还有话说,两个人聊了学校各种话题,儿子比较懂事,没给我一个低头看手机,只管哼哈哈什么的。
要不然,我真担心面对面我给他发一短信:好吃不?儿子再回:还不错。
哈哈哈,一想到这个画面,都特别有喜感。
老公稍晚回家,两个人也是讨论当天看到的信息。
比如他手机收音机里播的《罗辑思维》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说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女孩儿一向特别乖,特别好,男孩儿比较差。有一次男孩儿表现特别好,妈妈给了他一个大奖励,这一下女孩儿难过了,说妈妈偏心,她一向表现那么好,也没见妈妈有什么特殊表示,可是男孩儿只表现好一次就给那么大奖励呢。
老公问我的想法,我讲半天,连我自己都说服不了。
后来老公跟我分享说别人是这么说的:那女孩儿本身那么好,其实就已经是上帝给她的一个祝福了,她时时刻刻都生活在祝福中。而那个男孩儿不那么好,其实从上帝那里来的祝福没有那么多,他没那么幸福,偶尔才好一次得到了妈妈的嘉奖也是应该的。
紧接着又讨论到底是人一出生就是好人,还是有的人一出生就注定不是好人。
哲学课题,生物课题,宗教课题,太深了呀。
说真话,我特别享受这种两个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光。不是透过电脑,也不是透过手机,是实实在在两个人面对面坐一坐,喝上一杯茶,有时讨论一本书,有时争一个话题,看着彼此的眼睛,即使吵架的时候对方的眼神变成小李飞刀。
人是需要面对面的,不能老活在网络当中。
他会常常光顾我的博客,看看我都写了什么,看完之后还会交流。
前段日子,我一直在论坛里混,他多次表示不高兴,因为我一跟别人说话就不理他了。现在论坛不去了,人又有了大块时间可以看书,可以聊天,还是收获大大的。
当然,我还是喜欢网的,文学城断线的那几个小时,感觉有点不舒服。
不过,万一呢?万一有一天没有电了呢?我们要回到原始社会,走路靠腿,种地靠手,我完全地失了业,领导走五个小时才能到班上,日子要怎么过呢?
二十年以后,大家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真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出,只能日复一日,先过着看啦。
http://bbs.wenxuecity.com/znjy/2777995.html